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数实融合坐标点,跑出北京财贸加速度!

教育   2024-09-19 12:01   北京  
提升创新动能,凸显新质生产力特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产业服务优势是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着力点。围绕这一话题,服贸会期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宜接受了国际商报记者的专访。 

加快数实融合

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际商报》:当前北京市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财经学者,您怎么认识数字经济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杨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关于数字经济的战略要求和重点任务已经连续6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北京市率先提出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可以说这是北京市现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北京市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的核心内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均有精辟的论述。我认为,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数字经济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新的科技创新范式形成,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战略基础。新质生产力聚焦新要素、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强调以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其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数字经济的深化和升级。同时,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核心是构建基于数据的数字信用体系、数字分配机制、数字治理模式。也可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面向新职业新岗位新需求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国际商报》: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怎么看待数字经济发展中,服务业人才需求变化给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

杨宜:近年来北京市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我们特别关注两类趋势的变化:一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二是服务业数字化、高端化发展的趋势。北京是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服务业GDP占比已近85%。在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新业态、新模式、新组织、新平台、新职业不断涌现,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加完善、更加优化,推动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更加迫切。传统意义上的固定成本低、交易成本高的服务业更易于进行数字化转型,服务业领域大批传统就业岗位已被或正在被取代,同时一大批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职业、新岗位涌现。
新的时代,服务业需要具有数字思维、数字应用、数字创新能力的跨专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有研究显示,近5年内,我国供应链管理师、互联网营销师等数字服务人才缺口超过9000万。为此,数字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必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要紧跟数字经济发展产业跃迁的步伐。在这一发展进程中,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思路

 创造新商科职业教育新范式

《国际商报》:作为北京市属高校和新商科专业院校,贵校在教育服务数字产业发展、服务商贸流通创新上,还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经验?

杨宜: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是始建于1958年的北京市属公办高职院校,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全国财经类职业院校中处于头部位置。近年来,学校秉持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理念,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财贸特质、首都特色、国际知名”的新商科职业院校建设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我校把产教融合作为新时期学校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高质量服务首都经济发展、服务行业与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关键任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可行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在专业建设上,我们注重文化和技术双赋能,面向数字经济发展中服务业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打造新商科品牌专业群。学校已建成智慧财经、现代商旅服务两大国家“双高”专业群,辐射带动智慧会计、金融科技、智慧商业、文化旅游、智慧建筑管理5个北京市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形成“契合产业、骨干引领、特色支撑”的专业群体系。以此为依托,主持了一系列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牵头完成国家职教财经商贸大类专业目录修订,与京东、首旅、中联等头部企业协同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同时牵头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端商务产教联合体和制造服务业、数字化财税等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构建了新型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评价标准,形成了“校园企行”合作发展的机制,培养了“双师”素质和能力突出的优质师资队伍,也培养了大批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方向的专业人才。现在学校每年有1500名学生到数十家合作企业开展不少于4周的“课程综合实践”,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7%,就业满意度达到98%以上,学生毕业后三年晋升率平均为75%,在市属高校中均处于先进水平。

二是在社会服务上,我们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打造财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一方面强调育训并举,牵头成立了北京商贸职教集团,打造北京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训平台,传承“企业点菜、学校配餐”的教学模式,为行业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适应性人才。同时深耕“学历+技能”继续教育和社区培训,已获评老年学习示范校、国家终身学习品牌。学校还创办了夜校,首批就设立了30多门各类实用技能课程,得到市教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科研服务优势,依托北京市首家职业院校省部级研究基地——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打造首都商业智库,面对北京流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新要求,持续开展数字流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行业前沿研究,生活性服务业、社区商业等民生商业研究,总部经济、品牌经济等产业经济研究,市、区、功能区、商圈等流通规划研究和行业标准研究,形成产业规划、研究报告、行动方案、高质量论文等智库服务成果,提交的成果要报多次得到市领导批示。学校连续18年主办京商学术大会,已成为北京商业发展建言献策的年度品牌论坛。

今后我校将在全国和北京市的“坐标系”中进一步明确数实融合特色“坐标点”,加快形成学校高职教育新质生产力,跑出北京财贸的加速度!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孙智勇

审核/武少侠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发布权威信息,推广文化品牌,传递温暖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