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钠电池发展与创新应用论坛在湖南湘江新区举行。
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产学研用各界的丰富资源,聚焦钠电产业化、降低成本、拓展应用领域、钠电企业抱团等议题进行深度分享交流,共同探讨了钠电产业化面临的困局与突破路径。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湘潭大学教授王先友出席会议,并就钠电产业化进行了宏观分析。湖南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先钠科技有限公司、中伟股份等近百家企业代表参会。
论坛现场。
钠电池作为电池体系多元化探索中的重要技术方向,正处于从0到1的产业化构建过程中。在这过程中,磷酸铁锂、三元、磷酸锰铁锂、钛酸锂等“千帆竞过”,彼此争锋。特别是当下,在碳酸锂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的背景下,钠电产业化如何破局成为了与会嘉宾共同关注的焦点。
王先友院士在主旨分享中明确指出:“钠离子电池是锂电池的补充,而非取代。”他进一步强调,钠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原材料降本、规模效应降本、技术进步降本等多方面措施,尽快降低成本,提升在下游应用场景中的竞争力。
与会嘉宾分享观点。
针对下游企业应用场景的打造,与会嘉宾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启停、通信、储能、应急领域,钠离子电池凭借其稳定运行、不易燃烧或爆炸、寿命长、具备快速充电和放电能力等优势,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湖南丰日电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启航表示:“在产品应用研发中,只要抓住钠离子电池的某一优势点,并做强、做精,就一定会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此外,论坛还设置了“一问一答”环节,演讲嘉宾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提问和探讨。这种开放式的交流方式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为钠电产业生态圈的破局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论坛由湖南湘江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湖南湘江新区新材料产业链推进办公室)、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湖南省电池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此次钠电池发展与创新应用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钠电产业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和合作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钠离子电池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图片:李立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