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姓先祖,有哪些载入中华史册?你知道几个?

2024-11-16 18:01   广东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


罗 裒 西汉蜀郡成都人,成、哀二帝时的富商。最初在京城长安为平陵石氏经营商业,后自已往来于京城与巴蜀之间做生意,数年间就积累了千万财富。其主要办法就是“半以赂遗曲阳侯王根、定陵侯淳于长。依其权势,赊贷郡国(放高利贷),人莫敢欺”。他独占巴蜀的食盐买卖,经常获取双倍的利润,因此而发财致富。(《汉书》卷91)



罗 宪 (?――270)字令则,东汉末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蜀国广汉太守罗蒙之子。他13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其老师是著名学者谯周。罗宪为人正直诚实,轻财好施舎,不置产业。在蜀国曾任太子舎人、宣信校尉、尚书吏部郎,因不满奸人黄皓乱政,被贬为巴东太守。在巴东任上,他作为大将军闫宇的副将留守永安城,在蜀亡后保城、拒吴,为世人所称颂。归顺魏国后,他又率军先后打败吴国步协、陆抗的侵犯,因功加封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衔武陵太守。


晋武帝泰始初(265)年,罗宪入朝,诏书说“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可给鼓吹”,又赐山玄玉佩剑。泰始三(267)年,进位冠军将军。泰始六(270)年卒,赠使持节安南将军、武陵太守,追封“西鄂侯”,谥曰“烈”。他生前所荐蜀中良才常忌、杜轸等皆受重用。其兄罗式系牂柯太守,早逝。兄子罗尚受宪抚养,后曾历任参军、梁州刺史、平西将军、益州刺史、西戌校尉。但罗尚性贪。(《三国志》卷41、《晋书》卷57)。


罗 厉 三国时孙吴庐陵(今江西泰和西北)人。吴大帝嘉禾三(234)年与李桓率众起义。五年春二月,在吴将唐咨的镇压下失败。


罗企生 (363――399),字宗伯,晋代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为人多才艺人,讲义气。初拜著作郎,因为家贫亲老,要求补授监汝县令,刺史王凝之请他担任别驾。殷仲堪担任荆州刺史镇守江陵时,又引荐企生担任功曹,以后又升官至武陵太守。罗企生正准备上任之时,殷仲堪遭到桓玄进攻。殷把罗企生留任为谘议参军,一起商量军国大事。



为感殷的知遇之恩,他不管生死,在殷失败后,拒绝弟弟罗遵生的拼命阻挠,定要保殷逃亡。罗企生被弟弟强制留下后,他仍坚守节操,拒不向桓玄屈服。而且不听劝阻,坚持为殷仲堪照看眷属,料理家务。桓玄也一向器重罗企生,不想加害于他,并派人告诉罗企生:“你如果向我谢罪,我就放了你”,但他拒不谢罪。在监狱中,他仍不改初衷,并历数桓玄不仁不义之行为,最后终于被杀。后人称他为“忠义之士”。(《晋书》卷89)


罗 含 字君章,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人,罗绥子。幼孤,由叔母朱氏抚养成人。自小有志向,勤奋好学,能写好文章。初为新淦州将杨羡主簿,后为郡功曹,不久补征西参军,征为尚书郎,为桓温所重。太守谢尚与含交厚,称其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欲检劾谢尚,派罗含去探访,他巧妙地保护了朋友。桓温雅重其才,称他为“江左之秀”。及温封南郡公,引含为郎中令,累迁至廷尉、长沙相。年77岁卒,所著文章多留存于世。传说他为官清廉,常住茅屋、睡苇席、穿布衣、吃粗粮。为他的德行所感,其居官时,曾有百鸟栖于堂宇;退休后,庭院忽然兰菊丛生。(《晋书》卷92)


罗致福 晋代著名道士,黄梅人,修道于县北的凤台观。传说有一次致福丹炼成时,有一老人对他说:“我是海中龙王,想用你炼的丹来治病”。致福将丹给了他,老人服后,病果然好了。后来致福在凤台观北面的水池洗脚,突然成仙飞升而去。现在观旁还留有飞升台、洗足池等遗迹。宋朝时皇帝赐给他“真人”称号。(人名大辞典)


罗 研 字深微,南朝(梁)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少有辩才,为世所奇。勇将邓元起任益州刺史时,任用他为主簿。西昌侯萧藻公报私仇杀了邓元起后,罗研不畏权贵,到梁武帝面前与萧藻争讼,言之凿凿,毫无惧色。益州刺史萧恢闻其名,十分钦佩,请他来担任别驾。


当临汝侯嘲笑“蜀人乐祸贪乱”时,罗研立即回敬说:“蜀中积弊时久,非一朝一夕所致。一座百户人家的村子,有饭吃的不过几户,十之八九是穷苦人家,束缚百姓的差吏一旬之中不少于两三日,以此境遇,蜀人贪乱乐祸,实在无足多怪!假如能让每户人家养上五母之鸡,一母之猪,床上有百钱布被,甑中有几升麦饭,就是苏秦、张仪巧说于前,韩信、白起按剑于后,也不可能诱惑一个蜀人为盗,更何况贪乱呢?”临汝侯无言以对。他在任信安县令时,曾向梁武帝反映“围桑度田,劳扰百姓”,请求裁撤观农谒者,以宽百姓。皇帝答应了。大通二(528)年,为散骑侍郎,数年后卒于益州别驾任上。(《南史》卷55)


罗 结 北魏代(今河北蔚县东北)人,其先世为部落首领,依附鲜卑拓拔部。刘显之谋反时,他因随道武帝征讨有功,被封为屈虵侯。明元帝时,历任持节散骑常侍、宁南将军、河内镇将。太武帝时,提升为侍中、外都大官,总36曹事。年107岁还精爽不衰,深得太武帝信任,命其“监典后宫,出入卧内”,又提升为长信卿。年110岁诏准归老,钦赐有宁东川为居业,并为之筑城号“罗侯城”,朝中如有大事,仍派员“驿马询访”。年120岁去世,赠宁东将军、幽州刺史,谥号为“贞”。(《魏书》卷44、《北史》卷20)


罗 斤 北魏代(今河北蔚县东北)人,罗结之子。明元帝时,为侍御中散。后随太武帝征讨赫连昌,力战有功,被任为散骑常侍、侍中、四部尚书又加平西将军。在平定凉州的战争中,又多有克捷,赐爵“带方公”,任为长安镇都大将。蠕蠕(少数民族的一支)侵境,太武帝派人驰征斤为柔玄镇都大将,并因罗斤善机辩,受命出使蠕蠕和亲。


卒赠本将军、雍州刺史,谥号“静”。其子罗敦有姿貌,善举止。自太子冼马升散骑常侍、库部尚书。卒赠安东将军、幽州刺史。谥号“恭”;敦弟拔,曾任殿中尚书,赐爵济南公,高祖时进爵为王,不久任征西将军、吏部尚书,改封赵郡王,后依例降为公。卒赠辽东将军、定州刺史。谥号“康”。(《魏书》卷44、《北史》卷20)


罗伊利 罗斤之孙,北魏代(今河北蔚县东北)人。文成帝时袭爵任内行长,因“沉密小心,恭勤不怠”领御食。一次他病了,献文帝曾亲至其舎探视,问医问药。不久,任散骑常侍、仪曹尚书,后又出任安东将军、兗州刺史。他善于招抚百姓,担任州官数年,边民归顺者达五千余户。孝文帝时蠕蠕来犯,诏令伊利率军追击,使之远遁。不久依例降为侯,并任司农卿、光禄大夫。逝世后,宣武帝赠他征北将军、燕州刺史,谥号“静”。(《魏书》卷44、《北史》卷20)


罗道珍 南朝梁时襄阳(今湖北襄樊东南)人,起初在梁朝为官。北魏宣武帝正始二(505)年,随夏侯道迁投顺北魏,为齐州东平原相,时人对他有较好的评价。后任镇远将军、屯骑校尉。(《魏书》卷71、《北史》卷45)



隋唐五代时期


罗慧方 南朝东阳(今浙江金华)人。隋文帝开皇中叶聚众起义反隋,义军为韦冲所破。(《北史》卷64、《隋书》卷47)


罗 艺 (?――627),字子延,隋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寓居京兆云阳(今陕西淳化),隋煬帝时因功官至虎賁中郎将,从征辽,勇冠诸军。大业十二(616)年,起兵反隋,取渤海、聊城、怀远等地,自称幽州总管。武德元年底(619年初)归唐,赐姓李,封燕郡王。曾参与击败刘黑闼之战,不久入朝唐高祖,被任为天节将军,统领天节军,镇守泾州,以御突厥。贞观元(627)年,进开府仪同三司,率兵反唐。取幽州(今陕西彬县)。不久被击破,在逃往突厥的途中为部属所杀。(《旧唐书》卷56、《新唐书》卷92)


罗通微 唐初道士,临晋人。经阎使君指点,入五老山游仙观学步虚、绝粒等幻养之术。传说后来他乘龙豋仙而去。(人名大辞典)


罗士信 隋末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唐演义》罗成的原型。隋煬帝时年14岁,主动请战,协助通守张须陀破敌潍水上。张为李密所杀后,士信随裴仁基归于密,署为总管。李密兵贩后,陷于王世充部。因不满王的所为,士信率所部奔于谷州投归李渊。渊委以陕州道行军总管,使破世充。击败世充后,唐高祖李渊提升他为绛州总管,并封剡国公。



不久,随太宗李世民在河北攻击刘黑闼。士信所守城池为敌包围,遇雨雪,唐军无法救援。城陷后被俘,黑闼闻其勇,意欲招降。士信因词色不屈,遂被害,时年20岁。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而葬之,谥曰“勇”。(《旧唐书》卷187、《新唐书》卷191)


罗道琮  唐蒲州虞乡(今山西运城)人,祖父罗顺,高祖时为兴州刺使。琮勤於学业,而慷慨有节义。贞观末年因上书忤旨,被流放去岭表。当时有一个同时被流放的,至荆、襄间病死,临终时对罗道琮说:“人生有死,所恨委骨异壤。”道琮曰:“我若生还,终不独弃卿於此。”


于是埋葬死者於路左而去。及遇赦道琮被放还,至埋葬处,荒原沵漫,屍柩不复可得。道琮设祭恸哭,告以“欲与俱归之意,若有灵者,幸相警示”。言讫,路侧水中,忽然涌沸。道琮又云:“若所沸处是,愿更令一沸。”言罢又沸,道琮便取其屍负之还乡。当时有人说这是道琮诚感所致。不久以明经登第。高宗末年,官至太学博士,为当时所称颂。(旧唐书卷189、新唐书卷198)



罗希奭 唐代杭州(今浙江杭州)人,为吏持法深刻。天宝初,李林甫引荐与吉温一起持狱(管理监狱,审讯犯人),自御史台主簿,再迁升至殿中侍御史。在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等下狱之后,他与温吉严刑审讯,故时称“罗钳吉纲”。天宝八(749)年任刑部员外郎,转郎中。天宝十一(752)年李林甫死后,出为中部、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还充任管经略使。天宝十四(755)年,吉温被贬往端溪(今广东德庆),罗希奭私自将他留下。此事被杨国忠知道后,朝廷又贬希奭为海东郡海康员外尉。(《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210、《旧五代史》卷24。)


罗立言 (?――835)唐德宗贞元末登进士第,唐敬宗宝历初,任检校主客员外郎,为盐铁河阴院官。文宗大和中期,任司农少卿,主太仓出纳物,以货厚赂郑注。李训亦重之。训将窃发,须兵集事,以京兆府多吏卒,用立言为京兆少尹,知府事。训败后,遭族诛。(《旧唐书》卷169、《新唐书》卷179)


罗 珦 唐代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初年诣阙上书,授太常寺太祝。曹王皋领江西、荆襄节度使,曾为其幕府,累迁副使。皋死后,军乱。珦斩首为首作乱者十人,追回乱军所劫府库财物,平息了叛乱,上级任他为奉天令,又擢庐州刺史。他在任内舎医药为民治病,禁淫祀,修学馆,政教简易。因政绩突出,皇帝赐给他紫金服,再升京兆尹。他又上书请求宽减赋税,民赖其利。后以年老有病,请求解职。皇帝改任他为太子宾客,累封襄阳县男。卒谥曰“夷”。(《新唐书》卷197)


罗 让 字景宜,罗珦子,唐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让少以文学知名,举进士,应诏对策高等,为咸阳尉。为人至孝,父逝后,衣麻茹菜,不从四方之辟,守孝十余年。李鄘为淮南节度使,亲就其所,请他为从事。后任监察御使,转殿中。历尚书郎、给事中,累迁至福建观察使、兼御使中丞,甚著仁惠。有人送给罗让一名女奴,他问女如何成为奴婢的,女婢回答:“兄姊九人,皆为官所卖,其留者唯老母耳”。点击观看 罗氏族歌



让惨然,焚其券书(卖身契)以女奴归其母。奉调进京后,任散骑常侍。不久又任江西都团练观察使、兼御使大夫。年71岁卒,赠礼部尚书。 另外,罗让之子罗劭京,字子峻,进士及第,又登科。罗让堂兄弟罗詠,罗詠之子罗劭权,字昭衡,进士及第,劭京、劭权皆知名於时。(旧唐书卷188、新唐书卷197)


罗弘信 (835――898)字德孚,唐魏州贵县(今河北大名)人,祖籍长沙。曾祖罗秀、祖罗珍、父罗让皆为本州军校。弘信少年时服戍役,善骑射,状貌雄伟。历事节度使韩简、乐彦禎。唐僖宗光启末年,军众推其为帅。文德元(888)年,僖宗诏加工部尚书、权知节度留后。不久复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充魏博节度处置等使。


唐昭宗龙纪一(889)年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封豫章郡公。他巧用朱全忠之兵来抵御李克用,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郡王。昭宗光化元年卒,诏赠太师、追封北平王,谥曰庄肃。子绍威袭。《旧唐书》181卷、《新唐书》210卷。


罗绍威 亦作罗威,弘信子,唐魏州贵县(今河北大名)人,字端已。少有英气,性精悍,吏事明办。文德(888)初,授左散骑常侍,充天雄军节度副使。自龙纪至乾宁,累加官爵。弘信卒,昭宗诏嗣父魏博节度使留后,加检校太尉,号“忠勤宣力致圣功臣”。魏博牙军到绍威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父子世袭,姻常盘互,悍骄不顾法令。



以前的统帅史宪诚、韩君雄、乐彦贞等,都是牙军所立,牙军一旦不满意,就杀掉统帅。绍威为人有谋略,用计借助朱温之兵,巧妙地将魏博牙军歼灭。天祐初,朱(温)全忠挟持昭宗至洛阳,绍威因营造太庙有功,加侍中、封邺王。在绍威的支持下,朱温于唐哀帝天祐四(907)年自立为帝,号梁太祖。太祖十分信任绍威,每有大事均要询问,官至太师中书令。


卒后赠尚书令,谥曰“贞壮”。绍威喜好读书,擅长书法、文学,藏书数万卷,开馆延请四方文士。特别酷爱江东罗隠的诗作,称自已所作的诗曰《偷江东集》,凡五卷。(《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210。)


罗周敬 (906――937)字尚素,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邺王绍威第三子。后梁乾化五(915)年,为宣义军节度使,时年十岁。未几,徙镇忠武,后征授秘书监、检校司空、附马都尉,娶梁未帝之女普安公主。后唐庄宗即位,历左右金吾大将军。明宗时授同州节度使,后来为上将军。后晋天福二年卒,赠太傅。(旧五代史卷91、新五代史卷39)




罗 隠 (833――909)原名横,字昭谏。唐未钱塘(今浙江杭州)(也有说余杭、新登)人。为人虽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华。稍长即诗名振于天下,尤长于咏史,但多讥讽时弊、公卿,因此触犯当权者。曾十应进士举,不第,改名为隠。相传他曾隠居于池州的梅里浦,故自号江东生。唐懿宗咸通八(867)年,自编所作散文为《谗书》,更为当权者所憎恶。


黄巢起义后,避战乱归乡里,杭州节度使钱镠聘他为从事。后梁开平初,梁太祖朱温以右谏议大夫征召他,罗隠没有去。魏博节度使罗绍威遣使密表推荐,叙其宗姓,认为叔父,乃授给事中,隠亦集其诗寄之。钱镠称吴越王后,表授给事中,曾任钱塘令、谏议大夫等职。年77岁卒,世称罗给事。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等文集行于世。他的诗歌和小品文多愤世嫉俗之词,在晚唐能别树一帜。唐代罗隠及同族人罗邺、罗虬都以诗才闻名于世,时人谓之“三罗”。(《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210、《旧五代史》卷24。)



罗 邺 罗隠堂弟,“素有英资,笔端超绝”,但由于唐末科举制度的腐败,咸通年间,他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文战连输”,屡试不中。从此远离故乡,长期漂泊在外,不仅未受到当权者的重用,有时还受到冷遇。晚年以垂暮之身到塞北边防营帐去供职,不久病逝。经韦庄奏请,唐昭宗追赠赐进士及第。罗邺号“诗中虎”,他留下来的100多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溃灭前的社会真实景象。(《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210、《旧五代史》卷24。




罗 虬 台州(今浙江临海)人,罗隠族弟。也才学出众而累举不第,所著《比红儿诗》100首把“尊题”格这种“弱彼以强此’的诗歌修辞法运用到了极致,被后人誉为“诗中佳料”。(《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210、《旧五代史》卷24。)



罗 贯 进士及第,累历台省,自礼部员外郎为河南令。时宦官伶人用事,凡请托于贯者,一无所报。由是左右每言其失,后唐庄宗深怒之。会庄宗幸寿安山陵,以桥道不通将贯下府狱,传诏诛之。郭崇韬争之不可得,负屈伏法,且曝尸于府门。(旧五代史卷71)

宗亲阅读原文查看精彩内容

罗氏宗亲总会
团结世界罗氏宗亲,凝聚天下罗姓力量。弘扬罗氏文化!商务合作请+vx:wdef13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