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干货|找到你的“阅读轴心”

情感   2024-04-23 10:41   广东  

作者|黄排

首发|彭莫山一束光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在这个读书的节日里,我想跟大家分享近年来探索的一个读书方法,我把它命名为「阅读轴心」计划。


总的来说,就是长期有耐心地读同一本书,用这本书来持续精进,触类旁通,陪伴自我成长。


在我看来,这个读书计划就像在精神家园里十年树木,深根固柢,开枝散叶,希望它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1

缘起

三年,一千遍,每日读经


话说从头,想到这个读书方法其实是机缘巧合。


从去年开始,我在吕波老师的影响下,开始实践「每日读经」。


具体方法是《道德经》与《金刚经》轮流读(它们篇幅都不长,五千字左右,又因《心经》很短,才两百来字,便搭配在一起读)。


每次用时约半个小时,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完成一千遍读诵。


在每日读经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想去多了解经典当中的含义与奥秘,于是冒出一个想法:接下来,用很长一段时间乃至漫长的余生,好好把这三部经读透研究透。


在漫长的阅读之旅中,它们是不变的书,作为我的一个阅读的轴心,然后其他书继续广泛阅读吸收。


这样一来,有主有次,有静有动,相互补充,融会贯通,不失为一种读书方法。



2

意义

在大千世界里,拥抱长期主义


这个读书方法很简单,就是选择一本你喜欢的书(最好是经受过时间考验的经典),然后长时间持续阅读,让它成为你的阅读轴心。


在我看来,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


📍1.常读常新,陪伴成长


首先,研习经典不像阅读一般文字,只需要读一遍两遍就够,但凡经典,值得反复玩味,一生相伴。


经典给人的启发是无穷无尽的,每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和启发。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讲的那样,“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更何况,阅读本身需要阅历。在不同时空,同一本书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和价值是不一样的。


有些书,我们第一次读懵懵懂懂,过了一段时间再读,才恍然大悟,心领神会。


比如《瓦尔登湖》,最初是本科的时候读的,当时老师和同学都极力推荐。


虽然我知道这是本好书,可不知为何就是读不进去,后来只好束之高阁。我想,可能当时涉世未深,年少轻狂吧。


毕业之后,我到彭莫山守隧道,操课之余,再次拿出这本书来读,发现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精彩,让我的心平静下来,生发了许多人生感悟。


直到那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译者徐迟所说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后来,我还颇为自得地说,“梭罗有他的瓦尔登湖,我有我的彭莫山”。


又比如,就像朋友@虎玲说的,以前以为《道德经》是一部“坐而论道”的作品。“后来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原来老子不仅仅是在论述形而上的内容,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旭浩 从去年开始也在集中性地读《道德经》,我在她每周写的茶语里,经常能够看到对《道德经》的融会贯通。


其实同一本书,哪怕在同一个阶段,我们在工作中读,在生活中读,或者在人际关系中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


前段时间看电视剧《知否》,我发现主人公盛明兰身上就有很多老子的智慧,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


在我看来,真正的读书,并不是从中得到什么,而是从中找到与当下的自己相应的东西。


人生路漫漫,我们在不断经历,不断变化,而一本好书,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养分,陪伴我们终身成长。


📍2.包罗万象,融会贯通


经典之为经典,自古至今无数名家大师为其注解阐述,络绎不绝,所留下的书籍,可谓源远流长,灿若星辰。


同一本书,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则有不同的角度,不同见解,于是一本书看似单一,篇幅短小,实则丰富多元,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围绕同一本经典,当我们对各家之言涉猎了解得足够多,会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全面把握经典之义,有时读到与众不同的见解,或从前没有读过的观点,则会有如获至宝之感,这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


而且,因为每日读经,在熟悉原典(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再来看百家之言(第二手资料)会更好理解;


反过来,我们对注解阐述掌握得越多,也有利于我们带着思考更好地读经,而不只是机械式地朗诵。


如此一来,便实现了在茫茫书海中由繁入简(选择一本书),又由简入繁(包罗万象),四通八达,良性循环。


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一本经典,其实是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一扇扇大门,通往大千世界。


还是以读《道德经》为例。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会顺藤摸瓜去了解老庄哲学,自然也少不了读读庄子;途中有可能会去读历史,比如说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记载,或者了解一下魏晋南北朝时的玄学思想、清淡之风;说不定还去看看考古方面的内容,比如郭店楚简版《老子》的出土研究;又或者,看看蔡志忠先生如何用简约流畅的漫画,对《道德经》作睿智凝练的诠释;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翻一番英文版的《道德经》(据说这是老外最喜欢的中国书),看看歪果仁眼中的老子……


可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以上是从横向上,通过一本书来“以点带面”,而从纵向上来看,锁定一本书,也就锁定了一个主题。


持续专注于一本书的阅读,有助于我们读得更精细、更高效,毕竟很多知识点和概念名词早已熟悉,读起来也更流畅明白,于是更容易深入领会,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思考及鉴赏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而且,更关键的是,找到了轴心,也就找到了方向。


正如《高效阅读》里所指出的:“我知道你八面玲珑,对许多事情都很在意。但请下定决心,锁定一个主题,就能形成思考的轴,有了这个轴,所有的信息都会随之而来。


许多学生都心急,以为必须了解大量的知识才行,但实际上,深入思考一件事的时候,就不得不同时思考其他很多事。因为,人的生活本来就是综合性的、整合性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持续读一本书,来形成思考的轴,来整合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为我所用,让阅读更深入,更丰富精彩。


📍3.培养定力,长期主义


作家王小波说,他插队时带了三本书,其中一本是《变形记》,由于被各处借阅,书页旧得像海带,后来他相信这本书最后是被看没了的。


那是一个书荒的年代,人们对精神世界如此饥渴,而如今资讯那么发达,相比之下,我们反而陷入了选择困境,不知道读什么书好,甚至很难静下心来好好读完一本书。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缺的不是书,而是定力。


现在各种书,各种资讯扑面而来,我们很容易一下就被冲倒了,而持续读一本书,可以让我们沉下来、定下来。


像朱天文在《荒人手记》中说的“定风珠”,可以非常的安静专注,像潜到了非常深的海底,找到贝壳里的珍珠,抵抗举世滔滔。 


事实上,正因为是长时间乃至一生的读书计划,不急于一时,读起来也就更从容,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功利心。


不妨把它想象成找到一个智慧的旅伴,或是熟悉的邻居,每天找他们聊聊天,取取经,何乐不为。


在我看来,这正是最好的读书心态,平淡如水,相依为命。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但其实最后能有三两个朝夕相处、深交的知己,足矣。


持续读一本书,借用一行禅师的话,那就是“慢慢地,虔诚地品你的茶,就好像它是世界和地球围绕旋转的轴心。”


我们不妨借助这样一种看似费时费力的读书方法,用阅读拥抱长期主义,培养你的定力,磨炼你的心性。


一本书,就是你的立足之地,给你自信跟走下去的驱动力。


长此以往,你将在某个领域(至少是这本书)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持续深入的思考,可以就这本书跟别人侃侃而谈,甚至成为专家学者,传道授业解惑。


这也正是长期主义给我们带来的价值。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其实,长期主义不止是一种方法论,而是一种价值观。


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持续”, 持续的力能把“平凡”变成“非凡”。


我始终相信,哪怕作为普通人,如果能热爱自己所做的事,不管是读书,写作,品茶,冥想,还是其他事情,有耐心愿意慢慢成功,慢慢变好,践行价值积累的规律,早晚能有所成。


当很多人鼓吹速成,推销秘籍时,我希望更多朋友能够拥抱「长期主义」,不急于求成,但求用一生的时间,好好完善自己,为更多的人创造价值,收获更丰盈的心灵、更丰盛的人生。


3

书单

打造你的精神智库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份书单。


得益于时代的进步,我们如今的读书人何其有幸,可以很容易就获得各家智慧之结晶,为我所读,为我所用,尤其是电子书的推广,让资源共享更加便捷。


最近我在「微信读书」APP上创建了一份「我读」系列书单,用来收集读经一路上遇到的相关的好作品,希望与更多书友共享、共勉。


它们分别为:

我读《道德经》丨上善若水

我读《金刚经》丨心无所住

我读《心经》丨观世自在


在这里,每个书单跟大家推荐三本书:


📍【我读《道德经》丨上善若水】

1. 南怀瑾:《老子他说》(含续集)

2.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3. 骆玉明:《长得逍遥自在心》


📍【我读《金刚经》丨心无所住】

1.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2. 潘麟:《到彼岸赏月》

3. 江味农《金刚经讲义》


📍【我读《心经》丨观世自在】

1. 星云大师:《觉悟的生活》

2. 元音老人:《心经抉隐》

3. 楼宇烈:《花开莲现》


后续我还会不断对书单进行补充更新(有兴趣可以到【微信读书】关注「彭莫山一束光」),也欢迎大家多多推荐好书,一起让经典成为陪伴我们终身成长的良师益友。


最后的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心得体会。


余秋雨先生曾对文化作了一个定义:“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这是从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宏观角度来看的,放在我们个体的微观来说,我觉得也同样成立。


我们拥有什么习以为常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就拥有怎样的文化,体现出来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和人格,这也是最终结果。


长期有耐心地读同一本书,找到你的阅读轴心,无疑也能够为我们提供习以为常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成为习惯的生活方式有:阅读,写作,冥想,读经,摄影,它们将陪伴我成长,滋养我生命,并最终塑造我的人格。


不妨想想,我们拥有什么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愿我们都行我所行,爱我所爱,听从我心,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共勉。


(黄排,2024年4月23日写于广州)


END
作者简介:黄排。微信公众号:彭莫山一束光。


猫姐能量圈
向阳生长,不负此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