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科技创新 引领特钢发展 | 2024中国国际特殊钢新材料高峰论坛暨2024中国国际特殊钢工业展览会举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11月7日
11月5日,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国际特殊钢工业展览会在上海开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宇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中信泰富党委副书记、总裁,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沙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执行董事、副总裁季永新;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田;建龙集团副总裁、西宁特钢董事长汪世峰,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启;宝武特种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建国;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文金等11位嘉宾共同为本届展会开幕剪彩并进行了巡展。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刘建军主持开幕式。
作为汉诺威上海工业联展的重要部分,该展会将携手同期九大展会,全方位覆盖特殊钢上下游产业链,集中呈现全球领先的技术成果、创新产品、高端设备以及卓越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特钢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联系,强化上下游市场与技术的对接。
11月5日~6日,2024中国国际特殊钢新材料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工程院、国内重点高校及科研机构、重点特钢生产企业、重点冶金装备制造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领导和院士专家汇聚一堂,围绕钢铁行业发展形势、特钢行业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绿色低碳、数智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凝聚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出席会议并做主旨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刘玠,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梁剑雄,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环保中心主任刘涛做了大会报告。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文金和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刘建军分别主持了5日和6日的会议议程。
姜维在讲话中表示,今年以来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发展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表现在钢铁产量进一步下降,国内需求强度明显减弱,粗钢表观消费量降幅大于产量降幅,供需矛盾突出,钢材价格持续低位,叠加原料价格易涨难跌等因素影响,行业利润同比明显下降,行业运行持续呈现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不利局面。
姜维指出,钢铁企业要充分认识宏观形势,理性面对发展阶段调整。本轮下行周期与2015年以及以前钢铁行业下行周期明显不同,中国钢铁由增量发展阶段向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转变已成行业共识。全行业一定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战略上理性面对行业发展阶段调整。解决问题在供给侧,自律和产量调控解决当下问题,而一部分产能的退出才能解决长远问题,才能实现行业供需恢复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行业“减量发展,存量优化”的关键时期,企业如何优化才能存活下来?姜维认为,科技进步是应对当下的一招。“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宝钢股份、中信特钢、南钢股份、龙腾特钢等持之以恒坚持科技创新发展、坚持专精特新的企业,仍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他进一步表示,企业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领域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才有能力拥抱未来。同样只有有利润、有效益的企业,才有能力持续投入,才有能力去拥抱未来。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应该是企业经营的底线思维。
对特钢行业而言,目前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存在新进入者众多,能力和水平良莠不齐,增量明显高于需求的增量,恶性竞争风险加剧;总体产能过剩而高端品种有较大缺口,仍有不少“卡脖子”特钢品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复制粘贴多,绝大部分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不足;特钢企业不少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仍依靠国际品牌供应商,产业体系建设仍需加强等问题。但同时,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是重中之重,为特钢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巨大的长期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特钢新材料作为国防军工、高端制造业和竞争力,是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是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特钢新材料产业要更加重视科技进步,以自主可控为战略基点,以绿色化和智能化为核心主题,瞄准关键短板发力,构建创新生态圈,走好科技创新之路。”姜维表示。
干勇院士在题为《工业化后期高端特种合金发展思考》的报告中表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电力装备是我国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700℃超超临界电站、深海工程、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高铁、大飞机等是我国亟待重点发展的关键高端装备,也是解决我国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核心。这些高端装备急需先进高强高韧、耐蚀、耐热等特种合金的支撑。他提出,面向未来,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要布局6项重点任务:一是先进轻量化、高强高韧合金及关键部件;二是先进耐热合金及关键部件;三是先进耐蚀合金及关键部件;四是先进合金及部件服役安全及评价表征技术;五是金属材料先进制造流程技术;六是金属材料再生供给与高质保级技术。
刘玠院士在题为《人工智能推动科技革命》的报告中针对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大模型的发展历程与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阐述,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大模型在钢铁行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对于如何训练一个钢铁领域大模型,他提出,一般可以在大模型基础上,利用钢铁领域数据集实施增量训练和监督微调,使模型能更精准地应对冶金特定任务。实现的步骤有三个:一是准备高质量的钢铁专业数据集,如传感器数据、基础自动化与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各项规范、操作记录、现场视频等。专业数据应与下游任务相关,避免有虚假、重复、敏感、涉密和有害信息等。二是选择开源大模型作为基座模型(如:LIama,OLMo,千问以及其他多模态模型等),开源模型的能力可以通过公开的测评获得。三是根据下游的任务,如过程控制、故障检测、流程优化等,进行增量训练和监督微调。
钢协副秘书长兼综合部、国际合作部主任苏长永;钢协副秘书长兼产业运行部主任陈玉千;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启;建龙集团副总裁阮小江;宝武特种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建国;南钢常务副总裁徐晓春;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维等领导在现场参会。
11月4日,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十届三次会长联席会暨理事大会在上海召开。中信泰富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刚;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产业运行部主任陈玉千等出席会议。
在特钢协十届三次会长联席会上,特钢协会长单位和副会长单位代表按照程序选举赵发忠为特钢协副秘书长,并介绍了各自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分析了特钢行业未来运行趋势,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集智聚力、建言献策。
在展览会巡展期间,领导嘉宾们参观了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建龙集团、沙钢东北特钢、宝武特冶、宝武太钢、鞍钢攀钢江油长城特殊钢、河钢舞钢、河钢石钢、济源钢铁、中天集团、河北龙凤山集团、南京钢铁等企业的展位,并对所展出的优质产品的性能、应用,先进装备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
作者 | 徐可可 杨凯,摄影 | 顾学超,来源 | 中国冶金报
如果您觉得本微信文章对您有营养,还请帮忙多点赞、点在看、转发哈,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