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
75年,纸上风云、笔底烟霞;
75年,铅火光电、守正创新;
75年,于墨香盈野中行而不辍,在融合大潮中不革其志。
1949年8月15日,《新湖南报》创刊号伴随着初升的朝阳,给湖南人民带来了清晨第一缕馨香。
20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湖南日报大门。谷一均 摄
毛泽东主席两度命名,三次题写报头,在党的新闻史上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75年来,湖南日报社走过“铅与火”,经历“光与电”,迎来“微与云”。
一代又一代湖南报人接续奋斗,把为党立言、为民抒怀、为新时代放歌充沛于笔尖、付之于实践。
韶华75,《湖南日报》依旧“正青春”,向新而行,湖南报人一直在路上。
党报姓“党”,知所从来
担当与追求从未停歇
2024年3月18日,正是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要求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3月22日,《湖南日报》用16个整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以及全省干部群众对总书记此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产生的热烈反响,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
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声音传遍三湘四水,将湖南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付诸笔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湖南考察,我们都第一时间记录下每一个动人的瞬间,每一句关怀的话语。
75年来,每一个历史时刻、每一次重大事件,《湖南日报》从未缺席。
励精图治的建设年代,风云激荡的改革路上,百年变局的前沿阵地,我们坚持发声;
城市发展、脱贫扶贫、乡村振兴、抗洪前线,我们始终“在场”。
翻开75年来的《湖南日报》,就是翻开一部湖南当代史。
土地改革、取消农业税、告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湖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第一时间传递、解读政策,让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暖;
长株潭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湘江治理取得重大突破、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我们推开一扇扇“窗口”,让人们看到日新月异的湖南;
历史的伟大转折,在字里行间庄严呈现;国家的改革活力,在笔头纸端奔腾千里。
知所从来,如怀山之水有其源,于万疆行之而有力。
因党而生、随党而行、伴党而兴、为党而战。75年来,时间的年轮一圈圈叠加,每一圈年轮,都记载着湖南报人行者无疆的脚步,更有湖南报人一以贯之的对党忠诚、守正创新。
星光下,我们是赶路人;发展中,我们是“答题者”。
湖南日报推出《思想领航•湖南高质量发展大调研》系列主题报道,以新发展理念“点睛”,为高质量发展“求解”。
历史与责任在肩,便束薪而聚火;
担当与追求不停,必朝乾而夕惕。
75年来,我们敲响“定音鼓”、高举“风向标”,观全局察大势、发新声作先导;75年来,我们俯下身子,融入群众,脚步追风赶月、笔触饱含深情。75年来,我们的初心与信念始终灼灼其华,灿如夏花。
前程壮阔,思所将往
向新而行始终是最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湖南日报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决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坚守党媒主责,聚焦传媒主业,开启了这场关乎长远的深刻变革、始于足下的艰苦创业。
2015年8月15日,“新湖南”客户端于湘江之畔横空出世,成为全省党媒“第一端”,拉开报社在移动传播时代的媒体融合序幕。
之所以用“新湖南”命名,一方面源自毛泽东同志1949年首次题写的“新湖南报”报头用字,一方面标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毛泽东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油画)。贺安成 作
曾经长时间经受铅与火的洗礼、光与电的照耀的传统媒体,在数与网的变革中,开始全新出发,用脚步丈量媒体融合发展新的长征路。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如果说我们面临的是一盘全新“棋局”,当如何“落子”,何以“制胜”?唯有融合创新,改革转型。
2021年元旦,报社正式启动新一轮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重塑组织架构,再造采编流程,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触及灵魂的思想革命如同一招漂亮的“先手棋”,顺利打开棋局。
打通部门条块分割,加大人员融合力度,推动采编部门薪酬绩效改革以及综合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坚持移动优先,向新媒体转型、朝视频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一报两端、一网多号”全媒体传播体系。
新湖南客户端完善个性化定制、精准化生产、智能化推送,报、网、端、微、屏等互联互通互融。
上线“内容安全感知与智能检测系统”,打造新一代基于媒体垂类大模型的智能风控平台“智眸”,迭代升级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建设“新湖南AI大模型”、与腾讯共建视频智媒实验室……技术赋能,让优质内容插上腾飞翅膀。
8月10日,由湖南日报社主办的“2024音视频内容安全技术研讨年会暨新湖南‘智眸’内容安全智能风控平台上线仪式”在新湖南大厦举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行 邹尚奇 摄
“新”,是湖南日报的“源代码”。新媒体时代,“裂变”与“融合”都是为了破茧成蝶那一刻的“新生”。
湖南日报社推出全新AI数字主播“小胡”“小楠”。
我们在“破”与“立”中重塑格局、创新形态。
九年时间,荣誉纷至沓来。“优秀互联网创新项目”“年度最具传播价值奖”“最具影响力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
如今,《湖南日报》年发行量稳定在35万份;新湖南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达8500万人次,报社旗下媒体覆盖总用户超过1.2亿人,全媒体矩阵传播势如奔雷。
“湘伴”“侃财邦”“经武门论道”……各频道微信公众号立足自身优势,放大话语音量;《鱼眼观观》《曾游记》《大卫控糖》……一批垂直帐号“抢滩登陆”。
“一报两端,一网多号”,全媒体传播体系这股新兴势力,以迅捷之态助《湖南日报》发非凡之声。
“新闻+政务+商务+服务”,以跨界融合、服务至上的理念不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向电商直播、社会治理等领域跨界融合,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
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踏风尘、拨云雾,步履铿锵,《湖南日报》向新而行的志向坚定不移。
改革未有穷期。新征程上,《湖南日报》正直面时代挑战、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大魄力更强决心,答好“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道“必答题”。
内容为王,弦歌不辍
新征程中吾辈将再续芳华
2024年8月9日,长沙地铁一号线“湖南日报·新湖南”号地铁专列驶入五一广场站。
这是《湖南日报》创刊75周年、新湖南客户端上线9周年活动的一部分。
韶华75,历“9”弥新。对《湖南日报》全体报人而言,我们于时光的列车上,已踏千层浪、已过万重山。
75岁的老报人周新太与《湖南日报》同龄,想起曾经“一支笔一辆破自行车出门采访”的日子,他感慨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媒体的形态在变,但千变万变,传播的功能和任务是不会变的,我们尤其要传承好报人精神,以内容取胜。”
新湖南大厦22楼有一面“荣誉墙”,上面挂着报社历年来所荣获的“中国新闻奖”获奖证书——这是报社一代代优秀记者的荣耀见证。
从1949年到2024年,75年,多个全国好新闻奖、60个“中国新闻奖”。每一个奖,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故事的背后,是《湖南日报》75年来“内容为王”的不变坚持。
“内容为王”,是新闻领域永恒的内核,也是《湖南日报》长存的“薪火”。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
新媒体时代,我们在溯流而上、向新而进的同时,对内容品质的坚守“不贰其志,不易其心”。
我们从“国之大者”中找方向、从省之大计中找坐标、从民之大业中找落点;
我们以导向为命门,以内容为灵魂,以传播方式为翅膀,放大传播“乘数效应”;
我们注重青春表达,以青年视角、青年观点、青年语言,关注青年。
把准政治方向、紧抓主题策划、突出形态创意、贴近基层一线……这些年,《湖南日报》全体报人在新闻“麦田”里坚持守望与耕种。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肩头有责任。
7月4日,湖南日报社“出海记·走进非洲”(第二季)大型融媒报道采访团队记者易昂在埃塞俄比亚紫薇湖采访。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今年6月,在华容团洲垸堤防发生决口后,报社迅速组建100余人的全媒体报道团队,统筹网上网下、大屏小屏、前方后方,推出原创报道、短视频、评论和内参等稿件610余篇次、总点击量超6.1亿次,有力传播了湖南抗洪战场的主流声音和感人故事。
7月6日清晨,华容县团洲垸,民兵抢险队搜寻转移受灾群众,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典波随行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