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这座兼具历史韵味与创新能量的城市里,西交利物浦大学团队再度闪耀,在“创青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中成功晋级决赛斩获金奖!
本次获奖项目巧妙融合了传统苏扇文化与数字化创新,既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也为当地经济和旅游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凭借对乡村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意设计的巧妙结合,西浦学子用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年轻活力与时代能量!
接下来,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这支年轻队伍如何在校外导师的陪伴下,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的活力与想象力。
项目简介
“扇起东林·渡影千载”项目是一项融合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的创新尝试,旨在通过苏扇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和推广,助力苏州市吴中区东林渡村的乡村振兴。项目基于对东林渡村的文化与经济现状的深入调研,提出了以AR技术、盲盒产品设计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在推动当地旅游、文化和产业升级方面成效显著。
主要调研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林渡村
团队成员:刘雅婧(团队负责人)- 社会学博士;张晶晶 - 工业设计博士;郭淇 - 城市规划硕士等
结缘校外导师:本项目得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高俊老师的大力支持。她是吴门扇艺文化品牌创始人,拥有EMBA(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学位,多年来深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在她的指导下,团队同学通过行业视角和专业经验,进一步完善了项目方案,让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在实践中同频共振。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高俊
赛
事
背
景
“创青春”第四届
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教育广大青年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功经验,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应用创新创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举办。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是推动青年学子走进乡村、服务乡村的重要平台。今年举办的第四届主体赛竞争尤为激烈:
· 复赛评审结束:共有536项项目成功入围决赛。
· 奖项分布:本届大赛最终评出金奖98项、银奖154项、铜奖240项。
· 大赛聚焦“三农”工作最新政策动向,鼓励青年以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落地的思路和方案。
在本届比赛中,西交利物浦大学团队在校外导师的带领下,西浦学子凭借对非遗文化的执着和创意性思考一路过关斩将,展现出了当代青年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担当与作为,凭借“扇起东林·渡影千载”项目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金奖!
政
府
采
纳
与
应
用
在东林渡村的实践过程中,西浦学子与校外导师带领的团队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下核心内容已被政府部门正式采纳:
文化产业升级
1. 通过吴门扇艺进一步整合文化活动、特色工坊等资源,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文化产业项目。
2. 已纳入政府文化发展规划,未来有望获得更多政策与资金支持。
旅游资源整合
1. 将东林渡的自然风光与苏扇文化体验相结合,打造主题化、特色化旅游线路。
2. 政府已启动相关规划,计划在后续投入专项经费进行乡村环境整治与配套建设。
社区参与机制
1. 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到项目运营、活动策划和产品推广中来,形成“政府—社区—高校—企业”四方合力。
2. 政府将加强政策引导和物质奖励,提高村民参与度与积极性。
赛
事
后
续
2024年12月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读博士生、团队队长刘雅婧同学,在英国利物浦市中心发起了一场面向失独老年人的公益捐赠活动。活动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元素,将富有温度的文化体验与慈善捐助相结合,不仅让当地民众在体验传统技艺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跨文化交流的力量。
通过手工展示、互动式讲解等方式,向参与者传递了中国非遗文化的精髓,也唤起了对失独老年群体的关怀与支持。
当地居民纷纷响应并慷慨解囊,让一笔笔爱心汇聚成温暖的洪流。此次活动在搭建文化桥梁的同时,切实为失独老年人带去情感与物质上的帮助,既展现了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也彰显了公益行动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刘雅婧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跨文化公益形式,让更多人共同关注失独老年人的困境,并见证传统文化在关爱与互助的道路上焕发新的光彩。
结
语
从初期的选题打磨,到校外导师的全程陪伴,再到收获大赛佳绩,西浦团队的故事既是青年创新力量的缩影,也是校企融合、产学研协同的成功范例。
我们相信,更多青年学子将在这样的舞台上锻炼才干、放飞梦想,通过不断拓展思维、深耕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让我们共同见证,青春与梦想如何在广袤田野里开花结果!
投稿 / 刘雅婧
编辑 / 杜爽琦
审核 / 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