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亦师,指引方向;
于我亦友,伴我同行。
为了助力大一的同学选专业,本学期开讲啦栏目都会为大家解答生涯疑虑,讲述心路历程,分享行业资讯,畅想无限未来,见证你我成长。
导师开讲啦!敬请聆听不惑的声音...
关键词:【金融管理】【新兴金融行业】
1
导师简介
External Mentor
范晓晶导师
Xiaojing Fan
• 最高学历:Master
• 最高学历高校名称: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
• 最高学历专业:金融管理
• 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管债券投资部信用投资主管,投资主办
• 美国会计师公会会员
• CFA会员
•业务专长:信用研究,债券投资,宏观经济和行业及区域经济研究等。
2
精彩分享
Lecture Abstract
1. 范老师您好,您当初是出于怎样的想法而选择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读硕士,并在美国税务师事务所工作呢?您认为在美国这段学习和工作经历对您的未来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选择去美国留学主要是基于当年留学政策的变化。我于2002年修会计本科时了解到中国会计制度在向国际会计制度靠拢,因此萌生出国进修想法。2005年大四时,美国签证政策发生了变化,即签证官不再有资格去判定学生是否有入学资格或者是移民倾向,于是紧急准备申请美国的研究生。由于时间紧迫,最终只拿到了伊利诺伊这一所美国大学的offer。与英、澳多个offer比较后,我基于对金融专业的学习热情,考虑金融专业的学生终究要去美国去看一下的,所以最终选择了去伊利诺伊大学学习金融。
海外留学对我的影响肯定是很深远的。首先,留学帮我开拓了国际视野,让我深刻认识到世界的多元化。这个世界上的不同人种,不同文化,丰富详实的历史与故事,以及不同的习惯和思维都让我兴奋十足。留学前我经历过城乡差异,南北差异。留学为我打开了一个如此丰富真实的世界,让我不再因思维及行事作风的不同而纠结或内耗,学会了理解和释怀。
第二点影响是海外留学让我改变了工作和学习的方式。过去依靠聪明死记硬背的方式很快就遇到了冲击,因为优秀的记忆力或照本宣科的能力并不能帮助我去解决所有复杂的现实问题。而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新和主动等却给了我足够开放的空间去探索自我、享受学习、认识社会和更自洽的生活。职业发展方向上也一样,我发现我的未来并不局限于找一个“好”工作,我也可以去尝试“坏”工作,或者创业或去体验人生,我有很多可能。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我逐渐脱离曾被无意间困住的牢笼,从而更从容的追求自己想要的。
2. 当今社会流行着出国为学历镀金、“水硕”的说法。我们身为中外合办大学学生,很想听听您在金融业领域对于求职者的海外文凭的看法。
我更相信“事在人为”。要明白,上学是为了自我价值实现,得基于自己的意愿,而不仅仅是工作跳板。
当然,像方正证券这样排名比较靠前的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部的确会设定一些较高标准以达到高效且迅速筛选到“合格候选人”的目的,设置更高的学校门槛可以在更大概率上保证入职者的基本素养符合机构用人要求,也降低了因为错误人选导致人力部门被其他部分质疑工作能力的可能。常见的门槛标准有211和985、101计划或国外各种学校、学科排名等。我认为西浦学生应该做的是,只要有机会就尽量抓住,在简历和面试过程中尽可能的展示出自己真正的实力,用实力突破门槛。
虽然大部分金融机构的确还是更看学校qs排名,但我认为在选取学校和专业时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匹配你的性格特质且能让你舒适成长的那个。这需要我们尽可能提高对自己和院校的认知。提高对自己得认识可以做SWOT分析和个人性格测试等。提高对学校的认识,可以了解过往录取得学生得基本情况,与意向院校毕业生联系,搜索意向学校就业数据等。缩小了信息差才可帮助自己选择更适合的院校。
3. 您先后有着在税务师事务所、私募公司、公募公司和证券公司任职的经历,可以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在这些工作经历吗?以及您为什么会在这么多类型的金融公司尝试后最后选择回到证券公司呢?
我在美国是homestay,依靠在homestay时我展示出的性格和能力,美国家长曾推荐过几个较大金融的面试机会给我。在积累了这些面试经验后,我成功应聘到芝加哥一个税务师事务所做税务专员。这个工作细致琐碎,即需要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又需要对照州税法持续学习。我在那里工作了差不多2年。
09年,中国社会发展态势良好,超前力度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在“好山好水好无聊”的这种一眼看到30年后的生活中,不少师兄师姐选择回国并得到了极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环境,不仅未来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很强,地位也显著优于海外,安家费也不少,最重要的是终于可以回家团圆和报效祖国了。这让更多得在美学生的回国热潮空前高涨。2009年末我得知我父亲得了脑瘤需要照顾,在这种情况下我最终选择了回国到北京发展。在北京求职时我也获得了银行职员,公司的财务,国企分析师等多个职位。海外的生活经历让我坚信中国迟早也会进入信用社会,于是我最终选择到国有企业做比较有前景的信用分析师。
国企的工作经历,让我感受到海外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与创造力在国企工作中可能会持续碰壁,而谦逊,低调,谨慎的工作态度和合作,周到,细致的工作习惯更有益于自身发展。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大发展,我又先后经猎头介绍去了基金、私募和证券公司,也逐步意识到在快速发展中仍然坚持“合规”“审慎”又多么难得且必要。那些心存侥幸且未被发现的问题,就像鞋里的沙砾,虽微小,但你若不管不顾终究会让你停步不前甚至血肉模糊。我最终的选择是综合薪酬水平、公司人文风格与个人性格的匹配度以及距离家的远近等多个因素后做出的,我认为双向匹配的择业才舒适,也更长远。
4.您在最高峰时负责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信用研究及对应具体信用债的出入池管理,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段经历吗?
2016年前后,由于监管机构对银行资产出表的要求,很多银行资金需要委托外部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受到前期我司投资业绩的加持,此时我司获得了多家银行的认可,从而有机会管理了高额的银行理财资金。其实无论是2,000亿还是1,00亿,它总归是一个数字。重要的是持续做好每一件小事。比如认真对待每一只入池的研究,认真执行好每一笔交易,细致高效的做舆情监控,以及及时准确的做好各方反馈与调仓管理等。当然,资金规模大了,需要沟通和学习的东西也多了。不怕挑战,也不给自己设限,保证自己一如既往地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并获得领导和同事的支持还有科技手段的加持也是重要的。永远为结果负责,就是我最大的一个追求。
这个经历对我最大的感触还有,在机会来临前,你的准备是很重要的。我们除了有很好的业绩支撑,我司当时的人员素质、科技手段都为了可能到来的机会提前做了很多储备,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各种可能。所以当机会来的时候我们的应对方案要比别人更优秀全面,客户自然愿意优先选择我们。对于分析师来说,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不断去积淀自己,这足能让你在机遇来临时脱颖而出。
5. 现在的金融行业好像更需要一些复合型人才,除了我们学的经济金融知识,我们是否还需要培养一些其他技能呢?
对于投资或分析工作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和诚信的人品,实事求是,言行合一,你的能力才会得到信任和展示的机会。
技能方面,我会首先强调洞察力,这里包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思辨的能力。信息搜集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高科技手段,可以用Python全网爬舆情,会用chatgpt写报告有时候都会很有用处。当然,会使用万德,彭博,财新,路透,慧博智能,大智慧等金融工具也是基本技能。但AI不能替代的是你的思考过程和逻辑判断结果,对信息的真假、优劣的判断是让你成为分析师而不是“工具”的重要分别。判断力或思辨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信息积累。一方面,央视新闻,各大财经网站,路透,雪球,各大研究机构公众号等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经常对日常事物进行关联性思考也有助你形成独立的逻辑。比如看到战争信息能判断出对黄金价格的影响,及其他贵金属的价格走势等。
持续的学习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比如你在国内做合规风控,就需要不断增加对合同法、金融安全法、反垄断、反洗钱等各方法律、制度、规章的学习,投资IT或者医疗这些持续高速发展的行业就要不断更新行业信息,持续做调研。拥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的热情对分析投资工作来说是重要且稀缺的。技能越多在金融行业中可选择的岗位越多。
第三个重要的能力是执行力。无论你脑海中拥有多么海量的信息、跟踪多么及时、判断多么准确,如果不能在投资结果中体现差异,那都没有意义。执行力包括独立的行业研究框架和研究手册、跟踪信息后及时写出的评价报告、对每一份财报的细节分析对比、跑遍全国各个省市每年几万公里的调研、与部门内外各位同事的实时积极沟通和协作、每一次担忧结果而生的丝丝白发和为每一场路演牺牲的日日夜夜等。不是每一个付出都有结果。但公平的是,不付出,绝对不可能每一次都有结果。
6.社交一词往往是业外人提及金融领域时常谈的话题,您也曾提及自己因与其他部门人员沟通不当而受影响的经历。那么在您看来,在金融领域,人际交往,沟通表达的软实力和自身专业的硬实力,孰轻孰重?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都很重要,最好两者兼具。就投研岗位来讲,对于客户,我需要让对方信任我,愿意把钱给我,并且相信风控合规我都做得很好。对于团队,我也需要让各同事来配合我做什么交易,方向、时间节点、标的、期限等信息,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当然,不同的岗位对你的软硬实力的权重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沟通表达也不局限于“说”。学会“不说”,听懂别人说的话,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沟通,在职场中都是很重要的。还有,越到高层,沟通表达能力就显得越为重要。
不仅仅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积极主动和坚持到底我都认为是很重要的素质。我个人比较喜欢跟既积极热情的,又有亲和力的,又比较专业的且对结果负责地人员去打交道。
7.很多声音说,金融行业的形势严峻,未来学习金融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对此您怎么看?我们应该如何破局?
我并不认为金融行业未来将衰落。它在美国存在了100多年,在我国还有很多待发展的契机。但是传统金融行业不一定是朝阳行业,他们吃进时代的红利后,如果跟不上时代变化是有可能被淘汰的,这是自然规律。相应的,会有新兴金融行业迎来机遇。所以要做出改变寻找机遇。
我看到的行业机会有很多。比如,随着国家金融高水平对外开发的不断深化,贝莱德、高盛、花旗等国际金融机构一直在国内建立独立分支机构,持续招聘拥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人才。国家监管部门也在政策制定、合规风控、项目审批、资质审议等多个领域逐年扩招新型人才。传统金融机构在海外业务拓展、财富管理领域以及风险合规、金融产品设计和推广、智能投顾、投资分析、科技手段等方面都在需要新型人才的加入。还有,国家深化金融改革也带来与金融相关的新的产业机会或新公司的设立机会,比如万德,大智慧等成批量的金融科技资讯公司,或金融风险合规风控管理软件服务商,ESG评级公司,数字金融公司,养老金融、科创金融公司等,都会在未来几年持续有高水平的人才需求。
3
导师金句
The Voice of Mentor
“认识自己的性格特质,了解自己优劣势,建立与真实社会的链接,积极缩小信息差。去寻找自己最适合的未来,不断学习、发展、改变。”
—范晓晶导师
THE END
>>>欢迎关注<<<
采访 刘昊飏 李柯仪 许杨苑鹂 张姝焱
文案编辑 李柯仪 刘昊飏
摄像 李柯仪
审核 许杨苑鹂 韩若扬
终审 杜爽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