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清淡溪镇,有一条既古朴宁静,又不失灵秀生动的千年古道——朱苔岭古道。古道全长5.44公里,起于丁岙村,经石角龙、江岙村,东坑村,终于永乐交界处鸭落洞背,在以前是乐清往永嘉的重要县道。据村里人介绍,古道最早的传说是黄巢手下的两位将军来此时修建,还在古道上留下了不少金银财宝,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
从丁岙村村口处出发往山里走,路边有指示牌标识朱苔岭古道的方向。穿过乡间小路到达起始处驿站,以此作为古道的正式起点,驿站新修不久,是一座中式长廊。穿过驿站走上古道,山路由不规则的石板平整铺设而成,石板两侧绿色小草点缀,两旁树林成荫,路的一侧有清澈的溪水在错乱成景的溪石间流淌而下,鸟声相伴,行来十分轻松。
开始的1公里多的路程颇有西漈景区龙街处溪涧山路的情调,较之更为古朴自然,想必到夏天的时候这里也是一处不错的避暑地。行走间抬头看古道山路曲折沿小坡而上,隐入树间,阳光倾洒,给人一种温暖的氛围。
又行不远,路右侧有一处新修建的木质亭廊供游人休息。据丁岙村“一肩挑”干部周桂珠介绍,去年在微改精提建设中,对步道进行整体提升,在古道的入口和出口建设综合驿站,配套生态公厕、停车场等,沿途增设修缮小景、廊亭、标识、观景平台、守山遗址等。另外,游客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古道沿途介绍牌上的“二维码”,就能立即对导览线路、景点介绍、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信息“了如指掌”。
在行走1公里多的山道后,遇见第一座“硐桥”,桥长约3米,桥身藤萝垂挂,给桥洞添了一条天然的“帘子”,隐隐露出古朴桥身,下方有溪水流过。穿过硐桥是一段上行路,路两旁小草整齐生长,如同铺就两条绿毯,透着精巧。越往上行,溪水随着蜿蜒山道或左或右,而抬高的落差有几处竟是平整的阶梯,溪水沿着层层下落,如同山间特意为之的景观小品。
耸岩
上行不远,左侧有一块侧立竖岩,立牌“耸岩”,村里人称其为“将军岩”,石头上还有王十朋刻字,细看可依稀辨认。耸岩对面还有一座“破碎岩”,传说两岩是黄巢部下名为“彳”“亍”两位将军的化身。传闻古道所在地是风水宝地,两位将军为争夺此处两败俱伤,死而不倒化身为岩。
过侧岩没多远就见到第二座“硐桥”,与前一座桥相似,藤萝密布,垂挂如帘。此桥下方有一方小小落瀑和一汪名为“喝水潭”的清潭。过桥没行多远又是一处驿站,虽经修缮,但石梁石墙均未改变,仅顶部加装屋顶可遮风避雨。随后一段路右侧山崖高耸开阔,绿树茂密,阳光洒下,树木和山色都呈现金色光辉,格外好看。
“新孺人街”
前方左侧有一小山坳,崖下有一处凹进去的山洞,传说此前有西乡新娘出嫁东乡,新郎来接,坐轿经古道至此处时天气骤变,天色已黑,考虑到安全问题,便在此停留休息,新人在此拜堂,后坐轿里过夜,轿夫们则夜宿一旁岩石凹陷处,此后,这地段被称“新孺人街”(也有称“新孺人间”)。
在村民提醒下,留意观察此处的山道设计,发现右侧山路有一些竖嵌的石片,这便是古时古道上的“护栏”。前方山路有一处向左拐角,在午后阳光照耀下,这里竟成了整条古道中最美的一段。转角遇见阳光,脚下石板与两侧杉树都透着耀眼的光芒,满目浪漫。过拐角处前方是新修缮的公共厕所,整体保留原石墙,和谐融入古道。
又行几百米,遇见第三座“硐桥”,这座“硐桥”是三座里最有韵味的一座。桥两侧的山路落差很大,在桥下方路段便能看到过桥的游人,桥旁有大树,行人过桥时如画中行走,据介绍这处也是许多美术生喜爱的写生之处。
此后山路走势愈高,呈“之”字行往上,很快就到达了朱苔岭水库,水库旁有一处观景台。水库里碧水如玉,其色彩绝不亚于九寨沟,水库旁几株芦苇摇曳,后方水波粼粼,愈觉惊艳。
随后路段两旁杉树越发茂密,阳光透过树林让金黄与墨绿相融,点点光斑洒落也是一种光影享受。
至此已离古道尽头不远了,上行路段的右侧还有一处新修驿站,听说原是一处乡间小学,废弃多年,去年开始改造修建。经过最后一个山坡,下坡时能看到杨岭公路,之后再慢行3至5分钟就到公路处。终点驿站设于路旁,此处可坐公交车回丁岙村,但班次不多,也可在驿站处打电话给村民,支付少许费用接送回村。
朱苔岭古道全程慢行大约2小时便能走完,脚程较快的达人只需个把小时就能穿越。整段古道道路平整,如今一路上驿站、厕所配备完善,游客能轻松游览古道风光。不妨择一日好天气,来朱苔岭古道与光影同行!三座古朴的石砌硐桥和水库是必去打卡点哦!
温馨提示
古道全程没有设垃圾桶,为了大家更好的游览体验,请在穿越古道时文明旅游,不要留下垃圾。
文/摄:乐清融媒体中心记者梁琳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