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聚文绽华——京津冀地区刻书与藏书文化系列讲座

文化   2024-10-20 17:39   北京  

五代北宋以降,雕版印刷术应用普及,改变了旧有的书籍生产方式,无论传世经典还是时人文稿,均有机会付梓流通。在刻书事业日益繁荣的基础上,历代官私藏书也不断刷新着辉煌成就。今天,要跟您介绍的是咱们京津冀地区的刻书和藏书文化。




梨枣万千




公元938年,辽太宗将幽州(今北京广安门一带)升为幽都府,定名南京,有力地提升了北京的政治地位,北京刻书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辽金时期,北京官方刻书机构已知有辽国子学、金国子监、辽印经院、金十方大天长观(今白云观)等。民间刻书亦有文献记载及实物存世,辽统和八年(990)燕京仰山寺杨家书坊刻《上生经疏科文》是目前已知刊刻年代最早的北京地区刻书。


蒙元时期,北京官方、民间刻书双线并进,大都成为当之无愧的北方刻书中心。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定鼎大都,中央官刻典籍皆在北京组织发起,重要刻书机构有兴文署、翰林国史院、太史院、徽政院、御史台等。私刻领域诞生了如蒙古宪宗六年(1256)赵衍刻本《歌诗编》这样的版刻精品,当时北京地区刻书水准可见一斑。


蒙古宪宗六年(1256)赵衍燕京刻本《歌诗编》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明代中央官方刻书以内府、司礼监为核心,以南北二京的国子监、六部、都察院、钦天监等机构为辅助,因此北京在明代官刻系统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其中,司礼监下设经厂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印刷厂,嘉靖初期拥有工作人员1200多人,且分工精细,有笺纸匠、裱褙匠、印刷匠、笔匠、黑墨匠、画匠、刊字匠等等专门岗位。


明嘉靖六年(1527)司礼监刻本《大学衍义》

首都图书馆藏


清代北京官刻最重要的机构是武英殿。康熙十九年(1680)武英殿设立修书处,此后大凡钦定、御制、敕撰诸书以及经史群籍,均由武英殿校定版行,称“殿本”。有清一代,武英殿刻印书籍据说有500余种之多,如《大清会典》《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三通》等;宏篇巨帙的《古今图书集成》,是由武英殿用铜活字排印的;包罗万象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也是武英殿用木活字摆印的。



清乾隆元年(1736)武英殿刻本《日知荟说》

首都图书馆藏


明清北京刻书虽以官刻为主,民间刻书亦有独特地位。明代民间刻书全无限制,且工价低廉,坊肆出版和私家刻书都十分活跃,北京地区可考者有正阳门内金台岳家、国子监前赵铺、宣武门内叶铺、武定侯郭勋等。清时坊肆出版更为繁荣,京师琉璃厂、隆福寺、护国寺等处书坊林立。据《北京古代出版机构考述》一文,清代北京出版过图书的书坊约有300家,其中老二酉堂、善成堂、聚珍堂、文成堂、文锦堂等,都是刊印兼发行的著名书坊。


清咸丰三年(1853)善成堂刻本《三国志演义》

首都图书馆藏


河北民间刻书亦有悠久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金代宁晋县荆祢、荆祜父子建立的荆氏书坊。荆氏书坊刊印《五经》《五音集韵》等书,物美价廉,独步河朔。现藏国家图书馆的金刻本《萧闲老人明秀集注》即荆氏书坊的代表作之一。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直隶省形成了沧州泊头镇、衡水和保定三个刻书中心,充分带动了整个河北地区民间刻书业的发展。



册府风华




作为三朝古都,北京在藏书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元明清三代官方藏书令人称羡。


元代官藏主要承袭自金和南宋。官藏机构主要有秘书监、兴文署、经籍所、奎章阁、艺文监、翰林国史院等,一般兼具书籍庋藏和出版的双重职能。


元翰林国史院旧藏的宋拓本《神策军碑》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明内府藏书全面继承了宋、辽、金、元数代宫廷菁华,最盛时达到了惊人的百万卷。大学士杨士奇等于正统六年(1441)编纂的《文渊阁书目》,是对明内府藏书辉煌的全面记录。南北二京的文渊阁、翰林院、国子监都是重要的藏书机构。


有清一代是中国藏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清宫几乎无处无书,既有殿阁一般陈设之书,更有文渊阁、武英殿、内阁大库、昭仁殿“天禄琳琅”、五经萃室、摛藻堂等专门藏书处。中央藏书机构最重要的则是翰林院与国子监。


清代紫禁城文渊阁


河北藏书文化同样源远流长。蒙古太宗八年(1236),贾辅于宅第香雪园(今保定莲池公园)之北修建万卷楼藏书。清雍正时,直隶总督李卫在香雪园旧址上建起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万卷楼成为书院的藏书楼,藏书最多时达到三万多卷,是河北最重要的一处书院藏书。私人藏书最负盛名的当属元代真定(今河北正定)苏天爵的滋溪书堂,四世藏书,时人誉为“滋溪溪水清如玉,堂中藏书高似屋。缃缥装潢芸叶馥,远过李侯三万轴”(宋褧《苏伯修右司滋溪书堂》)。明清之际,真定梁清标精鉴藏,蕉林书屋聚书至数十万卷,所藏历代书画、法帖最为珍贵,甲于天下。


(清)刘尹玉绘《万卷楼》


此外,河北境内还有一处重要却易被忽视的官方藏书——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清代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文津阁藏书楼是一座重檐前后廊卷棚硬山式、明二层暗三层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良好。而当年入藏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历经岁月变迁,已于1913年移藏京师图书馆,今为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


文津阁本《四库全书》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明清民国时期,天津作为北方要津,私人藏书尤为兴盛。天津藏书家各具特色,不乏在全国举足轻重者。其中多数寓居津门而籍贯在别地,如李盛铎、周叔弢、梁启超等;少数是天津籍的藏书家,如延古堂李氏。延古堂李氏至李士铭、李士鉁一代,先后收集卢址抱经楼、徐乃昌积学楼、杨氏海源阁散佚之书,有宋元版本百余种,明抄本二百余种,其家族藏书活动在近代天津藏书文化中独树一帜。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亲,文化一脉,春明华典、三津玉版、冀州青缃交相辉映,共同塑造了独特的京津冀地区刻书与藏书文化。值此京津冀三地古籍保护工作全面协同共进的时代,北京城市图书馆古籍文献馆特开展“聚文绽华——京津冀地区刻书与藏书文化系列讲座”,诚邀三地专家,与广大读者共同探寻京津冀的文化渊薮与辉煌成就!







活动信息



▲向上滑动


第一讲:燕京古刻

——辽金蒙元北京刻书综论

时间:2024年10月24日(周四) 14:00-15: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聚和厅

内容:以蒙古刻本《歌诗编》为切入点,介绍辽金蒙元时期的北京地区刻书文化。

嘉宾简介:刘明 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研究馆员。


第二讲:嗜书殖学

——明代府藏书刻书的价值与鉴赏

时间:2024年10月24日(周四) 16:00-17: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聚和厅

内容:介绍明代文渊阁的建立、藏书规模、管理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探讨司礼监作为官方刻书机构的历史背景、刻书规模及代表作品。

嘉宾简介:马学良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第三讲:武英聚珍

——清代方刻书的兴起与影响

时间:2024年10月25日(周五) 16:00-17: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道和厅

内容:探讨清代内府刻书的兴起背景、技术革新以及其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分析内府刻书对民间刻书业的推动作用以及其在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贡献。

嘉宾简介:刘甲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博士,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第四讲:燕中书肆

——北京民间刻书述略

时间:2024年10月26日(周六) 14:00-15: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

内容:探讨北京民间刻书的发展历程、主要刻坊及代表作品。

嘉宾简介:刘易臣 中国书店琉璃厂店经理。


第五讲:薪尽火传——

天津私人藏书文化的传承

时间:2024年10月29日(周二) 14:00-15: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聚和厅

内容:以李氏延古堂为例,讲述天津私人藏书家如何通过家族传承、高价购书等方式积累丰富藏书,并探讨其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嘉宾简介:胡艳杰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


第六讲:广求博聚

——天津图书馆藏方志

兼论任凤苞藏“天春园”方志

时间:2024年10月30日(周三) 16:00-17: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聚和厅

内容:探讨天津图书馆方志收藏的百年历程,聚焦于藏书家任凤苞先生所赠“天春园”方志的故事及其所藏稀世珍本。

嘉宾简介:王国香 天津图书馆古籍文献部副研究馆员


第七讲:缥缃尽入——天津

藏书家的藏书理念与实践

时间:2024年10月31日(周四) 14:00-15: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聚和厅

内容:分享天津藏书家的藏书理念与实践,探讨他们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文献资料。介绍几位著名的天津藏书家,如张伯苓、周叔弢等人的藏书故事。

嘉宾简介:胡艳杰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


第八讲:水润古今——

运河古镇泊头的雕版印刷

时间:2024年11月1日(周五) 14:00-15: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道和厅

内容:以泊头镇为焦点,通过梳理现存版刻古旧书籍实物的版本特征与内容分类,探讨清代后期运河沿线商业城镇雕版印刷业发展兴盛的时代背景、地域支撑与人文底蕴。

嘉宾简介:吴树强 沧州市图书馆特藏部主任。


第九讲:日升月恒——

河北刻书业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4年11月2日(周六) 14:00-15: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

内容:从唐代开始追溯河北刻书业的历史,重点介绍金代宁晋县荆氏书坊的兴起及其对河北乃至北方刻书业的影响。

嘉宾简介:赵俊杰 明清小说类古籍、河北版刻古籍收藏家。


第十讲:春明文华——京津冀

地区藏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时间:2024年11月5日(周二) 14:00-15: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聚和厅

内容:分析三地藏书文化在历史上的交流与融合过程,包括藏书家之间的交往、藏书理念的相互影响等。

嘉宾简介:王振良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古籍保护研究》编辑部主任,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第十一讲:本深末茂——

京津冀刻书管窥与鉴赏

时间:2024年11月6日(周三) 14:00-15:30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聚和厅

内容:以隆福寺聚珍堂与直隶书局刻书为中心,探讨京津冀地区在清代刻书业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并详细介绍聚珍堂的创建背景、经营状况以及其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嘉宾简介:赵俊杰 明清小说类古籍、河北版刻古籍收藏家。



参与方式




第一期预约

扫描/识别以下二维码预约活动


第二期预约

扫描/识别以下二维码预约活动


活动须知

1.请配合工作人员的现场管理。

2.讲座过程中,请保持场内安静,并将手机等发声装置置于静音状态。

3.为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授权,禁止录音和录像。

4.主办方会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并摄录,读者到达现场即视同接受群像、特写等拍摄及传播。

5.活动中主讲人和嘉宾的观点不代表本馆立场。

6.活动内容视具体情况调整,如有变化会及时通知。


近期精彩

🔴中轴文化之旅第四程:唱响京味旋律 解锁中轴之美

🔴预约!重读鲁迅《朝花夕拾》:他记忆中的“事与情”


好书推荐

🔴赠书!“如果星球”里没有如果

🔴赠书!探索自然奥秘,守护绿色家园!

🔴赠书!艺术漫游指南:解锁多元艺术之旅(含中奖名单)


读者服务

🔴好消息!小机器大功能~借还取书不用愁!

🔴您的图书已超期,请及时到图书馆归还书籍……

🔴看过来!借书新功能已上线,你可能正需要!


首都图书馆
读者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