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氧化铝的表面,究竟长什么样?

文摘   2024-12-15 07:30   上海  


晶体内部的原子遵循固定的排列,有着有序的结构,而晶体表面结构与晶体内部结构却不相同。因此,了解表面原子的精确排列是理解其化学反应和材料理化性质的关键。氧化铝(Al2O3),是刚玉、蓝宝石或红宝石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绝佳的高介电常数(高k)绝缘体,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催化剂载体材料以及化学耐受性陶瓷等领域。早期的研究表明,当温度足够高时(>1000 °C),Al2O3表面会发生重组,根据氧原子脱附量的不同,形成一层或两层金属铝,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堆叠结构。然而,没有实验证据表明这种完美绝缘体的表面具有导电性,况且,空气中的金属铝表面是也被认为是不稳定的,这与实验观察结果不符。氧化铝的表面结构究竟如何,这个问题在1997年曾被Jacques Villain等人列为“表面科学三大谜题”之一 [1]

此前对Al2O3(0001)表面结构的研究。图片来源:Phys. Rev. Lett. [2]

近期,维也纳工业大学Jan Balajka课题组在Science 杂志上发表论文,利用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nc-AFM)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相结合,揭示出氧化铝(0001)表面的详细结构。该研究不但确定了原子位置,还发现铝原子与次表层的氧原子形成化学键,极大地稳定了重构结构。

Al2O3(0001)样品表面重构结果。图片来源:Science

研究者首先对α-Al2O3(0001)样品进行1000 °C的退火处理,以去除表面污染物,并确保表面铝原子发生重构。重构后的Al2O3表面的nc-AFM图像显示出多种单元结构,包括典型的三角形和六边形。一些三角形区域的中心存在一个明亮的缺陷,代表表面的铝空位。该表面的周期性,以及相对于块体晶格具有9°旋转角度等特征,与早期的报道一致。

Al2O3(0001)表层和过渡层结构模型。图片来源:Science

通过DFT计算,研究者进一步构建了Al2O3(0001)的三维模型。表层氧原子与中心铝原子形成了方形和三角形的结构单元,与超薄氧化铝膜的单元结构相同,呈现出扭曲的六方晶格,Al–Al距离约为3.04 Å。在表层和体相Al2O3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层。在这个过渡层中,每个晶胞内氧原子和表层铝原子的数量相同(每个晶胞76个),并且这些氧原子作为指向下方的四面体顶点。因此,该层的氧原子密度低于Al2O3的体相。

最低能量模型模拟的AFM图像与实验结果对比。图片来源:Science

由于过渡层的存在,DFT计算结果与之前报道的模型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随后生成了最低能量结构的AFM模拟图像,与现有实验数据高度吻合。利用搭载高灵敏度qPlus力学传感器的非接触式AFM,实际测得的表层铝原子间距约为3.03 Å,与模拟结果(3.04 Å)一致。过渡层也展现出类似的晶格结构,位于堆垛层错区域。

赤铁矿表面nc-AFM测试图像。图片来源:Adv. Mater. Interfaces [3]

Al2O3的体相晶格为六方紧密堆积结构,每个铝原子与上下三氧原子配位,形成了(Al-O3-Al)n的层叠单元。然而,表层铝原子由于缺少上层氧原子,无法形成配位,导致其pz轨道无法与相邻氧原子键合。根据电负性估算,未键合的铝pz轨道的能量成本约为0.8 eV。未充分配位的表层铝原子发生显著的内向松弛,造成表层和过渡层的压缩应力。这两层原子重构显著降低了能量,有效地稳定了结构。其他刚玉类氧化物,如氧化铬(Cr2O3)、赤铁矿(Fe2O3)的表面也存在重构趋势,赤铁矿与表现出与Al2O3相似的表面重构特性。

“在nc-AFM图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子的具体位置。通过精确控制探针,我们能够区分表面的氧原子和铝原子。探针上的氧原子会受到表面其他氧原子的排斥,而会被铝原子吸引。通过映射局部的排斥或吸引力,我们可以直接可视化每个表面原子的化学身份”,Johanna Hütner解释道。“结合最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与传统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够在众多可能的结构中构建出稳定的氧化铝表面三维模型”,负责计算建模的Andrea Conti补充道。“通过实验和计算研究的密切合作,我们不仅揭示了这一神秘绝缘体的表面结构,解决了表面科学的未解之谜,还发现了一种适用于整个材料体系的新结构设计原理,为催化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Jan Balajka教授总结道。[4]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Stoichiometr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Al2O3(0001) surface
Johanna I. Hütner, Andrea Conti, David Kugler, Florian Mittendorfer, Georg Kresse, Michael Schmid, Ulrike Diebold, Jan Balajka
Science, 2024, 385, 1241-1244. DOI: 10.1126/science.adq4744

参考文献
[1] A. Chame, et al. Three Mysteries in Surface Science. Int. J. Modern Phys. B, 1997, 11, 3657-3671, DOI: 10.1142/S0217979297001854
[2] J. V. Lauritsen, et al. Atomic-Scale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the √31×√31𝑅9° Surface of Al2O3(0001). Phys. Rev. Lett. 2009, 103, 076103. DOI: 10.1103/PhysRevLett.103.076103
[3] J. Redondo, et al. Hematite α-Fe2O3(0001) in Top and Side View: Resolving Long-Standing Controversies about Its Surface Structure. Adv. Mater. Interfaces 2023, 10, 2300602. DOI: 10.1002/admi.202300602
[4] The insulator unraveled
https://www.tuwien.at/en/tu-wien/news/news-articles/news/das-raetsel-der-aluminiumoxid-oberflaeche

(本文由小希供稿)


Catalysis
催化奇异吸引子:与催化直接相关,间接相关,疑似相关......共同成就与催化产业化技术转化相关的复杂系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