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已达1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胆囊结石也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容易被人忽略。这是因为许多胆囊结石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如轻微的上腹部不适、饱胀等,这些症状很容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相混淆。
梁博主任首先阐述了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胆道感染、代谢异常、致石基因等有关。他表示,胆囊收缩功能减退后,胆囊内胆汁淤积易导致结石形成。而不同的胆囊结石由于成分不同,形成的部位和生长的时间不一样,它们的形状和颜色也大不相同。
Mirizzi综合症:这是胆石症的并发症,是一种特殊的胆囊结石。其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和胆管炎,明显的黄疸。
其他:小结石有可能掉进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的结石有可能堵住胰腺的出口,导致“胆源性胰腺炎”;因结石压迫导致胆囊炎症慢性穿孔,使胆囊和肠道相通。更有甚者,较大的结石可能会进入肠道引起“胆石性肠梗阻”;结石及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在治疗方面,梁博主任指出,一般认为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后的72小时以内,当其临床症状明显,或者出现了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就需要尽快进行手术。
手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恢复快、损伤小、疼痛轻,还具有瘢痕不易发现等优点;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需根据具体病情评估行开腹手术或者内科保守治疗。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预防性手术,但要注意饮食控制,避免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定期复查腹部B超(半年一次),动态了解胆囊结石变化情况。若偶有或经常有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症状,建议做胃镜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或合并胃溃疡,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避免漏诊隐匿的胃恶性溃疡。
胆囊切除应用临床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经长期观察,切除胆囊后对身体的影响并不大。
少数病人可能出现以下症状: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碱性反流性胃炎、食道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等。梁博主任进一步解释,在胆囊切除术后数周或数月,会出现有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不适,常呈隐痛或钝痛,有压迫感,严重者可因胆道感染向上扩散,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其性质不同于术前的胆绞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偶有胆管痉挛而呈绞痛发作。常与进食,尤其高脂饮食有关。但此类影响可以预防并能得到早期治愈。
为了帮助民众预防胆囊结石,梁博主任给出了一系列实用性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饮食至关重要,特别是早餐一定要按时吃,以此避免胆汁在胆囊内过度浓缩。同时,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另外,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也对预防胆囊结石大有裨益。
如果经常出现上腹部疼痛,特别是疼痛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时,务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胆囊结石。早发现、早治疗,是有效避免胆囊结石带来严重危害的关键。
国文医疗集团长春院区肝胆胰/腹膜后肿瘤外科,主要收治各种原发及转移性肝脏、胆道、胰腺、消化道以及腹膜后肿瘤患者。科室遵循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治疗标准,与北京、上海等多家国内多家医院建立深层协作关系,优化肝胆胰腺肿瘤诊断和治疗流程,建立肝胆胰肿瘤的诊疗规范。
科室在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胆道、胰腺肿瘤及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上经验丰富。基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积极、根治而适度”的治疗原则,倡导肿瘤的多学科协作和规范性治疗,已让众多的患者获益。
·大外科主任
·肝胆胰外科主任
·腹膜后软组织肿瘤中心主任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中心主任
师从我国著名肝胆胰/腹膜后肿瘤外科专家、“金柳叶刀奖”获得者郝纯毅教授。
主要社会任职: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软组织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胃肠外科分会全国委员
吉林省医师协会肥胖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委员
吉林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
长春市第八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长春市医学会肝脏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学组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普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尤其是肝、胆、胰腺、腹膜后软组织肿瘤手术造诣颇深,术式与北京同步。如:肝癌切除术、精准解剖性半肝、肝叶、肝段切除术、肝门胆管癌切除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脾脏肿瘤切除术。尤其是腹膜后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术、全盆腔脏器切除手术等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并率先在省内组建成立腹膜后软组织肿瘤专业,打造出优秀的MDT医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