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至7日,农历正月初九、初十,梭戛乡高兴村迎来一年一度的跳花节,吸引了国内外的数万名游客前来体验这场文化盛宴。
苗族刺绣
在这个绚烂多彩的节日里,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的盛装,齐聚高兴村跳花坡广场,他们踩着欢快的鼓点,跳起轻盈的舞蹈,好不热闹!
跳花节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跳花节是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日期间,高兴村苗族同胞身着盛装,头戴象征吉祥如意的长角头饰齐聚跳花坡,在芦笙的伴奏下载歌载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能如期与长角苗同胞共度跳花节,来自广州的游客劳润生正月初三就踏上了“追花”列车。他说:“在网上了解到有跳花节就从广东跑过来了,来到六枝看到很多传统的东西都传承下来了,人们生活都非常幸福。”
芦笙舞
跳花节不仅是箐苗同胞展示才艺的舞台,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今年的跳花节上,芦笙舞、三眼箫、苗族古歌等节目精彩纷呈,让游客们近距离感受箐苗文化的同时,也展现出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据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高兴村长角苗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苗寨依山而建,土墙茅房原始质朴,纺纱织布、画蜡刺绣、衣裙缝制及芦笙、三眼箫等民风民俗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完整保存,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梭戛乡高兴村文书熊涛说:“举办跳花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带动新一代年轻人好好地传承民族技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高兴村,婚嫁和丧葬是长角苗比较隆重的人生礼俗,芦笙是葬礼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音乐贯穿始终,不仅能够传达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亲人的哀伤,也是对逝者的尊重和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今年25岁的熊涛在现场维持秩序的同时,与村民们切磋起了芦笙吹奏技巧。节日期间,跳芦笙舞、三眼箫演奏、演唱苗族古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芦笙舞
梭戛乡高兴村文书熊涛说:“学习芦笙是因为自己感兴趣,从上大学之后我就跟着我的父亲、大伯一起学习芦笙技艺,现在我是跟着寨上的老师傅学习我们的民族技艺——三眼箫。”
梭戛乡高兴村村民杨松说:“我现在还在读初三,我非常喜欢芦笙,我已经提前学了半个月,就是为了参加这次跳花节。”
高兴村坐落在海拔1400至2200米的高山上,由4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组成。由于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等原因,长角苗服饰、头饰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文化风俗信息。苗族女性用祖传的牛角梳盘起象征族群身份的长发,这种古老的梳妆仪式展现了“以饰载史”的文化密码,长辈通过为年轻一代整理头饰,将箐苗文化传承发扬。
近年来,高兴村依托跳花节这一文化品牌,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成效显著。今年,村里提前谋划,精心组织,让跳花节在展示长角苗原生态文化的同时,使之成为各民族团结、各民族共荣的舞台。
跳花节活动现场
梭戛乡高兴村跳花节筹备人员杨光说:“年前招租摊位256个,总共收入是11800元,主要用于环境卫生和每个代表队的礼品购买,剩余的钱我们留作下一年正月初十继续用。”
织金县游客王超说:“过年期间来参加苗族的跳花节,来这边比较方便,好吃的也多,好玩的也多,丰富了我们春节期间的生活。”
跳花节现场的小吃摊位
跳花节不仅是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更是高兴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未来,高兴村将继续深挖非遗文化资源,依托纳晴高速梭戛互通,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箐苗跳花节这张文化名片更加闪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浦仕美 周兰 马也 刘淞佳
编辑:潘劲潮
值班主任:王 薇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卢 泉
新闻热线: 0858-5333860
投稿邮箱: lztv5320777@126.com(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