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紫气
编辑/东来
迪马股份退市,其中徐州股民吴先生的“豪赌”经历更是令人唏嘘不已,同时也为广大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迪马股份作为重庆的一家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曾经在市场上也有过辉煌的时刻. 然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却让迪马股份陷入了困境.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归母净亏损分别达到了20.54亿元、34.97亿元和36.51亿元,业绩的持续亏损让其股价不断承压. 不仅如此,今年5月上旬,公司还出现了经营性现金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债券“21迪马01”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首次发生公开债券违约,涉及债券托管量约3.26亿元.
为了挽救公司的命运,迪马股份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从1月到6月,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包括引入战投、增持护盘、申请重组等等. 1月16日,迪马股份发布业绩预亏公告后,股价持续走低,但在2月7日首次跌破1元线后,又曾一度重回1元线上. 4月24日,股价再度跌落1元线,随后回暖,然而4月30日,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亏损额巨大,5月6日复牌后股价跌停,再次来到1元线下,并持续了8个交易日. 在退市危机的边缘,迪马股份不断释放利好消息,试图刺激股价.
5月7日,控股股东东银控股披露与国资重庆江南城建签订《战略投资框架协议》,拟通过司法重整等一揽子重组推动企业脱困,消息一出,公司股价涨停. 5月13日,又与华润渝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同时表示控股股东及董事高管人员拟合计以3200万元 - 53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股价再次出现大幅波动,上演“天地板”行情.
6月7日,迪马股份与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安保、社区民生服务、城市物业管理和资产盘活等领域展开合作,并共同探索迪马股份资产重整事宜. 6月19日,控股股东重整申请获法院受理,上市公司第一大债权人可为控股股东提供增持资金,总裁罗韶颖也自愿启动增持计划.
然而,尽管迪马股份多方努力,却最终未能逃过退市的命运. 5月24日至6月21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交易类退市指标,上交所于6月21日下发了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并最终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7月31日,迪马股份发布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8月7日正式摘牌,结束了其在A股市场的上市历程.
在这场退市风波中,徐州股民吴先生的遭遇堪称典型的投资悲剧。吴先生炒股已有八年之久,但却一直未能找到盈利的方法,亏损累累. 一次偶然的饭局,让他听闻了迪马股份可能退市后被重组,股价有望翻数十倍的小道消息. 这个消息让吴先生如获至宝,仿佛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在退市前一天,他以0.89元的价格豪掷44.5万元,买入了50万股迪马股份. 他满心期待着重组后的股价能够一飞冲天,即使不涨数十倍,能涨个一两倍,自己也能大赚一笔.
然而,现实却给了吴先生沉重的一击。10月11日,迪马股份在老三板开盘交易,迎接吴先生的不是惊喜,而是噩梦般的连续26个一字跌停. 截至周五收盘,股价报收于0.31元,跌停板上仍有高达95万手的封单. 吴先生买入的50万股已经亏损了29万元,而且由于天天跌停,想割肉都无法卖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资金不断缩水,坐等血本无归.
吴先生的案例并非个例,在股市中,许多股民都曾因为轻信小道消息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小道消息、内幕消息层出不穷,很多股民往往难以抵御这些消息的诱惑,盲目跟风投资,最终陷入困境。事实上,这些小道消息往往缺乏可靠的依据,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即使消息来源看似可靠,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误导等问题。投资者仅仅凭借小道消息就做出投资决策,无疑是将自己的资金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一定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要被小道消息所左右,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同时,也要关注行业动态和企业基本面,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稳定业绩的企业进行投资,避免陷入类似的投资陷阱。只有这样,才能在股市中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避免重蹈吴先生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