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鉴定方法之雕工判断

幽默   2024-10-09 21:10   四川  

器制成,从出土和传世的物品看,当时的器物开片厚薄不均匀,一边厚一边薄,甚至出现开片时错位的痕迹,而且造型不规整,如圆形的器物不够圆等。器物的刃部不够锋利,如玉刀、玉斧、玉铲的刃部较厚钝。器物有四种穿孔方法:1.锥琢穿孔法。即从上部往下琢磨,出现孔的上部较大、越往下越小的圆锥形。2.管钻穿孔法。即用管筒状的工具打眼,孔的边缘往往留下旋纹。3.管琢旋孔并存法。4.桯钻穿孔法。


商周时期,由于对石制工具作了进一步的磨光和修整,使这些工具更加锋利和适用,特别是青铜工具的使用,使琢磨玉器的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开出比较均匀而薄的玉片。器物打眼的方法大部分均为两面对打,形成外眼打、内眼小的现象,俗称“马蹄孔”。在刻划纹饰上,早期的是三多三少,即直线条多,弯线条少;粗线条多、细线条少;阴纹多、阳纹少。玉器发展到周代,除直线外、多有弯线条。


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注重了磨制,和前朝对比,又有新的进步,器物开片厚薄均匀规整,粗线条少,细线条多,且线条有毛口(即刻花纹线条时在线条边缘留下很多刀痕)。刀工精细,器物边角垂直锋利,半浮雕、透雕盛行,雕工的精细远远超过过去,是我国玉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汉代玉器刀法简单有力,没有战国时代精细,器物棱角琢磨较圆滑,大件器物刻工较粗,小件精细,细线条刻道有毛口,这是不足之处,但也给我们鉴定时代提供了一个号的依据。


唐代玉器刻工精细,细线条多。特别在唐代带板上的人物,通身饰以密集的阴线。在动物的脚部、尾部也刻出很多细线条。


宋元时代玉器,由于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在玉器上也反映出民族和地方特色。南方刻玉细腻,北方刻工有力。但整体来说,雕刻的线条总感细弱,到元代,刻工一般粗犷有力。


明代玉器有了新的飞跃,以扬州、苏州为中心、琢玉业开始大发展。刀工粗壮,浑厚有力、生动活泼、写生味浓厚,出现了浮雕、镂空,还有二层甚至三层的镂雕。


清代玉器特别是乾隆时期,玉器制造技艺更加高超。扬州出现大型器物,苏州以雕琢各种精巧玉器驰名。尤其是集中了全国名工巧匠的清宫造办处的琢玉也,更使清代玉器工艺迅猛发展,名作极多,是我国治玉史上空前繁荣的时期。从传世品来看,这时期的玉器精雕细琢、形象逼真。这些玉器线条精磨光平滑。立体感强,划过的枝叶脉络雕刻明显,栩栩如生。这时期以镂空、半浮雕、浮雕三种雕法盛行,其中以半浮雕和浮雕为主。嘉庆以后的玉器,其雕工慢慢趋向粗糙,地子打磨不够平滑,立体感不强,不够逼真,花果枝叶较平板呆滞。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问题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回顾:

全在这里:玉器收藏江湖术语(收藏版)


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看西汉的“厚葬之风”!


踏砂而来的古代玉器


一个小石头人为啥值一个亿?


赝品始终代替不了真品,玩收藏请远离赝品,雨姐天免费提供文玩专业知识,微信号hzy114554!!!


文玩雨
推广古玉知识 ,发布时尚古物今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