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侵之恶
印度性侵案件频发,从殡仪馆清洁工对女性施暴,到恒河边男子轮奸女子并自拍上传,再到校园霸凌致死,这些事件凸显印度性别歧视严重,法律执行力度弱。
在印度,性侵似乎已成为一种令人痛心疾首的常态。恒河边本应是神圣之地,却成为了罪恶的温床。两名男子公然在恒河边轮流性侵女子,还将视频上传网络,这种肆无忌惮的行为让人震惊。女子的苦苦哀求与对恒河神圣地位的强调,在他们眼中一文不值。而旁边众多男性的冷漠旁观,更是让人对印度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深深的质疑。
殡仪馆本是寄托哀思的场所,然而清洁工却在停放尸体的地方对女性施暴。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受害者的极大伤害,更是对人性底线的严重挑战。在印度,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她们随时都可能成为性侵的对象。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看似安全的地方,都无法逃脱这种噩梦般的遭遇。
校园本应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但在印度,校园霸凌致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出印度教育体系中的问题,更凸显了社会对女性权益的漠视。性别歧视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女性在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
法律执行力度弱也是印度性侵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印度制定了许多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警方对性侵案件的调查和处理力度不足,导致许多案件迟迟无法破获。法院在审理性侵案件时,往往对肇事者从轻发落,使得受害者无法得到应有的赔偿和正义。
印度的性侵之恶,是性别歧视与法律执行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观念,加强法律执行力度,为女性创造一个安全、平等的社会环境。
二、国际丑闻与外交挫折
(一)印军丑闻
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平民被印军虐待的视频广泛传播,引发了国际争议。视频中,印军不断折磨和侮辱被拘留平民,这一行为激起了克什米尔民众的愤怒。印度政府声称这些是 “假视频”,但当地村民指认视频中的平民正是被印军强行带走的人。无论视频真假,印军强掳平民、致使平民死亡以及死亡平民身上伤痕累累都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此事件,印度政府的处理方式遭到质疑。他们决定向每位受害者平民的家庭赔偿 100 万印度卢比,折合人民币 8 万元左右,并为受害者家属提供工作,同时仅对涉事的印军士兵采取调离措施。印度官方曾声称会 “采取法律行动”,但如今的做法无疑是自相矛盾,难以服众。
印军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很大原因是印度《武装力量特别权力法案》为其撑腰。该法案允许印军在执行军事行动时拥有特殊权力,这给了印军肆意伤害平民的理由。只要法律不作出更改,未来印军伤害平民的事件可能还会继续发生。
(二)外交困境
印度与加拿大的关系恶化,起因是加拿大籍锡克教领袖哈迪普・辛格・尼贾尔之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指责印度参与了暗杀,这一指控引起了两国的外交大战。双方互相驱逐外交官,关系日趋紧张。
马尔代夫的选举结果也对印度外交造成了打击。穆伊祖胜选后被认为是 “亲华” 的,他承诺要求撤走印度在马尔代夫的军队,并要求平衡贸易关系。印度目前在马尔代夫驻扎有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很多马尔代夫人担心,印度军事力量的存在正严重威胁马尔代夫的主权。
印度外交战略、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印度独善其身,缺乏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在经济上的发展也没有像中国一样迅速,影响了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印度的政治体制可能也存在问题,导致外交上的无力感。
印度需要反思自己的外交政策,认真倾听和理解其他国家的想法和需求,以建立真正的友好关系。同时,印度也需要注意自己在外交上的形象,不能只关注与中国的竞争,而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发展和合作。只有这样,印度才能在外交上赢得尊重和影响力。
三、重大问题缠身
(一)冲突不断
印巴之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的冲突由来已久且持续不断。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面积约为 19 万平方公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 1947 年印巴分治以来,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已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以及无数次军事冲突。
目前,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形成了实际控制线,但双方在该地区的军事冲突仍频繁发生。例如,近期印度军队向锡亚尔科特边境的巴基斯坦哨所发起攻击,而巴基斯坦也迅速展开反击,双方激烈交战,已导致多人伤亡。印巴冲突不仅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对周边国家的稳定和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
克什米尔问题似乎陷入了无解的困境。一方面,由于宗教、民族等矛盾的存在,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谁都不肯让步。克什米尔地区 77% 为穆斯林人口,民意更偏向加入巴基斯坦,然而本地王公多数信奉印度教,希望并入印度,这直接导致该地区的归属悬而未决。另一方面,克什米尔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坐落在亚洲核心地带,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壤,在军事和交通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
(二)间谍事件
卡塔尔法院宣布将 8 名印度前海军军官判处死刑,罪名是为 “以色列间谍”。这一事件引发了印度政府的关切,莫迪政府对卡塔尔方面的决定表示震惊。这 8 名印度人都是原来印度海军的军官,他们退役之后,为卡塔尔一家咨询公司提供服务。
卡塔尔在巴以冲突升级之际做出这一判决,其中意思十分明确。以色列间谍活动十分活跃,而卡塔尔被认为暗地里一直在支持哈马斯,因此卡塔尔将这 8 名印度前军官判处死刑,既是对以色列的一种制裁,也是对印度在巴以问题上支持以色列的一种回应。
这一事件可能引发印度与卡塔尔之间的外交争端。印度政府正在探索外交方案,以确保释放这 8 名前印度海军人员。然而,卡塔尔对他们的指控从未公开,且由于本案诉讼程序的保密性质,印度政府的努力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三)驻军问题
马尔代夫新总统穆伊兹要求印度撤走在马尔代夫驻扎的军事人员,这一要求对莫迪的大国梦产生了影响。印度一直将印度洋视为自己的 “后花园”,对周边国家的内政外交进行大肆干预。马尔代夫扼守重要航道,印度在马尔代夫的驻军对其对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在竞选期间就明确表示,他将要求印度撤军,这也是他赢得选举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尔代夫政府此举是在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而印度方面虽然不满,但也只能暂时忍下来。
随着印度彻底撤军,亲印派势力的倒台,马尔代夫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按照印度的性格,估计不会吃下这个暗亏,未来或许还会有其他计谋。莫迪的大国梦在马尔代夫遭遇挫折,也反映出印度在外交上的困境。印度需要反思自己的外交政策,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以建立真正的友好关系。
四、高温之困
(一)极端高温来袭
印度的夏天酷热难耐,今年更是遭遇了近 50 度的高温天气。自 5 月中旬以来,印度北部地区持续遭遇极端高温,多个城市的气温徘徊在 45 - 50℃之间。5 月 29 日,德里郊区蒙吉什普尔的一座自动气象站记录到的最高气温为 52.9℃,虽然后来气象部门称由于传感器错误实际温度应为 49℃,但这也是 30 年难遇的极端高温。
(二)能源危机凸显
高温天气导致印度的电力消耗急剧上升。一方面,人们为了抵御高温,大量使用空调等电器,使得电力需求飙升。据统计,印度今年夏天峰值电力需求达到了创纪录的 250GW,超过了去年 9 月创下的 242GW 的新高。另一方面,高温还影响了煤炭的供应。印度约 75% 的电力来自煤电,而高温天气使得煤炭库存量急剧下降。目前印度全国 173 家燃煤火电厂中,至少有 108 家煤炭库存量告急。为了缓解用电压力,一些地区不得不实行停电措施,工厂和农村地区每天停电时间长达数小时。
(三)粮食减产危机
极端高温对印度的农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小麦作为印度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对高温非常敏感。高温将对小麦 “灌浆期” 形成冲击,导致小麦产量每公顷减少数百公斤。例如,在印度小麦主要产区旁遮普邦,4 月平均气温升高了 7 摄氏度,数百万农民和他们赖以生计的小麦都被高温所压垮,小麦产量每公顷减少了 500 公斤以上。印度其他主要小麦生产邦的情况也是如此,预计今年印度小麦产量将减少 20% 到近 50%。粮食减产不仅对印度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也给全球粮食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四)气候变化警讯
印度的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一个警讯。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明显出现了极端气温,甚至还出现了一年刷新一年记录的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厄尔尼诺现象还在持续,虽说在今年该现象会消失,但它依旧会产生后续效应。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报告,预计在 7 月前,厄尔尼诺现象将过渡到 ENSO 中性状态。另外,我们还要对厄尔尼诺现象快速转向拉尼娜现象及时做出应对准备。印度的极端高温天气表明,全球变暖正在加剧,人类需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五、人口挑战
(一)就业难题
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随着人口的不断攀升,年轻人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然而就业机会却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据统计,印度青年失业率已经达到惊人的 25%,每四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无法找到工作。许多大型企业和组织更偏向招聘有经验和技能的员工,而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导致许多年轻人在低端行业中打工,甚至有些长期失业,不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潜力,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非法移民问题也在就业难题中凸显出来。由于国内就业机会有限,一些人选择非法移民到其他国家寻找工作机会。2023 财政年度有多达 96917 名印度人试图非法进入美国,比前一年增加 51.61%。墨西哥移民部门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30 日的一年内,从墨西哥非法进入美国的印度人被捕近 4.2 万余人次,是此前一年的 2 倍多。非法移民不仅给印度带来了不良的国际形象,也反映出国内就业困境的严峻性。
(二)社会负担
印度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在庞大的人口压力下显得十分薄弱。医疗卫生方面,由于资金不足和资源有限,许多医院无法满足大量人口的需求。印度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医疗设施老旧,医生短缺,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许多人缺乏基本的医疗服务。
教育资源同样短缺。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印度的文盲率仍然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许多儿童无法获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贫困家庭的子女难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形成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城市问题也日益严重。人口过多导致印度的城市面临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交通拥堵使得人们的出行变得困难,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住房紧张使得许多人居住在拥挤不堪的环境中,生活质量低下。环境污染则对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消耗
印度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自然资源和农业产业,人口过多加剧了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印度的城市化进程较慢,人口过多却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和城市环境,难以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由于人口过多,许多自然资源面临过度开采和消耗的问题,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这些资源的消耗速度也在加快,这不仅影响了印度的可持续发展,也威胁了全球的环境稳定。
例如,印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应却无法满足需求。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森林资源也在不断减少,过度砍伐和开垦导致森林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经济困境
(一)发展失衡
印度经济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失衡问题。在全球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印度经济自疫情以来的强劲表现令人瞩目,已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并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第三大经济体。然而,这种增长并不均衡。
从经济结构来看,印度经济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倾斜。工业和服务业成为总供给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农业部门则持续疲软。例如,2024 财年,印度工业增长 9.7%,服务业增长 7.6%,而农业增速仅为 2.1%。
这种失衡还体现在地区之间国民生活水平的悬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疫情之后印度经济增长呈现 K 型复苏,经济复苏的方式有利于资本而不是劳动力,有利于大公司而不是小公司,有利于富人阶级,而不是在非正规经济中就业的人们。
从总体水平来看,印度已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但从人均水平来看,它仍然徘徊在第 140 位左右(2411 美元),远低于中国(12720 美元)、墨西哥(11497 美元)、南非(6767 美元)等新兴经济体。彭博社援引一项相关研究提出,莫迪执政的十年期间,印度不平等问题急剧恶化,最富有的 1% 的人口拥有该国 40% 的财富,其收入占总收入的近四分之一,是 1920 年代以来的最高比例。
(二)失业危机
印度政府被指对失业危机应对不力,年轻人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印度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印度青年失业率已经达到惊人的比例。例如,印度经济监测中心公布印度今年 4 月的失业率数据为 8.1%,明显高于其他数据来源。许多经济学家对失业率数据的可靠性表示担忧,认为印度很大一部分就业是在非正式部门的非永久岗位,这会导致对就业者和失业者的定义模糊。
政府公布的失业率数据也受到质疑。如印度官方数据显示,在 2022 至 2023 财年,印度失业率为 3.2%,青年失业率从 2017 至 2018 财政年度的 17.8% 降至 10%。然而,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数据表示怀疑。印度独立智库 “印度经济监测中心” 估计,印度上个月的失业率高达 9.2%。
年轻人求职难问题突出。每年有数百万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但就业机会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例如,一场在孟买举办的招聘会原计划提供 2000 多个工作岗位,却因为涌入了多达 2.5 万名求职者而被迫取消。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年轻人即使拥有高学历,也不得不申请低级别政府职位,甚至出现博士只能做勤杂工的现象。
造成失业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印度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的扩张来推动,但与制造业不同,服务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难以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技能和期望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匹配,许多工作岗位无法满足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对工作的期待和需求。此外,印度的营商环境恶劣,外资企业撤离,也导致了就业机会的减少。
七、政治之痛
(一)甘地之死
英迪拉・甘地,这位有着 “铁娘子” 之称的印度领导人,却最终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之下。英迪拉・甘地所在的尼赫鲁家族在印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父亲是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英迪拉与丈夫费罗兹的结合曾引起诸多争议,但他们的爱情打动了圣雄甘地,甘地赐予他们姓氏,避免他们沦为贱民。
在印度的政治舞台上,英迪拉展现出了非凡的铁腕手段。她对内推行大型银行国有化、控制生育等政策,对外出兵东巴基斯坦,打赢第三次印巴战争并吞并锡金,还大力发展核武工业。然而,正是在处理宗教矛盾时,她的决策为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中锡克教是第三大宗教。锡克教徒英勇善战,曾在英国殖民时期大量被征召参军。在印度独立后,锡克教徒开始要求自治,甚至有独立倾向,并时常与印度教徒爆发冲突。到上世纪 70 年代,锡克教与印度教徒的矛盾日益严峻。
1984 年,锡克教激进派领袖宾德兰瓦勒率领武装组织以阿姆利则金寺为基地对抗政府。英迪拉・甘地下令军方发动强攻行动,虽然最终团灭了武装分子,但也引发了锡克教徒的强烈不满。英迪拉拒绝更换身边的锡克教保镖,认为他们值得信赖,不想刺激脆弱的宗教和民族关系。然而,1984 年 10 月 31 日,她被贴身警卫萨特旺・辛格和比恩特・辛格开枪打死。
英迪拉的死引发了印度全国对锡克教的仇视,之后上万锡克教徒死于暴乱,印度政府动用了大批军警才稳住了事态。她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印度宗教矛盾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二)民族矛盾
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邦的骚乱,充分暴露了印度民族矛盾和央地矛盾的复杂性。2023 年 5 月初,主要居住在曼尼普尔山地的库基族对生活在山谷地区的梅泰族要求被列入 “表列部落” 一事举行抗议。曼尼普尔邦高等法院此前发布的将梅泰族列入 “表列部落” 的命令,成为了这次骚乱的导火索。
库基族认为,梅泰族本就是当地多数族群,若被列入 “表列部落” 将能购买山地地区的土地,并获得更多学校招录乃至政府部门工作机会,这势必会进一步挤压库基族等少数族群的利益。虽然暴力冲突是由抗议升级而成,但深层次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以及央地矛盾。
曼尼普尔邦地处印度东北部,与缅甸接壤,周边还有阿萨姆邦、米佐拉姆邦和那加兰邦等。该邦主要存在三大族群:梅泰族、那加族和库基族。那加族和库基族主要信仰基督教,梅泰族则是印度教徒,人口占比约 53%。库基族是跨境民族,历史上在孟加拉国、缅甸和印度长期都有分布。在英国殖民南亚次大陆期间,库基族人土地被强行划入英属印度和英属缅甸管辖,库基族被驱逐出家园而四处流散。1901 年,梅泰族被承认为曼尼普尔邦主要族群,两大族群历史上就围绕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存在不少矛盾。
1947 年印度独立以来,联邦政府致力于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权威。然而,民族构成复杂、被英国殖民者强行纳入管辖的东北部长期面临民族分离主义问题。在曼尼普尔,印度政府军曾经分别与三大族群的分离主义组织作战。虽先后与那加族、库基族分离主义势力签署了和平协议,梅泰族分离主义运动也进入休眠状态,但武装冲突暂时得以平息并不意味着问题就此解决。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和央地矛盾依旧存在,很容易在外力催化下爆发。
围绕此次骚乱,印度央地政府、军政机构之间出现巨大分歧和鸿沟。出身梅泰族、隶属于执政党印度人民党的曼尼普尔首席部长比伦・辛格此前对库基人等少数族群采取歧视性政策,骚乱爆发后,他的言论更是加剧了矛盾。印度国防参谋长阿尼尔・乔汉则明确表示这是两个种族之间的冲突。与此同时,国大党等反对党指责总理莫迪在骚乱问题上不作为。
如果曼尼普尔邦爆发全面叛乱,那么将对临近的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特里普拉邦和阿萨姆邦产生连锁效应,导致 “东北部地区倒退四十年”,并将 “严重影响陆军针对北部战线的军事能力”。这次骚乱充分表明,印度的民族矛盾和央地矛盾已成为影响国家建构进程的重大问题,若不妥善解决,将对印度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八、外部压力
(一)美国操纵与印加争端
美国在背后操纵加拿大指责印度在加拿大刺杀锡克教领袖,这一事件使得印度与加拿大的关系急剧恶化。美国政府最高层亲自操纵,特鲁多才会如此高调地指责印度,甚至直接指出监控了印度官员,而印度媒体则认为这是美国提供的情报。美国高官也纷纷蹦出来要求印度配合调查,这一系列迹象表明美国在背后策划并操纵着这一事件。
美国试图通过政治施压来坐实印度参与了暗杀事件,其目的是要利用这件事情来控制印度,并迫使印度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这种操作手法类似于沙特记者卡舒吉案,美国试图通过这件事来控制沙特。现在,美国想在印度身上如法炮制,通过施压印度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为了在印太战略中服务于他们控制中国的计划。
(二)印太战略与印度困境
美国推出印太战略已经 10 年了,但是进展缓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印度不想彻底倒向西方,他只是想借美国的力量遏制中国,却并不想当美国的炮灰。美国一直盘算着如何搞定印度,此次加拿大指责印度事件就是其中的一个计划。美国想通过这样的事件,迫使印度在地缘上彻底选边站,彻底倒向西方。
然而,印度最近没有配合美国向中国展开军事施压。原本美国、加拿大和韩国在黄海搞了一场大演习向中国施压,同时希望印度在西南地区搞军演配合,但印度 “放鸽子” 了,这让美国丢了面子。此后,美国策划已久的加拿大指责印度事件就曝出来了,美国马上向印度施压,而这一切最终目的又都是为了中国。
(三)印西关系不稳
印度与西方的关系形势不稳,此次事件给正积极争取与印度友好关系的美国和西方大国带来了尴尬局面。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印度的关系,将其视为管理印太地区的战略伙伴,并认为印度是在俄乌冲突后孤立俄罗斯的经济合作伙伴。这一点在最近的 G20 峰会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今年的 G20 峰会联合声明没有直接批评俄罗斯,而乌克兰的西方盟友一致同意通过了该声明,他们选择避免与印度发生争执,以免引发进一步的纷争。
但此次加拿大指责印度事件使得西方国家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印度政府被公开证明是尼贾尔暗杀案的幕后黑手,那将使印度在世界大国之间扮演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角色。西方国家将不得不在支持加拿大或印度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将面临在支持法治原则或追求现实政治利益之间做出抉择的困境。
总之,美国在背后操纵加拿大指责印度刺杀锡克教领袖事件,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也使得印度与西方的关系形势不稳。印度需要谨慎应对,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避免被美国控制,陷入地缘政治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