如何用FDM3D打印低成本DED3D打印送粉器?

科技   2025-02-09 10:29   甘肃  

AM易道导语:

在增材制造领域,DED(定向能量沉积)技术因其在金属零件制造和修复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备受关注。
然而,与热喷涂技术类似,昂贵的送粉系统一直是制约其推广的关键因素。
这两种技术在送粉原理上的相通性,是否意味着存在共同的突破口?
近日,波兰热舒夫理工大学航空材料研发实验室团队发表的一项案例研究,或许给出了答案。

通过将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工艺的巧妙融合,他们成功将热喷涂送粉设备的成本降低至传统设备的十分之一,同时保持了可靠的工作性能。
这种用3D打印制造3D打印的创新思维,不仅为热喷涂设备带来了突破,更可能为DED金属3D打印系统的低成本化提供了全新思路。
这项创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技术智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何创新设计和工艺
热喷涂技术:被高昂设备成本困住的表面技术
热喷涂技术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凭借其在防腐蚀、耐磨损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当前环保意识日益提升的背景下,这项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电镀工艺。
然而,昂贵的设备成本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
以送粉器为例,市面上最基础的商用设备起价就高达8000美元,这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门槛。
创新送粉器设计: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的巧妙运用
波兰研究团队别出心裁,通过深入分析送粉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开发出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
整个送粉系统主要由四个核心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体现出独特的创新思维。
粉末料斗系统

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包含五个主要组件:5V搅拌电机、容器盖、主容器、控制滑阀和螺纹接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搅拌电机的配置有效解决了粉末堵塞问题;观察孔的设计让操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控粉末用量;螺纹钢套的使用则显著提升了连接的密封性和装卸便利性。
先进的送粉系统设计与优化
送粉系统作为设备核心,其设计经过多轮优化。

如图2所示,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包括底座、底座盖、螺纹套筒和送粉转盘四个主要部件。

将原有大尺寸塑料转盘改为小直径钢制转盘,并且优化了转盘槽道设计,提升送粉均匀性;其中轴承座采用压配合设计,提高运转精度。

气流路径创新 

如图3所示,载气流动路径经过设计后:

蓝色箭头表示载气流动路径,优化了气流分布;白色箭头展示粉末流动轨迹,实现粉末与载气的精确混合。通过特殊的气流导向结构,减少粉末沉积。

密封系统改进 

如图7所示,密封系统采用多重保护:

其中包含创新的螺纹接头设计(图7b)、改进的驱动系统密封结构(图7c)以及优化的内部轴承布置(图7a)
精密的驱动模块
如图4所示,系统采用带蜗轮减速箱的12V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爪形联轴器将动力传递给送粉转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在转盘套筒上增加了齿形轮,配合速度传感器实现了转速的精确监测,这是对早期样机的重要改进。

载气供给系统设计
如图5所示,载气系统采用了精心设计的气路布局,包含三个接口、压力表和控制阀。

系统不仅为送粉室提供载气,还在料斗腔室中形成略高的压力,有效防止了粉末回流现象。这一设计使设备能够适应不同工艺的压力需求。
内部所需伺服电机和速度计数传感器,均使用热熔胶固定。
制造工艺与装配工程:深度解析
研究团队考虑各种增材制造方法的优缺点后,最终选择FDM(熔融沉积成型)技术作为主要制造方法。
使用Ultimaker切片软件进行G代码生成,针对不同功能部件专门优化了打印参数:
  • 支撑结构:考虑零件功能需求,合理设计支撑角度和密度
  • 填充率:根据不同部件的强度要求,设置40%-100%不等的填充率
  • 壁厚:外壁至少3层,保证足够强度
  • 层高:0.1-0.2mm,在精度和效率间取得平衡
  • 打印路径:优化设计以提升零件强度和表面质量

具体制造过程中,团队使用Zortrax M200和Creality Ender 3打印机,选用PLA(聚乳酸)材料。打印后的零件经过细致的后处理,包括支撑去除、表面打磨等工序。
精密机械加工与材料选择
对于需要高强度或易磨损的关键零件,如转盘和螺纹接套,采用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制造。如表1所示,这些部件包括:

  • 轴承(SKF 6000-2Z):选用双面密封设计,确保运行稳定

  • 各类精密螺栓:包括M4、M6、M8等不同规格,用于不同连接部位

  • 电机组件:包括TowerPro SG-92R伺服电机和蜗轮减速电机等


创新的装配工艺
如图6所示,设备的装配过程体现了精密工程的特点。研究团队开发了创新的装配方案:

装配使用了ø2×100mm和ø3×100mm橡胶绳制作密封圈、采用氰基丙烯酸酯胶水确保密封可靠性。

性能测试:令人惊喜的实验数据
研究团队对制成的送粉器进行了系统的性能测试。
测试采用了Metco 204氧化锆粉末(氧化钇稳定),在1 Bar压缩空气流量条件下进行。

如表2所示,研究团队在不同转盘转速下(11-62 rpm)对设备进行了多组测试,每组测试装入100g粉末,记录料斗排空时间,并据此计算送粉速率。

该设备展现出稳定的送粉性能,送粉速率范围为48.65-138.46 g/min。

更重要的是,如图8所示,送粉速率与转盘转速之间呈现出优秀的线性关系。

这种线性特性对于工艺控制极为重要,因为它意味着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简单调节转盘速度来精确控制送粉量。

这一特性与高端商用设备的性能特征相似,证实了设计的可靠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粉末的密度差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具体粉末材料进行校准测试。

这种标定过程简单直观,不会影响对应设备的实用性。

表4的对比数据清晰地展示了这款设备的竞争优势。

虽然在某些参数上(如最大工作压力、精度等)略逊于顶级商用设备,但其30kg的整机重量(相比商用设备的105kg)和显著的成本优势,为其在特定市场领域开辟了独特的竞争空间。

创新价值与行业影响
AM易道认为,这项案例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层面的思维:
工业设备制造的降本创新思维:
通过将消费级FDM技术应用于工业设备制造,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突破传统制造思维的方案。这种方法不仅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开创了工业设备的快速原型与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新途径。
其次,也是更具启发性的是"3D打印制造3D打印设备"的创新理念:
DED本质上是一种金属3D打印技术,而研究团队使用FDM这种更简单、更经济的3D打印技术来制造DED设备的核心部件,这种"以3D打印助力3D打印"的思路具有深远意义:

它展示了增材制造技术的自我进化潜力。

AM易道认为,这种潜力暗示了一种"自举式发展"的可能性:
随着基础3D打印技术的进步,其制造的高端3D打印设备也会随之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AM易道最后聊两句

从技术原理看,热喷涂与DED金属3D打印在送粉系统上有诸多共通之处:都需要精确的粉末输送、稳定的气粉混合以及可靠的工艺控制。
使用FDM技术制造这些系统的成功,为整个金属增材制造装备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这种技术自举的创新思维,或将成为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AM易道将持续关注。
Reference:
https://doi.org/10.7862/rm.2025.3
注:
AM易道与文中提到公司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赞助、雇佣等利益关联。图片视频来自于网络,仅作为辅助阅读之用途,无商业目的。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请权利人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本文图片版权归版权方所有,AM易道水印为自动添加,辅助阅读,不代表对该图片拥有版权,如需使用图片,请自行咨询版权相关方。

AM易道
为3D打印以及人工智能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行业分析,科技树展望,竞争策略,内幕消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