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周
文化放大镜🔍栏目带大家
探索了纯阳观里“石碑的秘密”
一起“找人物、认楹联、寻宝藏”
挖掘宝藏餐厅和茶院
全方位地云游了一遍纯阳观
禹帝宫
新津的文化符号,不止纯阳观。
象征新津太平场辉煌商业史的黄州会馆、东方禅意与西方美学相结合的知美术馆、传承大禹文化和见证湖广填川史的禹帝宫……每一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都是新津千百年来文化精神的载体,蕴藏着新津人的根和魂。
接下来,文化放大镜栏目将继续带大家寻根新津文化,挖掘历史文脉,展现“不一样”的文化图景。
本期,让我们走进
位于新津中学内的禹帝宫
在这里“看见”大禹文化
以及那段“湖广填四川”的历史
第五篇
藏在新津中学里的禹帝宫
百年禹帝宫
一段湖广填川史
在新津南河与西河交汇处的新津中学校内,禹帝宫静穆且端庄地矗立于此。
整座宫殿修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清嘉庆六年(1801年)进行修缮。历史可考的建筑有禹王大殿、万年台、观戏楼、接客厅等,200多年过去了,现存仅有禹王大殿与接客厅两个建筑单体,由于禹王大殿屋面用绿色翡翠琉璃瓦铺饰,也被称之为绿瓦殿。
从右往左为接客厅和绿瓦殿
禹帝宫是“活着的历史”,也是探究我国古代建筑实物资料。
宫殿内,青砖黛瓦,古韵悠悠,雕梁画栋,设计精致,展示着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美学。
据新津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禹帝宫大殿为典型的宫观建筑,建筑集石雕、木雕、砖雕于一体,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典范。
大殿内部,梁架将南方的穿斗与北方的抬梁有机结合为一体,满足了大殿对内部空间的要求,而建筑与庭院空间景观的和谐统一,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造诣。
禹帝宫大殿绿瓦殿
禹帝宫的修建,和百年前的那场湖广填四川史息息相关,更与神话传说大禹治水遥相呼应。
据史料记载,清初湖广填四川,大量湖广移民来到此地,在此休憩耕种,由于靠近河边,屡有水患侵袭,于是民众积资修缮河堤,并建禹帝宫祈求庇佑百姓,减少水患。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百姓消灾解厄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而禹帝宫建造完毕后,新津的气候果然平静了许多,洪涝灾害也确有减少,百姓也在此安居乐业。
后来,清禹帝宫成为了湖广人会馆所在。1937年1月,禹帝宫捐予新津县立初级中学以资办学。
1981年10月,新津县人民政府将此殿宇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成都市列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4处楹联
刻在石柱上的历史
禹帝宫的主殿,曾供奉着大禹石像,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禹石像不在,而接客厅和禹王宫大殿的石刻楹联完整无缺,它们是刻在石柱上的历史,在碧瓦朱檐间传承着亘古流传的大禹治水和湖广填川故事。
接客厅正门
步入禹帝宫,映入眼帘的便是接客厅前一幅幅寓意深刻的楹联,门前一块大牌匾,上面刻写着《新津赋》,由新津中学退休教师曹汉澄所作。
从接客厅继续向内走,来到主殿绿瓦殿,一根根石柱上同样刻写着对仗工整的楹联,前后相加,整座禹帝宫共有石刻楹联14处。
绿瓦殿石柱楹联
这些楹联以文字为内容,以书法为载体,装饰着建筑、表达着情感,传承大禹治水文化的同时,也记录着湖广填川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来看看这些楹联
你能理解它们的意思吗?
八年於外辛苦备尝永奠洪荒水患
千载以还平成同庆难忘疏凿神功
点击查看
↓
楚蜀相连桑梓迢遥依帝德
江山如故烟云缭绕护宸居
点击查看
↓
同兹江汉炳灵人文蔚起
俨若衡湘在望风景新开
点击查看
↓
以上,只是禹帝宫内14处楹联的一部分,宫内的楹联,或是歌颂大禹治水之功、或是赞叹新津山水之丽、或是感慨“楚蜀相连”之情,从300多年的历史中款款走来,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绿瓦无言声自远,泽被后人永流传。
从清代建成至今,禹帝宫虽历尽沧桑而屹立不倒。如今,它已然成为新津的一种文化象征,其所代表的大禹精神和新津人敢拼敢闯、不畏艰难的“新津精神”不谋而合,润泽着一代又一代新津人。
新津
有一座藏在老君山脚下的美术馆
美术馆与自然有机相融
建筑空灵寂静,动静相宜
将东方禅意与西方美学相结合
下一期
我们将走进
知美术馆
领略美的艺术,探寻文化秘密
不见不散~
记 者:周小橙
编 辑:郭 箐 简润佳
审 核:雷浩然
编 委:任 武 李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