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海挑刺‖差强人意:正确使用率很难差强人意的一个成语

文摘   2024-08-04 12:50   云南  

成语,是经过长期运用和提炼而传承下来的形式固定、言简意赅的固定短语,是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宝贵文化遗产。

与一般性词语不同的是,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风格的典雅性等突出特点。

意义的整体性,是指不能望文生义,仅仅取其字面意思,而必须从历史的、整体的、结构的角度,掌握其完整含义。

结构的凝固性,是指成语的结构形式长期沿用而凝固下来,不能任意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也不能任意变动次序。

风格的典雅性,是指成语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典故,具有书面语色彩,风格典雅庄重。

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往往能收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之效。

然而,也有一些成语,常常因误读进而被误用。

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中,差强人意是误用率很高的一个成语(未知能排进误用成语的前三否?)。很多名家名作,在使用这个成语的时候都栽了跟头。

这里略举两例: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奕訢敢于作新思维,并利用手中的权力有一些新振作,今人作对照比较后更能体会到此中的可贵,尽管奕的新振作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又是多么的差强人意。”(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三联书店2022年10月出版,第266页。)

“在1880年代,德国还是个新兴国家。军事工业上,克虏伯大炮经过普法战争的洗礼已经名扬世界,造船业却还在成长之中。光绪初年,李鸿章在赫德等人的鼓动下,在英国购买了一批中小型军舰,但使用效果差强人意,他遂将目光转向德国。”(姜鸣,《秋风宝剑孤臣泪——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续编》,三联书店2020年1月出版,第255页。)




差强人意,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含褒义。在典故原文中,为汉光武帝刘秀表扬大司马吴汉时所用。

这两本书中对这个成语的误用,显然是望文生义的结果,没有追根溯源,了解其原本的指涉,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除此之外,另有两点需要在此一并作个交待。





其一,文中所选例子的图书,皆为三联书店出版,作者也都较为知名。这并非刻意找名家、名出版社的茬,恰恰从中透露出至少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笔者对于三联书店情有独钟,藏书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三联书店,可谓爱之深、责之切,三联书店的编辑们量能体谅在下一二。另一方面,史学名家、名出版社的编辑都在这个成语上栽了跟头,亦可说明此成语非常容易用错,不可不慎,对此进行一番说道也很有必要。

其二,写这篇小文,在百度查阅茅海建教授的资料时,搜到了其因涉2022年7月性骚扰女学生案件,被判决七个月徒刑,缓期两年执行。必须说明的是,小文无意就此事件蹭什么热度。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理解是“学术的归学术,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


读者诸君,如此交待,未知差强人意否?

阅读重在内省,写作需要围观。期待关注并转发。

问题意识、“抬杠精神”与家国情怀——阅读苏力随感
阅读的美丽与哀愁
漫谈消防职业话语体系
演员的自我修养——浅析人生需要具备的六种基本能力
李焕英、达叔与三婶

听雨轩随笔
好读书,不求甚解,随心随性即可;偶作文,唯愿通达,于事于功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