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中的高适,从乞丐到逆袭封侯,连李白也高攀不起,真实的高适的实力究竟有多恐怖?

文摘   2024-11-20 18:45   广东  


关注我的你,是最善良的!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高适一事无成?





高适一直考到40多岁,都未曾中举。这个年纪搁现在别说企业了,公务员都超龄了。高适却仍然一事无成,正当他自怨自艾的时候,李白出现了。从讨饭乞丐到逆袭封侯,真实的高适究竟有多励志?


01

不想摆烂的高适

704年高适于渤海县出生,他爷爷是安东都护高侃。本来高适能有个很好的家境,可惜他爹不争气,将祖业都给败光了,高适是一点光都没沾到,家里能给他提供最好的帮助,就是一壶清茶几本旧书。
高适20岁那年,不满足于当前的平淡,带着几个铜板当起了京漂。按照高适的设想,凭着他的才华只要一到京城达官贵族家的offer一定会如雪花般飞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适到了京城后,根本没人搭理他。
那时候地下室还不能出租,
掏不起房租的高适只能去便宜的宋城定居。
为了填饱肚子,他不止要亲自种地,闲暇时还会钓钓鱼、要要饭,这样才没把自己饿死。
这种日子持续了8年,8年后高适觉得不能再继续摆烂了,便提着剑游历去了。游历了几年,高适觉得他又行了。意气风发地参加科举去了,结果生活再次教他做人。

02
边塞诗人高适
参与打战的高适诗人的吼声是震耳欲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因为经历过边塞的生活,所以高适感触很多。从而促成了盛唐的边塞诗派。
据说高适不受当时的达官贵人欢迎,毕竟谁愿意被人写诗讽刺呢?至此,属于高氏命运的齿轮并没有转动起来。他是最落魄的官三代,穷的只能去讨饭,他是盛唐诗人草根逆袭的典范,从乞丐一路升职加薪甚至封喉。
公元704年高适出生在沧州渤海县,家里穷的叮当响,年少时甚至穷到要靠乞讨过日子。高家以前可风光着,高氏祖上也曾经富过,他爷爷高侃是唐朝名将,
是整个唐朝高家的荣耀巅峰。
但之后整个高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到了高氏这里,家族根本没有一点以前的样子。所以说高氏确实是草根,祖上的官一点他是没沾到。
公元723年,高适20岁,人穷志不穷。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怀揣着梦想,来到繁华的长安城,开始了流浪生活。希望能被人赏识一好工作。
但结果并不如愿,高适根本没捞到个一官半职,没钱的他只好游荡在梁宋等地。之后在一个不仅物价房价很低,连PM2.5都很低的宋城定居了。高适靠种地和钓鱼赚生活费,偶尔也去街上要要饭,他一头扎进了农民生活,胸怀大志苦苦等待着新的机遇。
唐朝开元十九年,高适28岁。不想继续摆乱的他决定仗剑西行。公元734年春,高适在返回家乡的途中写下了诗“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读书读了十年啥也没捞着。
公元735年,32岁高适参加了科考,如同十年前那个刚来到京城的少年一样,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结果还是一样,命运的齿轮还是没有转动。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一穷二白,没车没房也没存款。公元738年,高适35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轰动文坛的边塞诗,“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公元745年,高适在睢阳偶然遇到了从洛阳过来旅游的一对文坛李白和杜甫。那一年高适40岁,李白44岁,杜甫33岁,李白刚被唐明皇赐金放还,杜甫科举落地,三个人都没学历没功名没工作,三个倒霉蛋凑在一起实在是同病相怜,相见恨晚。
他们三哥俩一起白天喝酒写诗骑马打猎,夜晚畅谈人生理想,感情好到不行。公元747年,隆冬时节大雪纷飞,高适和李白、杜甫分别之后,在河南睢阳城内遇到了董庭兰
董庭兰当时52岁,是个琴师,也丢了饭碗,在长安混不下去了,背着一把古琴四处流浪,途经睢阳的时候,在一家小酒馆里和高氏见了一面,两个失业人士都一事无成,同病相怜,在桌上畅谈,一把鼻涕一把泪。
高适还写了一首诗安慰董庭兰《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首诗看起来是在安慰董廷岚,其实也是高适在安慰自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但是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公元748年,高适46岁的时候,终于得到了张九龄弟弟的赏识,推荐他做封丘位,一个芝麻官,负责当地的治安和税收。一入官府深似海,他虽然也只能成天对着领导卑躬屈膝,但他依旧没有忘记理想。
公元750年高适47岁的时候,他在居庸关的黄土上,留下了怀才不遇的三首感叹。
公元752年高适最终还是在49岁的时候选择了辞职。但是没想到辞职之后,命运突然给高适开了个后门。公元753年,刚刚辞官不久的,得到了梁秋的引荐,被哥舒翰邀请成为了参军,并一起前往了当时军事前线河西。哥舒翰名气很大,当时的朝廷红人,很欣赏高氏,于是不断提拔他。
公元755年末,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高适,奉命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潼关是长安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安禄山久攻不下,用各种计策引诱哥舒翰出战。哥舒翰就是不上当闭门不出,安禄山着急,这边唐玄宗更着急,盲目命令哥舒翰主动出击,导致全军溃败,哥舒翰被俘。
高适向玄宗陈述了战败的原因,又对时局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玄宗一看这小子行,就让他去辅佐太子李亨。不久后李亨登基为唐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平定了永王叛乱。
高适的老朋友李白就惨了,这哥们一口气写下了11首永王的歌,结果成为了他参与谋反的罪证,被捕入狱了。
审时度势的高适并没有帮他,两人也因此绝交了。
公元760年,高适57岁的时候改任蜀州刺史,在公元764年,高适61岁的时候被晋封为渤海县侯,成为了盛唐唯一封侯的诗人。
公元765年正月,高适离世,享年62岁,回顾高适的一生,从乞讨生活到做官封侯,他经历了漫长的折腐,可谓是大器晚成,困顿窘迫之时依旧乐观努力,功成名就之时依旧沉着稳重,成为唐代唯一一位凭军功封侯的诗人,所以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关键是永不言弃,因为该来的总会来的,你只要不忘初心,学习高适的死磕精神,命运的女神总会眷顾你一次。

03
《长安三万里》的高适和李白
高适生活的年代,适逢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数年后,吐蕃大军入侵西南,情况危急。被称为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高适,50岁以后因安史之乱崭露头角,才取得功名。
高适和李白第一次相遇,是在两人20岁出头,高适的祖上有点名望,但是如今已经家道中落,好在高适习得一身好枪法,在高室前往长安追求功名的路上,和李白不打不相识。
李白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在唐朝再有钱商人也是下等人,永远不可以参加科举。虽然可以走被举荐这条捷径,但是说到底依然是出身问题,纵然才华横溢,李白依然被拒之门外。
黄鹤楼中年少轻狂的李白本想题诗一首,但是当他看到崔昊的黄鹤楼后,大受震撼。
后来,高适来到扬州再见李白,李白带着他前往裴将军家赴宴。门口见到疯疯癫癫的张旭,看了吴道子作画悟道了。后来,女扮男装的裴十二和高氏的剑枪对决,着实精彩。裴十二是个才女,他继承了裴家的所有剑法精髓,却因为是女儿身空有才华无处施展。
后来,李白被玉真公主赏识,加上贺知章的推荐,43岁那年被召进宫中,飞黄腾达,功成名就的李白,当然不会忘记自己几十年的好友高适。一封《速来长安找我,速速速》的书信让高适再次来到了长安。
再次跟随高适的脚步,我们见证了李白人生最辉煌的时期,胡姬跳舞助兴,李白和一众诗人在一根平和木上饮酒作诗,作不出来的就会掉进下面的酒池作为惩罚。
李白在长安开了那么多场派对,王维从来没有参加,王维也开了不少表演,同样没有李白的身影,两位顶级诗人虽混同一个圈子,却老死不相往来。李白狂放洒脱,自已快活,不拘小节的性格的确和王维格格不入。不过同样性格内敛的高适,却和性格截然相反的李白成了挚友,但是当收到李白的信才来到长安的高适见到李白后,喝得醉醺醺的李白却问他为啥突然来长安了?的确有伤到高适的心。
李白的性格是不适合官场的,李白作为历史上公认的政治小白,在长安短短两年,就做出了一系列荒唐事。
职场失意的李白,带着小迷弟杜甫再次找到了高适。原来仕途失意的李白,决定走上修仙之道。随着一首《将进酒》,将整部电影的气氛烘托到最高潮。
李白和一众诗人酒后踏水驾鹤升天,拨云见雾,众人飞进天宫和玉皇大帝举杯畅饮,一幅一幅梦幻的景象扑面而来。
高适后来赴十年之约,放下身段前往哥舒翰帐下当将帅身边的长书记。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高适屡建军功,被提拔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而李白沦为阶下囚。
高适和李白的故事,是文人们波澜壮阔的一生的缩写,也写下了大唐从盛转衰的全过程,或许如今的我们,不会记得他们立下的功绩,但是他们的诗歌却流传千年。

数字化转型室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