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进行时 | 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成果抢先看

文摘   2024-07-28 15:01   法国  


2024年6月-7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如火如荼地进行,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社会实践选题丰富、内容多样,包括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大篷车课堂、新闻学和传播学方向硕士生暑期必修实践、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硕士生国情实践、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清田工作站”实践和“雁行”特色实践活动等,共计11支实践队伍。截至目前,8支队伍已赴各地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支未出行队伍的筹备工作也正在有序开展中,为后续出行做好准备。实践队伍的足迹将遍布中国浙江、云南等10多个省市,远至津巴布韦、肯尼亚和希腊等国家。




01

“从全球到村庄”

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


7月1日至9日,清华大学“从全球到村庄”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赴津巴布韦调研支队前往津巴布韦哈拉雷、维多利亚瀑布城,围绕津巴布韦的自然生态、传统文化、革命历史与社会发展等主题开展系统学习。本次实践支队系清华大学首个正式访问津巴布韦的学生实践支队,通过走访当地政府、企业、媒体、国际及文化机构,了解津巴布韦历史文化,观察中非合作现状,促进双方人文交流。

支队在津巴布韦开展活动


支队师生深度参与了首届哈拉雷非洲论坛暨“乡村发展合作与中津文明互鉴”学术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赵月枝教授、胡钰教授分别受聘为论坛主席与理事会理事。二十余家中外媒体、机构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报道。津巴布韦国家电视台(Zimbabwe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Main News》栏目播出论坛报道,津巴布韦国家报业集团旗下国家级电视台津巴布韦报纸电视网(Zimpapers TV Network)发布论坛新闻视频。津巴布韦第一大报《先驱报》(The Herald)肯定论坛为中津两国搭建交流平台的积极作用。新华社发表《首届哈拉雷非洲论坛聚焦中非文明和发展交流》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官方网页及社交媒体账号,中非合作论坛、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清华新闻网、清华文科发布论坛新闻。

通过本次实践调研活动,支队成员对津巴布韦发展现状、中国与南部非洲的历史伙伴关系和中非命运共同体发展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深入思考津巴布韦在中非政治经济合作与文明对话中的角色与经验,促进人文交流,展现青年热忱与担当,发出全球南方之声。

中外媒体、机构对首届哈拉雷非洲论坛的报道


02

“西极古道与犍陀罗文明”

大篷车课堂



“大篷车课堂”是一个在丝绸之路上延展的体验式课堂,是清华大学首批“思政实践”课程和挑战性课程。1999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创办了“写在路上的大篷车课堂”,25年来,该课堂已经在“亚洲边地”学习考察20余次。在过去二十余年里,“大篷车课堂”每年都带学生去北疆和西域读书、采访和写作。本次大篷车课堂赴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库车、阿克苏、喀什、塔什库尔干、瓦罕走廊调研,在野外调研和上课中,边走、边读、边写,以边地文化生存状况为事实基础,结合丝绸之路历史和边地文化交流现实的 探究从而启发清华学子对“一带一路”政策更独特、更全面的理解。



西极古道与犍陀罗文明大篷车课堂开展实践


本次大篷车课堂有六位名师全程授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全程主讲;四位国际顶级的巴基斯坦犍陀罗佛教考古艺术家全程讲解行程中遇到的艺术文化;西南政法大学李珮老师、重庆电视台左曙光老师和澳门大学吴玫老师随行指导。


学生在途中将围绕老师课前提供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主题,找到一条采访主线,采集一手素材,不断提炼和聚焦写作主题,记录14天的学习、采访或考察日记,每位学员每日完成不少于600字的日记,合计字数不少于7000字,并根据个人的专业或兴趣,在结课时提交一份有主题、有深度且不少于8000字的调研报告,并提交相关影像资料。



03

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硕士生国情实践



“寻川藏文化,忆革命征程:新质生产力的因地制宜发展”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调研项目将于7月27日至8月3日赴四川省成都市、阿坝藏族自治州、都江堰市和德阳市广汉市展开实践调研,目前正处于前期筹备阶段。支队工作主要分为外联、财务、宣传与影视四大部分,筹备期间,支队成员开展了4次选题方案讨论会、1次选题方案指导会与4次行前筹备会,并拟于7月26日开展行前动员会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周庆安教授与张莉教授莅临指导,支队成员将学习历年国情调研的先进经验,做好充分的行前准备。

7月8日至19日,支队全体成员集体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2024年国际新闻传播硕士思政与国情教育,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浦东展览馆、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等地研学,深刻体会了总书记“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的要求和教诲。

2024年国际新闻方向硕士生在上海进行国情教育

在学习探访过程中,支队成员将积极撰写新闻稿件和调研报告,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新闻敏感度,切身感受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成就与四川省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果。从文明遗迹到智能生产,从生态保护到文化繁荣,从革命历史到脱贫攻坚,四川省国情专题调研支队全体成员将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新闻学和传播学方向
硕士生暑期必修实践


2024年暑期,新闻学和传播学方向硕士生组建4支队伍赴江西、浙江和四川,感悟新质生产力,用青春聚力现代化。截至目前,已有2支队伍顺利完成实践,产出丰硕成果。


04

“寻宝兴川”

赴四川宝兴实践支队



2024年7月1至8日,“寻宝兴川”调研实践支队走进了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七天的实践行程中,支队围绕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个人访谈等方式进行实践调研。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嘉绒藏族选择前往外地做工,在新世代的族群中,掌握花腰带编织技艺的村民逐渐变少。能卡曼老师率先意识到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传承挑战,协调关系统合资源,非遗工坊几经波折,最终得以成立。花腰带编织技艺得到传承和延续,并且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支队同学在村民家中试穿花腰带,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依旧具有的活力;与能卡曼及其他花腰带制作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非遗工作坊的建立与运作,非遗传承的进展与困境等。

“寻宝兴川”四川宝兴实践支队实地调研


同时,支队前往夹金山旁的青衣江发源地自然保护区,了解高山牧场的自然环境,体验前往牧场的崎岖山路,在青衣江畔捡拾垃圾,助力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支队还前往宝兴县蜂蛹寨乡的邓池沟大熊猫国家公园——法国博物学家兼遣使会传教士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 / 谭卫道)第一次发现大熊猫的地方以及邓池沟天主教堂,感受中法友谊的历史、领悟天主教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交融的独特魅力。


支队通过图文推送报道、vlog视频等方式进行了实践宣传,并获得当地融媒体中心、“宝兴青年”等官方媒体的报道,接下来支队还将进行实践特稿与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布。

05

“以瓷胜意”

赴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实践支队



“以瓷胜意”赴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实践支队12位成员于7月7日至14日赴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开展实践,支队与县委组织部、文旅局座谈,走访景德镇市三家陶瓷企业,并前往寒溪村等不同文创村落和社区实地调研访谈。


在宣传方面,支队在“清华清小新”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文章4篇,在“浮梁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推送文章1篇,累计阅读量达到4000次;在“清华清小新”微信视频号发布短视频1条,并在浮梁县融媒体的官方视频号、抖音号、APP平台发布视频3条。


“以瓷胜意”江西浮梁实践支队实地调研


在调研方面,支队发现了人才创新在茶文化振兴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探索了浮梁茶叶贸易的经济动态,分析了当前市场趋势以及该地区茶农和茶商的经济状况,调查了“乡创特派员”制度等创新文化和人才驱动方法的引入,评估这些创新措施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创业方面的有效性。同时,支队探寻了浮梁当地以茶形成的文化共同体。通过收集和分析文学、历史等文字材料以及影像、录音等实践材料,支队深入理解了茶在浮梁的文化意义,探讨了茶文化如何影响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社会实践。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浮梁农文旅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情况的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地调研经验。支队成员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区的深入交流,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06

“三茶统筹 乡村振兴”

赴江西省遂川县实践支队



新闻学院“三茶统筹 乡村振兴”赴江西省遂川县实践支队,将于8月10日至17日在江西遂川开展实践。实践计划以“三茶统筹”为引领,探索遂川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等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包括但不限于茶文化传播、茶旅发展、产业变革、农业科技发展等。目前实践支队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在筹备阶段开展了3次选题讨论会、1次选题指导会、1次行前培训会、2次行前筹备会,并参与了202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暨“初心服务团”出征仪式。


经过多轮次的选题讨论会和选题指导会后,遂川支队实践主题从最初关注遂川茶产业的生产、制造、国际传播转向关注遂川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等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强化了调研主题的问题意识、理论意识。在出征仪式上,遂川支队学习了各院系开展社会实践的先进经验和精神,并向全体成员传达、交流。


经过行前培训,遂川实践支队各负责人对本次社会实践的实践要求、安全事项、财务规定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续开展实践奠定了基础。在2次行前筹备会中,遂川支队各方面负责人向支队全体成员传递了包括党建、宣传、财务、后勤、安全等各方面的安排与注意事项,同时也收集了队员们有关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行程安排等一系列的意见反馈并进行沟通交流。


07

“清缙新地球村”

赴浙江省缙云县

暑期社会实践支队



清缙新地球村”支队于7月21日28日在浙江省缙云县开展实践,成员共8,包括3名中国大陆籍学生3名中国港澳台籍学生和2名国际学生。此次实践在指导老师赵月枝教授的倾力指导下得到了中共缙云县委书记王正飞同志的大力支持,并亲自指派中共缙云县委组织部对实践进行了完善的规划,以《浙西南山区县何以“双招双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为题、缙云县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德国肖特为例对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洁阳、原丽缙管委会副主任胡正新、肖特玻管(浙江)有限公司董事蒋琼等11位缙云县政界和商界的知名人士进行口述史采访和写作。


采访之余,支队还将参访包括丽缙高新园区、仙都鼎湖峰和河阳村等缙云地标,深入了解缙云县域政策。为了确保实践能够顺利进行,支队4月30日和7月11日分别召开了两次行前会,在6月23日召开了一次指导教师见面会,并于7月18日召开了最后一次行前会。支队学习了缙云县“双招双引”的政策、缙云县引进肖特过程有关的文件和推文,并针对即将进行的采访工作进行了规划和讨论。支队还学习了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通过整理的采访对象新闻稿件拟定了采访提纲。目前支队已经踏上征程,全体支队成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此次的实践,期待在实践课程中有所收获。


08

“清影工作坊”

赴四川江安暑期实践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坊”于2024年7月1日晚来到四川江安县,开展了为期2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用纪录片的方式记录地方文化、社会发展和普通人的生活。实践期间,队伍师生到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了解国立剧专办学历史、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感受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前往长江竹岛,欣赏大美长江的独特风景,体验生态保护成果;来到江安中学参观校园,开展交流座谈。


在江安县县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江安县各镇、各部门向实践师生介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以及在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规划。随后,学生分为5个小组深入各镇各村,对各自研究领域进行调研拍摄,在20余天的时间里深度投入田野,创作一系列纪录短片:


清影工作坊拍摄场景


前往苍翠的百竹海中享受精彩的牧影之旅,跟随竹林放映员一同走上 “坝坝电影”(流动露天电影)的放映路;来到十年禁渔的长江岸边,追溯上岸渔民的过往江船岁月,展现一个渔民家庭在时代浪潮中的转型故事;走进民权村手艺人李小青家中,拍摄“十年水牛皮”的手工牛皮鼓制作技术,体会“五十年”守艺人的工匠精神;寻访金锣村一户四世同堂的家庭,记录和追溯每代家庭成员的人生经历,感受小城镇数十年间与中国历史变革的同频共振;深入留耕镇探访白酒老窖,聚焦传统车间的一位生产班长,记录下浓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展现了一个以“家”为生活核心的深厚文化。




09

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


2024年暑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28名博士生赴国内外各地开展为期六周的《博士生社会实践》必修课程。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的足迹遍布全球,吉布提、肯尼亚等全球南方国家,到新疆巴州、内蒙古乌海、江苏常州、四川绵阳等全国各地,他们深入基层,丰富了对社情民情的认知。在2024年学校的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项目中,各基地单位提供了超过3000个项目岗位需求。本年度新建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缙云基地吸引了6名博士生前往实践。这些博士生在实地体验中,深入调研了县级媒体发展与乡村振兴等议题,探索基层媒体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作用。


新闻学院博士生在各地开展实践


在吉布提、肯尼亚和希腊,三名博士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深度体验、浸润当地的主要媒体,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文化习俗以及社会发展现状,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新闻学院博士生在国内的脚步涉及新疆、内蒙古、江苏、四川等祖国各地,大家深入基层,进行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主题涵盖乡村经济发展、文化创新与传承等。通过与当地政府、村民和企业的交流,博士生深入了解基层治理现状,并以自身实践参与其中,成为发展浪潮中奋勇向前的浪花。

素质为本,实践为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无论是踏上非洲大地,还是深入中国田野,他们都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10

新硕232党支部

赴延安“雁行”特色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以“行走百业看山河巨变 奋楫扬帆谋发展新篇”为主题,开展2024年“雁行”研究生党支部特色活动,从百业变革感知中国发展脉搏,实地感悟新质生产力。


新硕232党支部在延安开展实践调研


7月4日至5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硕232党支部前往延安,开展了主题为“传颂伟业,谱写新篇: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探寻与学习调研”的党支部特色实践活动。支队由党支部书记带领,班长、团支书和研团骨干作为实践成员,充分贯彻落实党团班集体联动机制。支部成员在调研之路上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一方面深入学习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积累深厚的新闻专业素质与文化底蕴,与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展开联学共建;一方面不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先后前往延安新闻纪念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和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学习,利用新媒体拍摄纪录视频,宣传宣讲延安精神,在历史细节中汲取奋进力量,助力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焕发新活力、谱写新篇章。



11

“清年兴创”清田工作站

赴贵州兴仁社会实践支队


“清年兴创”清田工作站赴贵州兴仁社会实践支队计划于2024年8月14日至8月20日赴贵州兴仁开展调研,支队成员共14名。“清年兴创”清田工作站赴贵州兴仁社会实践项目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在筹备阶段开展了1次选题讨论会与1次选题指导会,预计还将开展1-2次行前筹备会。通过交流与讨论,支队成员已相互熟悉,形成了团结协作、友爱进取的支队氛围。


支队工作主要分为调研、宣传、财务与内外联络四大部分,经过行前培训,兴仁实践支队各成员对本次社会实践的实践要求、安全事项、财务规定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续开展实践奠定了基础。


结合前期调研成果,支队在与当地政府人员多番讨论后,拟从近年来兴仁市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入手,以“兴仁青年创业”为调研主题,围绕政府机关、文化企业、行业创新等开展调研,加强对兴仁市青年创业整体发展现状的认识。参访期间,支队还将与当地政府展开座谈交流,切实感受兴仁青年创业中的政府力量,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探讨兴仁青年力量在广阔天地中进一步大有作为的方式与路径。



在“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办学方针的指引下,新闻与传播学院多措并举,着力提升研究生社会实践环节的育人成效,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设计了涵盖调研、创作、传播等环节的综合实践课程。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组、新闻研团总支不断建立和健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提出创新措施,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打造具有“清新”特色的品牌实践活动矩阵。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一些支队已经带着丰厚的成果满载而归,还有一些支队即将启程,他们将继续踏遍祖国大地和世界角落,深入调研,勇于探索,用行动诠释新闻与传播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实践成果和宝贵的社会经验。


清新实践,永远在路上。



清华清小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主办,提供一个校内、院内宣传与互动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