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 | 香藤粑

文摘   2024-11-04 18:01   贵州  


香藤粑



□ 刘继明


老家的布依族山寨总是青砖碧瓦、楼舍俨然,寨前全是绿水盘曲,寨后青山郁郁葱葱。

每年春和景明之时,香藤(满山香)便香透碧野。

香藤粑也叫清明耙,是以香藤为主要配料制成的特色美食,是布依族“二月二”和清明节必备的佳肴。

“清明鲜花开满坡,布依山歌飘满河。舂打香藤咚咚响,家家推磨齐欢乐。”这就是一方布依族人家春天里制作香藤粑的真实写照。

香藤粑的历史由来已久。“自从我们布依族人来到这个地方居住的时候,就有了香藤粑,世代流传下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下司镇的老人们常常这样说。老人们还说,有个姓莫的祖先,大家都叫他“莫浩公”。有年秋后,他家的大水牯牛私自“越界”去找邻寨的牛打角,从田里打到一片林子,他费了好大工夫才把两头牛分开。就在牛打角的地方,莫浩公无意中闻到了缕缕植物的奇香,但由于他家的牛力壮威猛,把对方的牛抵伤了,双方主人商量后莫浩公答应赔给人家一斗苞谷才算了事,他正为此事心里扑棱着呢,也不在意那香味就回家了。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莫浩公上山砍柴,发现一群野猪在目之所及处哼哼闹腾,弄得一片竹林纷乱摇摆。野猪凶猛,莫浩公只得藏好身、大气都不敢出,待野猪走远后才好奇地过去观察起来。这时,他又闻到了那个熟悉的香味——就是牛打角时闻到的那股香气。原来,野猪刚才在啃食一种野藤,啃得根茎叶一片狼藉。莫浩公心想,这根藤子既然野猪爱吃味道又香,人估计也能吃,就采集了一些回家。当晚,莫浩公把野藤捣碎,滤出汁浸泡糯米,第二天一蒸,香气就飘出了屋外,一家人乐滋滋地吃上了从未吃过的香糯饭。此后,他们家又多次如法炮制……后来,他们家便发明了香藤粑。吃了香藤粑的莫浩公一家人神清气爽,做起活儿来劲头十足。别人跟他们家的人说话时,总喜欢往他们身前凑——皆因一个香字。

莫浩公一家向来慷慨乡里。后来,他们家制作香藤粑的技艺和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每年农历二月,棉花菜遍野开放,金黄的花骨朵、青中泛白的苔芽缀满春天的气息,田埂地边、水渠旁生机盎然。此时至清明节前,正是香藤旺盛的时节。

采来的香藤经捶打或用木石槽舂碎,滤出浆汁兑上适量的泉水把糯米、小米或粳米浸泡酥软,和上切碎的棉花菜磨成米浆再滤出多余的水分,嫩绿色的米面团被捏成小碗口般大小的饼状,用小火煎透,一道香味独特、软润酥滑的成品便出锅了,这道勤劳与智慧凝结的美味把人馋得直咽口水。

香藤粑的配食佐料有红砂糖、黄豆面、芝麻面、花生面、猪油和板栗、核桃等,有制成夹心的,也有用纯粑蘸着吃的。

“二月初二龙抬头,香藤粑粑寄丰收”“清明耙,十里香,年年岁岁幸福长”是布依族人心底多年不息的歌谣。

今秋明月,如镜也如钩,祈盼明年春早来。


■ 刘继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来源:贵州民族报
编辑:余仙仙
校对:程丽清
二审:朱   江
三审:蒙   珺


民族头条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