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古今】灵台:灵光射牛斗 台阁正乾坤

文摘   2024-12-19 18:15   甘肃  

达水绕荆山,月满书台,西望密城敷雅化;
孤峰对别墅,云深仙洞,东流瀑布颂仁声。
1935年春,重修灵台落成同乐大会之际,安徽潜山人汪顷波登台远眺,如诗如画的美景悠然入眼,触景生情,留下此联。灵台县,也因此次重修而声名鹊起。
古灵台风貌(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灵台县历史悠久,是商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史前就有先民在境内繁衍生息。商周时建有密须国、密国。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攻伐密须后修筑灵台,县名因此而来,《诗经·大雅·灵台》中所述灵台,便是此台。灵台县文化遗存丰富,存有大量旧石器晚期、仰韶、齐家文化,商周文物被誉为“中华之最”。灵台县英才辈出,孕育了针灸鼻祖皇甫谧、诞生了一代名相牛僧孺、培养了“扫雷英雄”姚显儒等优秀人物。
灵台县景色秀丽,汪顷波联中所述景色,便是包含了“荆山日丽”“仙洞云深”“孤峰午照”“达水丁流”“书台月朗”“别墅烟浓”“瀑布春融”“密城秋望”等自然景色和历史人文交相辉映的灵台八景。
沼上问贤人,有此鸟兽之乐否;
荆山钟瑞气,如兹台榭曷归欤。
(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灵光射牛斗;
台阁正乾坤。
汪顷波,毕业于安徽师范,灵台重修之际,汪顷波恰在灵台任职。如此胜景,他不仅一口气撰书了上述几副对联,还书写了大量记录资料,包括张东野撰写的《灵台考》《重修灵台记》等。
张东野(1889-1974),安徽潜山人。1933年任灵台县县长。在任期间,主持编修了空缺近三百年的《灵台县志》,重修左丘明祠并撰写《重修左丘明祠记》,为已故县长张文明树“为民流血之碑”并撰写《为民流血碑记》。张东野离任之际,灵台各界人士于灵台公园为其树立功德碑。
停辔且登台,问天下澄清,何日始能逐怀抱;
立身求正轨,仰文王化育,无时不在此心中。
灵台修成之际,张东野难掩激动之情,写下了这副饱含深情的对联。
(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重修灵台,社会各界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抗日爱国将领于学忠有集句联:
经之营之辅之翼之,节劳佚,时观游,以德化育;
博也厚也悠也久也,踰梁山,载华岳,先民是程。
上下联所用之词,皆出自《诗经》《孟子》《中庸》等四书五经之中,古朴典雅,切合时宜。
灵台县西屯镇初级小学教员李文蔚也有一联:
灵台筑后群黎颂;
古迹重兴白鹤来。
该联不仅写出了重修灵台得到了万民的称颂,还记录了灵台修筑过程的奇异之事。张东野在其撰写的《鹤来亭记》中有载:“文王之灵台,工未半得二鹿,依人嬉戏,纯驯异常。重九后八月酉刻,忽又来两鹤,白衣红顶,绕台飞鸣,栖于孔庙之古柏,朝去暮归。如是者三昼夜。”野鹿、双鹤引起一时轰动,时人皆认为是“人杰地灵”“灵地复兴”的祥兆,于是建亭“鹤来亭”,并刻制“白鹤鹿柏图”“朱子家训图”两块石碑,镶嵌亭中以为纪念。
视频来源: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马文军 曹贞
如今存有的灵台,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复修,其以灵台民间建筑与唐宋古建筑艺术风格相结合,并借鉴南北朝纪念建筑格式,将宫厅、楼台、庙殿融于一体,楼体高处雕有林森手迹“灵台”两个鎏金大字。顶层古殿堂内有周文王塑像,两边墙壁上绘有大型壁画,东墙壁画为文王攻伐密须古城的激烈场面,两边配有对联:
伐密不因兵甲利;
安邦只在人心同。
西墙壁画为文王设台祭祀天地的肃穆盛况,两边也配有对联:
雨露千秋卜盛世;
江山一帧画清图。
皇甫谧文化园(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灵台县蕴含着灿烂的商周文化。黄帝后裔密须国、西周封邑密国、密须之战、灵台祭天、“三女殉国”等遗迹和故事,都为这片土地增加了神秘色彩。灵台县人绍春亭有联:
布新猷,恢复灵台原景象;
怀盛德,重兴周室旧规模。
湖南人、曾任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曾凯有联:
观象登春,制作仍存周代迹;
以德化育,经营应识圣人心。
两联都提到灵台县与周朝的密切关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灵台县先后发现白草坡、姚家河、郑家洼、洞山、西岭、东庄、景村等一大批西周墓葬群,出土了黑伯、假伯、光父、乖叔、吕姜、并伯等一批西周贵族器物,为研究灵台历史和西周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西周鼎(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此后,灵台县相继出土了甘肃最大西周青铜鼎、西周早期“光作父戊”铜鼎、“乖叔作”铜鼎、“吕姜作殷”铜簋、西周中期回首夔纹铜鼎、“并伯作宝尊彝”铜甗等青铜器,展示了周文化在灵台县境内的深厚积淀和底蕴。
治病赞奇方,法灸神针传四海;
创新尊鼻祖,经楼史馆萃一园。
这副悬挂在皇甫谧文化园纪念馆的对联,是天水人、中国古典文学专家、著名文艺理论家霍松林先生撰写。
皇甫谧雕像(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皇甫谧文化园,位于县东北的独店镇张鳌坡村,是为纪念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修建的一处大型文化纪念旅游景区,分为阙门、神楼、献殿、纪念馆等,错落有致,秩序井然。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安定朝那(今灵台县)人。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著有《礼乐》《圣真》《玄守》《释劝》等论和《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烈女》等传及《皇甫谧集》《玄晏春秋》《郡国志》等文史著作十余种。后又悉心钻研针灸,撰成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为后世针灸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皇甫谧也被誉为“针灸医学鼻祖”。
针灸甲乙经(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灵台县现存有一历史遗迹,还与皇甫家族有着密切的联系。该遗迹便是当地人口中的“双堠子”——皇甫谧的后裔唐代诗人皇甫松、皇甫竹兄弟二人的墓。灵台县人仇金选先生有一联:
梦断陇东,塬上冢高眠二子;
名传江左,花间曲美唱千年。
双堠子,位于县城西北西屯白草坡的平塬上。当地流传着“西屯有个双堠子,把天刳了两绺子”的民谚。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唐代宰相牛僧孺的表外甥。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收其诗词22首。皇甫松赴灵台寻根祭祖不幸去世,其弟皇甫竹闻讯后携家人赶来凭吊,不料长途跋涉、悲伤过度,也离开了人世,时人深受感动,将兄弟二人合葬,随后自发修亭建祠并以地方民间俗语称此合葬墓地为“双堠子”,以示纪念。墓冢坐落于古代长安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来往的达官显贵、学子客商,经过艰辛跋涉,望塬上高耸的墓冢,以为路旁标志里程的土堆,及至墓冢,才明其理,便上一炷香,添一捧土,祈祷官运亨通、财源旺盛、金榜题名。正如陈乐道先生题双堠子联:
高名播两仪,行客频添一炷香、一坯土;
杰构留千载,灵台长拜双堠子、双诗人。
视频来源: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马文军 曹贞
皇甫松的表舅牛僧孺(779-847),安定鹑觚(今灵台县)人,字思黯,贞元进士,受封“奇章郡公”。历经德、顺、宪宗等八朝,并在四朝为宰相,三次任重镇节度使,居官清正,刚直敢言,为首与李德裕派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誉大兴。《唐蕃会盟碑》中记载的会盟官员名单中,其位列其中。牛僧孺经常与白居易、刘禹锡往来唱和,著有唐代传奇小说《玄怪录》十卷,《全唐文》存文二十一篇,《全唐诗》存诗四首。前文汪顷波联中的“别墅”,便是南寺洼牛僧孺早年居住和读书的地方,如今新开乡牛村还存有牛僧孺墓。
新开乡,也是抗美援朝扫雷英雄姚显儒的故乡。
姚显儒(1927-2006),灵台县新开乡人。抗美援朝中,姚显儒创造了独特的排雷方法,带动志愿军破除地雷阵,为反击部队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志愿军19兵团记一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起雷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作家魏巍在长篇小说《东方》中将姚显儒作为英雄原型给予生动描写,他的起雷经验被编入排雷教材。
鹑觚门(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新开乡存有屹塔庙,现存碑文记载,屹塔庙建于大明三年。庙前戏楼保存完好,楼内大梁有“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正月二十八日上梁”字样,据说为清朝监生张少男捐款修筑,张少男、张映男兄弟二人为清末监生、贡生,曾为灵台百姓放粮赈灾。戏楼留有对联:
响遏行云,一曲升平千家乐;
歌翻白雪,五音调和万民安。
提到戏,灵台县还有一独特地方戏——灯盏头戏,剧团戏台上曾有对联:
练武修文,励精图治,总传成败兴亡,往事常为今事鉴;
清源正本,国富民强,溯视桑田沧海,邪道莫如正道何。
俯瞰灵台(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灯盏头戏,又名灯盏头碗碗腔,初叫锣鼓噪,是灵台县一带特有的地方剧种之一。采用古代铁制的照明灯具灯盏头碗碗作为击节乐器,并配合二胡、月琴演出,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灯盏头戏最初流行于灵台县新集、龙门、上良、星火等地,后传至平凉、泾川、崇信及陕西部分县区。2006年,灵台县灯盏头戏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灵台县,这座沧桑的历史古城,既有荆山达溪河的毓秀,又有商周文明的厚重,灿烂辉煌,生生不息。正如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七十七世孙孔德成先生题灵台联:
灵囿几时修,丰草长林,尤见当年鹤鹿;
辟雍何地是,风晨月夕,试听远处鼓钟。(撰稿:吴生春)

来源:新灵台客户端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  倩
编审:曹红远

审核:杨彦东 王小涛

法律顾问:甘肃陇升律师事务所 13830341604

投稿邮箱 ltxrmtzx_bfb@163.com

灵台发布
第一时间权威发布灵台党务政务信息和民生服务资讯,讲述灵台好故事,传播灵台好声音,展示灵台新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