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镶嵌在红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文化   2024-11-21 22:29   广东  

    

文字:黄汝兴

来源:散文精选大全(ID: aishangsanwenba)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点上方绿标,聆听音乐,品读散文


弥勒,镶嵌在红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弥勒,一座新兴崛起的城市,山川秀丽,物华天宝,有“蔗海明珠”、“烤烟之乡”、“东方波尔多”之称。

弥勒,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带着些许神秘的色彩,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面纱,人们都想去揭开她的面纱,一赌其芳容。

弥勒地处珠江上游的南盘江河套谷地,南盘江从弥勒西南穿流而过,其支流甸溪河由北向南经弥勒腹地注入南盘江,冲积出了“弥勒”、“新哨”、“竹朋”、“虹溪”四个大坝子。坝子土地肥沃,田畴平坦,阡陌纵横,沟河交错,流水潺潺,气候宜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沛的水资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异的条件。

沃土生精华。在这弥勒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全国著名的“三红”(即:红糖、红烟、红酒,)品牌,它们犹如红宝石,在红土地上熠熠闪亮。
一根甘蔗葳蕤成蔗海绿浪。

中国好糖在云南,云南好糖在弥勒。红糖是弥勒历史最悠久的商品和品牌,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糖是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料,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红糖是糖类的主要产品,它是用甘蔗制成的食品。甘蔗最古老的名字叫“柘”,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种植甘蔗了。《楚辞》中屈原的《招魂》诗中有“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柘通“蔗”,柘浆即甘蔗浆。弥勒的甘蔗种植始于明末年间,据《竹园区社志》记载“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杨绳武(弥勒人,朝廷监察御史。)由当时的交州(今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引入竹园栽种成功。”


图片|网络
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纂修的《广西府志》中的弥勒州物产部分里有“甘樜”的记载,“樜通柘,即甘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竹园人探索、积累、掌握了把甘蔗压榨后,用甘蔗汁通过熬煮过滤后制成红糖的方法。竹园红糖起源于乾隆年间,据云南省《巧家县志》记载“巧家县的蔗糖业始于清乾隆年间,县属蒙姑镇岳氏等数十人的马帮驮运铜到竹园时,顺便驮回甘蔗秧在蒙姑镇种植成功,后又把制糖技术引入熬制出红糖,种植甘蔗和熬制红糖的技术便在金沙江沿岸河谷地区流传开来。”

时间的年轮在岁月的大道上不停地奔走着。竹园人不满足于单纯地制作红糖,他们又把目光瞄向了冰糖,冰糖是糖中精品,制作冰糖的技术相比红糖要复杂得多。清道光年间,竹园街商人董小佐,随马帮步行千里,翻山越岭到广东请来制作冰糖的师傅在自家红糖作坊里传授制作冰糖的技术,他们结合竹园的实际,生产出“竹园冰糖”,竹园冰糖可与台湾冰糖相媲美。竹园红糖因其品质好,色泽红黄,香味浓郁而畅销省内外,并随马帮翻山越岭进入青藏高原。竹园冰糖晶莹剔透,色如琥珀,清香醇甜,回味润口,余韵流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竹园人创立、打造出了《竹园红糖》、《竹园冰糖》两大品牌。昆明市顺城街的“茂昌行”、“德泰行”专销竹园生产的红糖和冰糖。竹园有90多户生产制作红糖、冰糖的工商户,规模较大的有“吉源祥”、“炽盛祥”“福盛祥“元吉庆”“运盛昌”“福裕祥”“艺兴糕点厂”“李朝英冰白糖铺”“张郁文冰白糖作坊”等九户。1949年,竹园每年生产蔗糖2190吨,其中,红糖1300吨,冰糖830吨。

“手舞金箍棒,酿造甜蜜糖。”新中国建立后,蔗区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弥勒的蔗糖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甘蔗品种实现了从单一、低效到高效、多品种的跨越;制糖实现了由原始的木制土榨到现代化的大机器流水生产线的跨越;制糖企业实现了由个体手工作坊到大工厂和集团化公司的跨越;蔗糖生产实现了由建国前,政府不予管理的粗放型到建国后政府高度重视、支持管理的集约化管理的跨越;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制糖产业的历史性跨越。弥勒在改革开放后的10年间,甘蔗面积从3.02万亩上升到5.42万亩。时至八十年代末期,弥勒有日榨甘蔗500吨的国有红糖产一座,集体企业六个,年产红糖达1万多吨,有日榨甘蔗1500吨的白糖产两座,年生产白砂糖5万多吨。2008年,弥勒的甘蔗种植面积为9.3亩,甘蔗总产量为55.39万吨,产糖量(红糖、白砂糖)为6万多吨。2010年,弥勒蔗糖业创下产糖率12%的历史记录。1980年,《竹园红糖》荣获云南省优质产品称号,《竹园》牌商标获驰名商标,1989年竹园红糖参加“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被誉为“中国美食”而存典入志。

图片|网络
1999年,弥勒被云南省和国家列为糖料生产基地县,与广东的顺德、广西的仙游成为三足鼎立之势,成为弥勒蔗糖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上世纪末期,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弥勒的蔗糖产业呈断崖式下滑,国营糖厂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私营小机榨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历经阵痛后,弥勒的蔗糖产业经“二次创业”成功转型,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蔗糖系列产品运应而生,弥勒不但自己生产红糖,且依靠自己的制糖技术进行来料加工,生产红糖、冰糖等系列产品。2023年,生产红糖3400吨,使用白砂糖、赤砂糖19.4万吨,冰糖调制品年产10.5万吨,产品销往上海、四川等地。弥勒红糖风采依旧,声誉更佳。
烟叶,弥勒的芭蕉扇,一扇便扇出了香飘大江南北的极品“红河”牌香烟。

金叶飘香,产业兴旺。烟草是弥勒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为弥勒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24年全县烤烟种植面积17.6万亩,完成烤烟收购47.4万担。

弥勒是云南著名的优质烤烟产区之一。弥勒种植烟草的历史悠久,清雍正13年,《府州大老爷革弊碑》上即有烟叶买卖抽税的记载。民国初年,云南始创的亚细亚烟草公司,曾用弥勒虹溪的烟叶作原料生产香烟,虹溪商人多有贩运烟叶到昆明出售。据《云南烟草志》记载,自1942年——1948年间,弥勒已开始规模种植烤烟,弥勒虹溪镇有“烤烟之乡”的美誉。

1953年,在河南许昌召开的有西德、苏联、日本等国代表参加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参评的弥勒虹溪烟叶质量名列前茅。弥勒烟叶香气馥郁量足,清香型明显,叶肉适中,剔骨后出烟率达70%以上,加温制作可提色,芳香浓郁,烟味醇和,深受省内外用户的喜爱。1982年,种植面积达1.7万亩。1985年以前,弥勒的烤烟都是作为原料供昆明卷烟厂和玉溪卷烟厂及外地烟厂作原料的。

上苍钟爱弥勒这片红土地,历史赐予它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1987年,红河卷烟厂在弥勒建成投产,从而,拉开了弥勒烟草生产发展戏剧的大幕,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红河卷烟厂的建成极大地推动了弥勒烤烟生产的发展,弥勒县政府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历史发展的机遇,加大对烟区烤烟基地的建设和资金投入,大手笔写好烤烟生产这篇大文章,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培育新品种,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奖惩措施和办法,极大地调动和发挥烟农的生产积极性,烤烟生产逐步由坝区向山区发展,迅速扩大种植规模,严把质量关,把烤烟质量提高到极致。至2020年,弥勒市被云南省评为全省15个“最具影响力烟区”之一,烟区综合评比得分位居全省第一。2023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16.9万亩,完成烤烟收购46.1万担,支付烟农款8.2亿元。烤烟经济已成为弥勒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与促进乡村振兴的支撑产业。

红河烟厂通过实施“管理、人才、技改、原料、品牌”五大工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经过红烟人的艰苦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奋斗,使红河烟厂发展成为“行业强企”,2004年位居中国企业纳税“500强”第18位。2007年,“红河”牌香烟产量达161.51万大箱,产销量排列均位居全国第四,实现销售收入160.23亿元,实现利税99.87亿元,2008年,与红云烟草集团、红河烟草集团组建成立红云红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弥勒烟草,这颗璀璨的明珠,在弥勒人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明亮,越来越耀眼!
一根葡萄藤竟然会葳蕤成万亩葡萄园,孕育出如红宝石般的葡萄酒“云南红”;一根葡萄藤漂洋过海,翻山越岭,辗转千万里,落脚弥勒的红土地。

遥望着那遍满山川的葡萄园,仿佛听到那年轻的传教士和神秘的玫瑰蜜,在向我们诉说着几百年前的尘封往事。

这得把时针倒转于200多年前的法兰西,一个年轻的传教士,源于对东方古老神秘国度的向往,带着他的使命,随身稍带上一根葡萄藤,漂洋过海,翻山越岭,沿着“丝绸之路”首站来到了英属印度,尔后,又从印度踏上“茶马古道”经西藏来到了云南德钦,在澜沧江峡谷地茨中,他看到这是一块人间净土,还未开发的处女地,便停住了脚步,在这里建教堂传教,顺便亲手栽下了他带来的葡萄藤,澜沧江河谷地的气候干热湿润,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的生长,不然想,葡萄竟神奇般地成活,长成葡萄藤上架,结出一串串紫色的葡萄,经他的手酿制出如红宝石般的葡萄酒。

谁也说不清,迪庆茨中的葡萄是怎样走出茨中,走出澜沧江峡谷,一路南下来到红河,来到弥勒的。也许这是个迷。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岁月在时光中悄悄地流淌,生命在岁月中轮回重生。人类在大自然中不断地开拓进取,寻找失去的东西,创造生命的奇迹!

历史的车轮滚到了二十世纪的中叶,一群因政治运动而被错划为右派的知识分子,被流放到弥勒东风农产进行劳动改造,他们中间有农学家、植物学家、生态学家、社会学家。一个偶然的机缘,他们途经滇越铁路时,闻到一种葡萄的香味,在路过曾被称为“小巴黎”的芷村火车站时,在一幢废旧的法国式庭院里见到了生长在那里的葡萄,其中的植物学家便认定是一种十分优良的酿酒葡萄,他们欣喜若狂,于是,剪下了几枝被当地人称为“黑葡萄”的葡萄藤带回农场,种在了弥勒东风农场这块红土地上。不知是一种机缘,还是上苍对这片土地的厚爱和恩赐,黑葡萄竟然神奇般的活了,并借助这块沃土,借助这里的阳光雨露,借助这里的气候温差茁壮成长,葳蕤成一片绿色的葡萄园。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华夫人”。后来,经多方考证,“华夫人”与澜沧江峡谷茨中教堂旁的那片葡萄园的葡萄是同种同源,原来“华夫人”就是地中海沿岸波尔多葡萄酒史上的稀世珍品“玫瑰蜜”,在法国早已灭绝的“玫瑰蜜”却在东方的弥勒得以重生,发展、兴盛、且大放光彩,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弥勒是中国具有明显地理特色的葡萄种植基地,被法国专家称为“东方的波尔多”!

那遍布于山川的葡萄园,就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绿色宫殿,缀满了红宝石、绿宝石、黄宝石、紫色宝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幻化出五彩斑斓的奇景,散发出阵阵清香。

2023年,弥勒的葡萄的种植面积为10.18万亩,产量达15.6万吨,总产值为15.6亿元。弥勒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促成了葡萄的早熟、质优,当地中海沿岸的葡萄刚挂果时,弥勒的葡萄已经成熟采摘。

葡萄,千年的等候,百年的孕育,终酿出了红宝石般的佳酿“云南红”。

“云南红”之美,美在古典与现代的融合,美在西方与东方的邂逅巧合。

那晶莹剔透、红艳如霞的新贵,让你的味蕾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让红酒的每一个分子在你的舌尖上欢快地跳舞、记忆、封存,留下梦幻般的美好意境!

“云南红”穿越时光的佳酿,带着时代的新鲜气息,带着“玫瑰蜜”的馥郁清香,带着她那满身的高贵和妖娆,走进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新时代,新征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弥勒这块富庶的宝地,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三红”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葡萄、柑橘、芒果、石榴、蔬菜等“五个十万亩”的新产业,“万亩莲藕”摇曳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天然美景,使弥勒这颗明珠更加璀璨、明亮!

散文精选大全,聆听音乐,品读雅文。每天,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

散文精选大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上方蓝字来关注我们吧













 扩展阅读 

夜读散文|冬之韵散文 |  让爱的火苗在千里间闪耀原创 原创诗歌:秋韵叠章原创 散文诗歌:爱的絮语(原创)夜读散文 | 初冬夜已深,寒雨闹清霜原创散文 | 冬季恋歌


散文精选大全
分享优秀原创散文,诗歌,诗词,古诗文作品,共赏名家经典散文,大家名作,共建原创文学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