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因赴瑞安芳庄乡尾垟下村吊唁娄老伯,我与同学欣然相约同行。彼时我正在老家呈岙,念及驱车前往需耗半小时,便毅然决定徒步前行。一路穿越门前山、垄降、蒋山、方岙头,终至尾垟下,全程 4 公里,耗时不足 2 小时。其间,古道景致恰似水墨画卷徐徐展开,实乃不容错过的奇妙之旅。门前山岭,往昔曾是行人往来的咽喉要道。此次从吴坑上行与主路交汇,距上次徒步仅两年,却已沧海桑田。昔日的山田如今多已荒芜,莫说水稻,就连青菜的一抹翠绿也难寻觅,唯见杂草丛生,路旁茅草在风中摇曳,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虽道路依旧可通行,然往昔的熙攘盛景已如梦幻泡影,徒留深深的寂寥,令人不禁心生感慨,唏嘘不已。门前山至蒋山的这条古道,呈南北走向,以石头精心铺就,踏步宽度在1至2米之间,全程约2公里。其历史与呈岙建村之时相近,悠悠千载岁月悄然流逝。昔日,它是村民们途经白山岭前往青田方山的唯一通途。我曾在这条古道上多次往返,播种时节,肩挑种子与肥料,奔赴番薯、稻谷、大麦、马铃薯和蔬菜的种植之地;收获之际,则担着累累硕果欣然归来。犹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年仅十岁左右的我,每逢周末便前往岩宕挑运烧砖的石头,每次二三十斤,虽工钱寥寥,不过几分而已,但一个半天下来能挣得一二毛钱,于当时而言,亦算一笔可观的收入。这一路上,最具特色的当属靠近蒋山的硐桥,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璀璨结晶,据说已近百年历史,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欲往方岙头,需从蒋山基督教堂上行,沿着公路抵达坳头,朝东前行约 50 米处(需留意,并非 5 米处,那里通往南坑),沿着鸡场外墙的横路一直走,下行至垭口,当地人称下高坪。此时择右侧下行(左侧也通往南坑)即可。此段路程不长,仅一公里有余,然名称众多且饶有趣味,若非熟稔之人,恐难明其义。下高坪之名,或许是相较于上方山坪而言。据该村书记娄荣文回忆,古时此处有大片平地,农忙疲惫之际,众人常在此休憩,亦是过往商旅歇脚之地。相传古时曾设有商店与茶亭,如今却已了无痕迹。如上驮路,路宽一米有余,因处于地势较高处而得名,它是连接方岙头与南坑的主干道,亦是古时村民前往青田等地谋求生计的必由之路。下驮路则是古道的另一段,为农忙时节的交通要脉。村内还有主干道上行路与下行路,亦是古道关键部分,大抵是以村落中心为界,向上的称上行路,向下的为下行路。这两段路已于 2022年铺设花岗岩路面,在传承古韵的同时,亦融入了现代的元素。行至方岙头,若前往尾垟下,百步岭则是徒步的首选。它位于岭边堂旁,因有一百多步台阶而得名,是连接方岙头与尾垟下的交通要道。目前,下高坪至尾垟下段等山岭已纳入环浙步道,路上有步道桩标,标志清新醒目,门前山岭、蒋山横路段因有人悉心打理而通行顺畅。若是也加装线路标志桩,则可确保行人无忧,畅行其间。方岙头村,坐落于湖岭镇西北,下临尾垟下,上倚蒋山。其村名源于四方环山的地形,呈四方形,此为官方诠释。另有传说,此地曾是方姓聚居地,环山抱岙,得名方岙头,后虽方姓外迁,村名却保留至今,似更贴近历史真相的幽微脉络。该村娄姓始祖的迁移史,据青山娄灵云先生考证:唐末,自河南原武避乱入福建长溪,后暂居瑞安矢石。后晋天福二年(937)迁郡城九曲里。九世孝庄公淳熙五年(1178)移居四都青山,为青山娄氏发族始祖。后十一世辅先公迁居娄山,十三世次子漆九公自宋端平元年(1234)从娄山徙居方岙头,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至今近800年历史。村中的娄氏宗祠始建于1828年,原址在村溪口祠堂下(现方岙头祠堂下山塘内),1889年迁至村东北龙井地,历经多次修缮重建,如今焕然一新。宗祠占地一亩有余,坐北朝南,木构建筑,二进加厢,由前厅、正厅各五间,两厢与天井构成,前厅有戏台,祠后有龙井,布局精巧,尽显古朴典雅之风。娄荣文提供
1943年,宗祠内创办方岙头小学,生源涵盖本村及蒋山、尾垟下、南坑等地。办学之初便有60余名学生,后因成效显著、人口增长,扩展至四个教室,100多名学生就读。直至1999年并入芳庄乡中心小学才停办。多年间,为村里培育众多优秀人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蒋山、尾垟下村的会计多由该村村民兼任,从该校走出的在职与退休教师达20 余名,浓厚的好学风如春风化雨,润泽着这片土地。古村古迹遗存颇丰,有明清古民居一处;富贵人家门台遗迹可辨,似在默默诉说着昔日的繁华;有3棵百年以上苦槠古树,堂前那棵树龄已达130余年,宛如岁月的守望者;有古法造纸的纸槽遗址,见证着古老工艺的传承与变迁。据村书记娄荣文介绍,下驮路边还有一处驻足亭遗址,相传该亭与下高坪茶亭是古代同一户富贵人家所建,供路人歇脚休息,并免费提供茶水。村里老人说年少时还能辨认驻足亭痕迹,如今只是一片草地,然乐善好施、助贫济困、互帮互助的好民风却如涓涓细流,一直流传至今。(石门台遗址 娄荣文提供)该村风光旖旎,有八景诗为证。据我的初中物理老师娄锡滔考证,该村有龙井清泉、西坳孤松、驮平夕阳、尾垟牧笛、坳岭樵歌、黄田春耕、跑园听莺、外屋夜月等八景,且每景都配有诗作。如“外屋夜月”一景在村口,是古人赏月佳处,有《外屋夜月》一诗描绘其景:“外屋三秋夜,荒墟极望情。一轮明月静,暗动旅人情。”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村口作为古人赏月佳处的宁静氛围,体现出古村的古朴与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之美。这里山水相依,风景如画,好学风与古韵味相互交织,恰似一首悠扬的田园牧歌,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尾垟下,于我而言并不陌生,记忆的丝线可追溯至六七岁时。彼时,随母亲前往周湾寻访郎中,途经尾垟下,因姑婆娘嫁于此,曾歇脚小驻。姑婆娘的热情好客如暖阳高照,两大碗粉干点心的美味至今仍在舌尖萦绕,成为童年难忘的一抹温馨。五年前,为强健体魄,与大妹夫俊弟也曾漫步于此,领略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这片土地,山路纵横交错,仿若大地的脉络,只要心怀热忱与毅力,便可肆意畅行。若向下而行,顺着石阶古道悠然踱步,便能抵达周湾。昔日,蒋山、南坑、方岙头、尾垟下的村民经此路走向湖岭,周湾与尾垟下的村民亦借此道往来于田间。倘若意趣盎然,可穿越余山古道,探寻金岗尖与瓯海泽雅的古韵幽情;亦可行于白山岭,迈向青田的山水画卷,开启一场与自然相拥的奇妙之旅。线路起点:导航至瑞安市湖岭镇呈岙村
【阅读原文】,预订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