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策略】美国主动基金的“破局之道”:2833只产品经验总结

文摘   2024-12-07 09:22   上海  


引言:近两年国内被动投资占比提升。借鉴美国,尽管经历了十余年被动化投资的高速发展,且2021年被动基金定价权也同样超越主动基金,但期间依然有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实现了管理规模的稳定增长。基于2833只美国主动权益基金的微观视角,我们总结出3条在被动化浪潮下主动产品的“破局之道”。详见报告。


一、被动化浪潮下,美国主动权益基金略显疲态


过去十余年,美国被动型基金规模高速增长。2010-2023年,被动型基金总资产由18810亿美元增长至132480亿美元,年化增速为14.96%,远高于主动管理基金的4.25%。



其中,权益类基金的被动化趋势尤其明显,主动基金持续“缩水”。一方面,根据ICI统计,2014-2023年,被动管理型基金累计获得2.5万亿美元的净流入,而主动管理型基金遭遇2.6万亿美元的净流出。另一方面,主动基金的持股规模占所有全权益基金的比重由2013年的67.86%下滑至2023年的41.94%,而被动权益基金定价权持续提升,2023年持股规模占比为58.06%。



此外,主动权益基金稳定跑赢基准指数的难度较大。2014年-2024H1,跑赢基准指数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占比均值仅30.64%,尤其是最近两年由于AI驱动指数涨幅较高,主动权益基金战胜基准的胜率更是只有23%-25%。并且,如果拉长统计时间维度的话,根据SPIVA统计,在过去三年跑赢标普1500综合指数的主动权益基金占比更是不足10%。


二、份额提升的主动权益基金有哪些特征?


根据彭博统计的目前依然存续且注册地在美国境内的2833只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过去三年内,有1079只产品总资产规模有所增长,有630只产品份额有所扩张,占比仅22%,即在被动化投资浪潮下,绝大部分主动基金的管理规模和份额在过去三年有所“缩水”。


总体来看,业绩占优、初始规模较小、投资非美市场/小盘/价值风格的主动权益基金在过去三年更容易扩张规模。


1、业绩方面,近三年份额增长的主动权益基金年化收益率中位数为6.41%,优于份额下滑产品的业绩。并且,近三年份额扩张的主动基金在中长期维度的业绩同样占优,10年年化收益率中位数为9.44%,高于份额下滑产品的8.65%。



2、规模方面,近三年份额增长的主动权益基金初始规模中位数仅0.55亿美元,远低于份额下滑产品的12.35亿美元。



3、产品分类方面,分类为外国混合/增长/价值和新兴市场的主动权益基金无论是份额增长的产品数量及其占同类型产品的比重均处于前列。


三、从2833只产品看主动权益基金的3条“破局之道”


考虑到2021年底以来,美国被动基金定价权持续高于主动权益基金,因此我们重点研究过去三年被动化浪潮下主动权益基金如何实现规模增长。


3.1、路径1:提供差异化赛道,聚焦人少的地方,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


投资“人少的地方”的主动基金份额更容易扩张。一方面,从份额增长的主动产品的分布来看,尽管投资于非美国市场或小盘风格的产品跑输标普500,但是份额增长的数量及其占同类型产品的比重处于前列。另一方面,在当前总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且过去三年份额扩张处于全市场前20名的产品中,除2只产品外,其余主动基金均投资于非美国市场、中小盘或价值风格。


由于过去2-3年全球资金抱团美国大盘科技股,美国相对非美国、大盘相对小盘、成长相对价值的收益处于历史高位,因此部分投资者或出于分散、降低、对冲美国科技龙头集中度过高的风险,进而选择流入投资于海外市场和小盘股的主动产品。



以过去三年份额增长较快的Goldman Sachs International Equity Income Fund为例,作为投资于非美国市场的基金,2022年初至2024年11月27日的区间回报为11.84%,远低于MSCI美国指数,但其总份额上涨超1200%。造成这一分歧的原因可能是美股相对性价比下滑,因此部分投资者开始布局主要投资欧洲的Goldman Sachs International Equity Income Fund以对冲美股过热的风险。


3.2、路径2:“增强”指数以稳定负债端,靠净值推动AUM增长


对于主要聚焦于美国市场的产品而言(剔除基金目标为外国增长/混合/价值、亚太市场、中国、新兴市场等),过去三年中,仅有21.4%的产品份额有所增长,但若考虑净值变化的话,则有43.3%的主动基金能够实现总资产的提升,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尽管只有28.93%的产品跑赢标普500指数,但近9成的主动基金能够实现正回报。


我们将主动基金根据过去三年年化收益率分组后发现,业绩靠前的产品资产规模提升幅度更显著,然后进一步拆分总资产规模扩张的主动基金后发现三年超30%的累计收益率是其AUM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且由于和标普500指数(过去三年上涨30.56%)区间回报相当,其份额下滑幅度相对较小。而对于资产规模缩水的主动产品而言,尽管其实现正收益,但明显跑输指数,所以过去三年份额收缩中位数为41.53%,即便考虑16.1%的净值增长率也难以对冲赎回压力过大所导致的AUM下降。因此我们认为,主动基金可以尽力追平指数以减轻赎回压力,并依靠净值增长去提升管理规模。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现象在美国的头部主动基金中更为明显。我们将样本收缩至最新资产净值位列全市场前10%的产品后发现,过去三年总资产规模扩张产品的份额降幅中位数为11.7%,但凭借33.5%的累计收益率依然能提升管理AUM。相比较之下,部分规模较大的主动权益基金由于业绩靠后拖累赎回压力更大,且收益率又难以对冲下滑的份额,导致其总资产规模缩水。


以全美总资产规模最大(截至2024/11/27)的主动权益基金The Growth Fund of America(美国成长基金)为例,2022年至2024年11月27日,其净值由66.5增长23.15%至81.9,同期总资产上涨幅度仅4.61%,或指向在持续向好的业绩确保份额收缩压力可控的背景下,净值增长推动管理规模提升。


另一方面,在不考虑平台和渠道差异的情况下,对比Capital Group旗下且主要投资于美国本土市场的6只大型主动权益产品来看,产品业绩和规模变化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论证了较好的业绩既可以做大净值,也可以降低赎回压力。



从持仓结构来看, 2018年以来,The Growth Fund of America前六大重仓行业和标普500高权重行业重合度较高,尤其是在科技板块(信息技术和通信服务)的持仓比例和标普500的权重愈发类似。



3.3、路径3:持仓集中于热门产业以获得超额收益


美国被动基金大多以追踪标普500等宽基指数为主,指数的权重限制约束了ETF业绩跑赢科技龙头。因此仓位更集中于英伟达、苹果等科技龙头的主动权益基金有望凭借突出的业绩实现净值和份额的同步增长。


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JPMORGAN LARGE CAP GROW-I Fund,2022年初至2024年11月底,基金净值上涨34.97%(跑赢同期MSCI美国和标普500),份额提升106.35%,彭博预测期间资金流入近67.17亿美元,推动该产品成为AUM超千亿的美国头部主动基金。


从持仓结构来看,同样是大盘成长类基金,JPMORGAN LARGE CAP GROW-I Fund较上文的美国成长基金和标普500最大的区别就是2023年以来更为极致的科技板块持仓集中度,因此其最近三年收益率更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科技板块外,押注别的单一行业板块较难出现超额收益驱动份额提升的正向反馈。例如尽管专注于投资能源的主动基金过去三年年化收益率大多跑赢标普500且位于市场前列,但绝大部分产品依然遭遇赎回。


以总资产规模最大(截至2024/11/27)的主动能源基金VANGUARD ENERGY FUND-INV为例,2022年以来,其净值增长58.15%,位于市场前列,但份额却下滑10.56%,彭博预计区间资金小幅流出2.57亿美元。




风险提示


仅为历史数据分析报告,不构成对行业和个股的推荐和建议。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美国主动基金的三种“破局之道”:2833只产品经验总结》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2月4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张启尧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1080005

陈恭懿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3060001


推荐阅读


保持多头思维,布局政策窗口

2.8万亿股票型ETF如何调仓?

明年外资看好哪些方向?

特朗普2.0,出口链怎么看?

为何近期“新半军”关注度大幅上升?后续怎么看?——A股策略展望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井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平台肯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
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曰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尧望后势
研究创造价值——为您带来及时、新颖、专业的策略研究视角,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