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所作 必为精品——评论纪录片《颜真卿》兼议夏骏创作风格

文摘   音乐   2024-08-07 10:00   北京  



凡有所作 必为精品

— 评论纪录片《颜真卿》兼议夏骏创作风格


 云贵彬
作者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生处处长。退休后受聘担任首都师范大学科德传媒学院院长。


是中传的教授,但属语言学教授,影视不是我的“正业”。对于影视创作的了解,并非“术业有专攻”,而是属于“近朱者赤”的间接熏陶所致。回想起来,主要得益于我兼做过中传长达16年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管理工作,而影视创作和研究又是中传的主打学科专业,我是“无心插柳”式地走近其边缘的。在中传退休后,我又受聘担任了10年首师大独立学院科德学院下辖的传媒学院院长和两项赛事“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及“文化中国”短视频创作竞赛的终评评委工作,算是副业变成了正业。但总体来说,在影视创作方面,我还只能算是观潮者,而非弄潮儿,是食客,而非大厨。所以让我提供类似弄潮儿或大厨式的真正内行意见,我还是做不到的。

1990冬,夏骏导演(左)在纪录片拍摄现场


不过,我对夏骏总导演应是较为熟悉的。我认识他己近四十年。当年我是中传前身、北京广播学院的“外来和尚”,从吉大研究生院毕业,被分配到中传前身北京广播学院任教,兼职做语言文学部的研究生班主任。而夏骏就是当时的研究生。我年长夏骏十余岁,与之建立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我见证了他的成长和进步,也见证了他的辉煌业绩。其中最让人难忘的当然是他三十六年前推出的力作《河殇》。这部作品现在45岁以下的年轻人也许不太了解,有的当时尚未出生,有的虽然出生,但年齿尚幼,无法看懂。但我们这些过来人却知道,这是一部影响巨大、史无前例的现象级作品。开创了电视片的新样式、新纪元。当时,可以说,振聋发瞆,朝野关注,风行域中,远播海外。记得央视播放时,北京城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人们像追看当时流行的金庸经典武侠剧那样追看这部分集播放的电视片。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都是这部电视片,这都是中国电视过去从未见过的现象。

夏骏导演早期作品《河殇》被评为“影响世界历史的10部纪录片”第一名


此后,夏骏又在央视领导的支持下开创了“新闻调查”这个深度报道栏目,推出了一个个影响巨大的作品,使之成为央视的著名品牌。在他成为独立的制片人,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后,他又执导了《张謇》等弘扬中国文化的力作。这些作品因时空背景和传播渠道的不同,影响力与《河殇》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其思想深度、人文情怀却是与《河殇》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而在创作方法和手段上则更为丰富、圆熟,更为进步了。因此,我对夏骏导演有一个十六字的评价,那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凡有所作,必为精品。

《张謇》海报

点击可观看:纪录片 《张謇》(全集)在线观看


说到这部《颜真卿》,说实话,在观看成品前,我都不知这可以从何入手。因为颜真卿虽是历史文化名人,书法巨擘,连小学生都知道“颜体”。但是,他逝世已1240年,留存下来的,除了他的书法作品,就是一些文字记载,也数量不多,根本没有影像资料。做成剧情片,固然可以搞一些虚构,但做成纪实片,能怎么做呢?全部看完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应该说,纪录片《颜真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相信,凡是看过片子的都会真诚地为之点赞,打call。它为我们立体地完美地再现了颜真卿的风貌和生平,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经历盛唐和中唐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形象。让人不知不觉地被感染和感动。此外,我还有三点小感受:


1解说词写得特好,达到了准确鲜明生动古雅的高标,与画面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播讲者的声音基调运用和把握好,像颜真卿的书法一样,有雄浑厚重感, 与表达内容水乳交融。


2通过观影能得到不少冷知识。例如,颜真卿书元结文的碑,破例用左行书写,有对唐肃宗有亏孝道的讽谕之意,这是多数普通读者不会知道的。再如,颜真卿用了很多工夫编篡《韵海镜源》,为音韵学作出过很大贡献,也不一定为人所知。


3运用了隐喻的文学手法。例如,在颜真卿前往淮西招抚叛将李希烈失败,被李希烈杀害时,出现了一个所佩玉环跌地破碎的镜头,隐喻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人品。


作品之所以如此成功,我以为,是它对传统纪录片的表达手段有所突破和创新。它不仅综合运用了文献、田野调查、访谈、解说、音乐、舞蹈、绘画、戏曲等多种常规手段,还运用了剧情片的角色扮演(再现)手段。这一点或许有争议,但是,若要用影像再现一个中世纪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和贡献,这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对此,也许用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来更好地解释。她认为,所有的文本源于其他文本(文学的或非文学的)之间的互换之中。“互文性”包括有意识的借用或征用,也涵盖了每一种可以想像得到的无意识引用。“文本”如此,影像叙事自然也不例外。我以为,纪录片《颜真卿》的成功,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要提一点商榷的话,我想说,影片从头到尾一直有旁白解说,尽管解说词写得很棒,但是不是显得多了点,是否可以减少一点,以便进一步凸显影像叙事画面为主的特性?


此外,我对影片后面颜氏后裔追思颜真卿的场面略有疑惑,那就是他们挽幛和挽联上的字体用的不是颜体,是否用颜体会更能体现后裔对先人的追慕?



纪录片《颜真卿》海报



纪录片《颜真卿》评论文章集锦

点击可阅读:
势锋中正颜鲁公——纪录片《颜真卿》短评

工程师眼中的纪录片《颜真卿》

文胆·政声·血性—— 评五集文化片《颜真卿》


 END

责任编辑 | 和峰 王彬

设计制作 | 于歪歪 陈瑞

编辑助理 | 田永康 陈瑞

公号主办 | 北京中视星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以真实纪录形态 构建历史长河的影像博物馆

  以学术思想力量  解读文明历程的足迹密码图      

   

关注【思想现场】公众号

每周独家推介 有思想的纪录片

一流学者的深度访谈

扫码关注!--》
微信号 : xysxxc2020
联系邮箱:xiatv2020@qq.com



                        
《长江》全集                     

                                

《汉江》全集

                                
《秦淮河》全集 
                                
《读书的力量》全集 
                                
《颜子》全集
                        
《张謇》全集                    
                        
《沙元炳》全集                    
                        
《孔子母亲颜徵在》全集                    
                        
《川魂》全集                    
                        
《千年青城》全集                    
                        
《商於古道》全集                    
                        
《居住改变中国》全集 上                    
                        
《居住改变中国》全集 下                    
                        
《正道》全集     




思想现场
以真实纪录形态 ,构建历史长河的影像博物馆; 以学术思想力量 ,解读文明历程的足迹密码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