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姜榆木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而他却在《穷查理宝典》里说:我唯一的智慧,就是不让别人觉得我有智慧。跟他相处过的人,都会发现他几乎从来不说难以理解的话。他和巴菲特召开的股东大会,每年更是吸引了不同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参加。即使面对很业余的问题,他也会耐心解答,有时甚至开几句玩笑,丝毫没有投资专家的派头。一个人见识越大,越能触及本质,给人的印象越是简单从容。只有什么都不懂的人,才喜欢故作高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知乎上有过一个热门话题:有没有人装逼正好装到你擅长的领域?有人故意在星巴克用英语点单,结果没有难住点单员,倒是他听力太差,没能听懂对方的回答。一问才知道,对方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星巴克做暑期兼职。有人说自己从小读《金刚经》,还当着朋友的面,有模有样地念了几句佛语。所以越是认知高的人,越是懂得自己的渺小,从不刻意表现自己。反倒是一知半解的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装作一副没人比我更懂的样子。博主@安然曾在天涯论坛上,遇到一位很爱品评时下热门歌曲的网友。但这位网友总是显得高高在上,仿佛市面上90%的作品,都不能入他的法眼。而且为了体现专业素养,每句话还要夹带各种生僻术语。有次他品评一首很火的古风歌曲,特地把其中一段歌词摘了出来。“上来就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接一句不知所谓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实在受不了现在的古风歌词,全靠辞藻堆砌,矫情而没有逻辑!”有人回复:“老师,您难道不知道这两句歌词,引用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愚蠢之人常犯的错,就是喜欢把智慧的表象,当作智慧本身。”结果每次跟他介绍流程,他都要回上一嘴,说他此前的部门如何如何。“小伙子,等你再干几年,做事就不会这样一板一眼了。”每句话似乎都在表示:我有经验,不需要你这个新人来带。但其实他那些所谓的丰富经验,完全不适用于新的部门。不久后,他就因为搞砸一个重要项目,彻底沦为公司的边缘人。作家周国平说:装的本意是满足虚荣,结果却往往自讨苦吃。然而一味卖弄的结果,只会让自己的无知显露无遗,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过去5年,小弟出版了95部选集,每部都卖出了上万本。”“不瞒各位说,江浙一代的读书人,甚至还尊我为‘先儒匡子’。”网上有句很流行的话:“都是千年的狐仙,你跟我装什么聊斋?”没人喜欢和装腔作势的人相处,也没人愿意和不懂装懂的人来往。不如自己的人,没必要装;自己不如的人,装了也没用。有人问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刚开始创业时,他觉得把自己包装得高大上,才能更好地吸引客户。随着对市场的理解逐年加深,他却倾向于摒弃刻意的美化。但也正因如此,他能更加准确定位自己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完善,反而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增长。正视自己的水平,敢于坦诚自己的缺陷,才是改变自己最快的方式。有次教授提了一个比较生僻的拍摄手法,所有同学都没听说过。顾晓刚对此也是似懂非懂,但总觉得要表现一下,才能显得自己是有基础的。于是他起身发表了自己似是而非的看法,故意用上很多专业名词。而他发现,直到把自己当成初学者,他才真正从集训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意思是,当你把自己包装得严严实实,你就很难指望别人对你坦诚相待。褪去多余的伪装,坦率一些,才能收获关于自己最真实的反馈。如此,你遇到的每一个人,做过的每一件事,便都是来成就你的。罗振宇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别装,因为高手会一眼识破伪装。人的见识,不在于一时的炫耀和卖弄,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和沉淀。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