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似风驰,
奋斗征程映月思。
汗水倾浇花绽处,
笑迎前路志犹痴。
在坚守中跃升,坚定地走现代化新质发展之路,它应该悦纳新理念、应用新技术,融合宁小文化体系,致力于师生素养提升和教育资源优化,以实现宁小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宁小以文化铸魂,依靠常规推动,评价撬动、课程悦动、努力实现新宁小的新质发展。
教育的新质发展,教师是最大的变量。2024年,我们凝聚智慧,凝练校园文化,115字的理念体系有传承,更有基于未来教育的新理解和新拓展。“一粒种子一个世界”,教育的责任是要关注生命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我们建设了校史馆、文化长廊,以文化人潜移默化;我们精心策划新操场亮相,排兵布阵出操跑操,稳步推进地库接送,家长业主群的实况点赞,就是对“宁小气质,师生精神”的最大褒奖。
新质发展并非摒弃传统,而是优化与创新。坚守规则教育,创新“可视化”的养成路径。通过自主定标、依规训练、视频立标,利用标准视频导航学生行为的规范化。坚守校本特色,创新“跨学科”的项目学习。举办六届的文创嘉年华、坚持14年的毅行北干山,我们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实践。坚守过程监测,创新“适度化”的减负举措。在学科素养竞赛、百佳作业展评、书写比赛等过程性监测的基础上,实行“周三无作业日”,解压一周紧张度。
在劳育评价“劳励方”平台的基础上,自主设计顶层架构,建设激励成长的“宁智汇”评价平台,辐射全校全学科综合评价。从“崇德、智慧、劳创、尚艺、健康”五颗“金种子”,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宁智汇”评价体系;为每颗“金种子”设置过程性评价分项指标,明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扫码、积分,期末自动生成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养报告单。
新措施的出台,需要统一思想,蓄力而发。校内培训、区内外考察,探索有效评价方式的脚步不止;教学行政、教研组长的思维碰撞,稳步推进新评价可行性论证;邀请省市区专家指导、承办市级评价改革研究基地活动,在不断地鼓励和批判中跃升。
常态化的数智评价贯穿了学习全过程,突破了教育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习轻素养的弊端,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手拿评价智慧卡奔走相告,在积分兑换机前排队兑奖。于是,学生有了与校长共进午餐的荣耀、有了当一日班长的喜悦、有了兑换奖品后的成就感。
精选优质课程、定制个性化课程,满足了学生的课程需求;优化过程管理,以期末课程展示为引擎,促进课程向优进化。在缺乏训练场地的背景下,足球队甲乙两组双双进入决赛圈,304班代表萧山首次参加市长杯足球赛,实现了从校队参赛到班级参赛的大跃进。
周三大舞台,班班能演出,人人可上台;每周个画展,周周不重样、人人可办展;匠心木工坊被评为区十佳工坊;区艺术素养检测排名大幅提升;科技长廊、嘉年华展陈馆,在互动体验中,让科技创新根植于心,学校成为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试点学校。
宁小与西电杭州研究生学院合作,创立“小宁儿科学研究院”,开展电子创客课程;与宁东社区合作,每年开展劳动基地的班级投标种植活动;与苏泊尔集团合作,打造未来烹饪厨房,利用家长资源,开设每周五学生最喜爱的班本课程。
这就是在坚守中新质发展的跃升表征,在宁小,校园不再仅仅是一个学园,而是学生幸福成长的花园、田园、家园、公园、乐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不被定义的种子,他们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真实成长!
春时播种,心怀希翼赴新程,风雨兼程未改志;
夏月耕耘,烈日炙烤汗如雨,拼搏奋进意愈坚。
秋来收获,虽有佳绩未足满,尚思精进勇向前;
冬至沉淀,静思过往得与失,蓄势待发再扬帆。
整理:莫建忠、倪亿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