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塞尔维亚匈塞铁路”海外社会实践专题(三): 中塞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见证中国实力的引领世界

文摘   2024-10-24 15:32   浙江  


社会实践 | “塞尔维亚匈塞铁路”海外社会实践专题(三) 





中塞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见证中国实力的引领世界


项目背景

      围绕学校“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为深入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2.0”,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第五期“致远”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行动计划的支持下,国际校区聚焦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世界担当”的拔尖创新人才。2024年,国际校区重点围绕“一带一路”上的核心枢纽,开展赴“一带一路”沿线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团队介绍

“一带一路”沿线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团队,以雅万高铁和匈塞铁路为出发点,从教育、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无限未来。

塞尔维亚实践团队作为该项目团队的分队之一,开展“塞尔维亚匈塞铁路”专题社会实践。


学科交叉:团队成员学科背景多元

专业覆盖机械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等,以多元学科视角开展社会调研。


互利共赢 共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ics, IIPE)是一个专注于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安全问题和经济发展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47年,该研究院最初作为塞尔维亚外交部的智囊团,为国家的外交政策制定和国际事务提供支持,曾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参与了不结盟运动的建立,并为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筹备会议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研究院设有五个主要研究中心,每个中心专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研究领域,包括欧亚研究中心、欧亚-大西洋研究中心、邻国与地中海事务研究中心、国际法与经济学研究中心以及“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这些中心涵盖了从亚洲、欧洲到美洲,以及中东和北非等地区的广泛问题,研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

研究院院长Ivona、Aleksandar教授与“一带一路”中心主任Katarina等接待了实践团师生并开展座谈交流。

Katarina主任对实践团的到来表达了烈欢迎,她表示:“你们也看到了我们的经济合作进展顺利,在几个月前习近平主席访问之后,这种合作已经提高到最高层次。正如这一合作的标题所说,这是“新时代的中塞命运共同体”。这个表述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谈到了共同体,还谈到了共享的未来。”

随后双方关于“匈塞铁路”项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展开了探讨,实践团成员苏嘉源询问了匈塞铁路贝诺段的建成对塞尔维亚人民的影响,Aleksandar教授表示:“实际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十年前建设匈塞铁路这个想法出现时,很多人对其是否能实现持怀疑态度,但它现在已经成为现实,成为塞尔维亚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个人角度来看,因为我妻子是诺维萨德人,她的家人在那里,所以她可以去探望家人,或者我的孩子可以在半小时内见到他们的祖父母。”这不仅是地域双边经济合作中塞尔维亚与匈牙利的重大成功,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塞尔维亚和中国的重大成功。”

实践团成员邓安琪接着谈到关于中塞双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看法,Aleksandar教授说道:“可以说2009年是这种新合作时代的起点。当时,塞尔维亚面临着许多挑战,2009年的战略伙伴关系非常重要,随后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对塞尔维亚的兴趣。你们看到了泽蒙大桥的建设,这是第一个中国在塞尔维亚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16年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塞尔维亚是这次合作的一个转折点,不仅是将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还极大地推动了更多中国公司来到这里。当习近平主席今年访问时,因为他只选择了三个国家进行访问,分别是法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这对塞尔维亚来说是极大的荣誉。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塞尔维亚是第一个采购中国武器的欧洲国家。从2009年到2016年,现在我们达到了“新时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水平,这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塞交流

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历史悠久的城市——诺维萨德,实践团前往诺维萨德孔子学院与孔院院长陈秀及任教老师等展开座谈交流。在交流中,陈秀院长介绍了诺维萨德孔子学院的发展及办学特色,该学院坚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结合不同任课老师的特长,如舞蹈、剪纸等,来开展不同类型的课程,结合送课下乡,将课融入多样活动中的方式吸引当地民众参与。诺维萨德孔子学院课程以茶文化为中心特色,重点向学生推广中国茶文化,以茶文化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以独特的展现方式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任课老师着重关注中塞文化差异,在充分尊重塞尔维亚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培养。

实践团成员通过一对一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当地学员的学习动机、学习体验以及他们对中塞文化交流的看法。通过这些交流,实践团成员不仅感受到孔子学院在塞尔维亚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也获得了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新见解。



实践团成员感想


王逸凡

在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中塞文化的深厚联系。孔院老师的热情接待和学生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让我倍感鼓舞。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芮萱

在交流中,学院的教师们解答了我们关于塞尔维亚人民对中华文化兴趣的增长及教学中遇到的挑战,尽管语言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但塞尔维亚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正不断上升。这次交流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交流在国际合作中的桥梁作用,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将为中塞关系的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邓安琪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诺维萨德孔子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在坚持知识文化教育的同时,实现了与塞尔维亚人民心灵与情感上的交流与支持。有位老师说,“我们有些学员来上课,比起获得知识,其实更多的是想来这感受情感和心灵的陪伴”,她在聊到她的学员时,脸上笑意盈盈,似是在谈到一位老友,她侃侃而谈,只要是有关学员的,就连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她也能说上许多,她与她的塞国学员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与纽带,孔子学院则是切实将这些桥梁与纽带与一个个现实的人勾连的重要场所,“文化的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


苏嘉源

在诺维萨德的孔子学院,我们领略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塞尔维亚的影响。通过与教师和当地学生的交流,我们探讨了孔子学院如何传授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并讨论了这些文化交流对塞尔维亚的意义。这次访问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效果。


图 | 徐轶颖 王腾悦

文 | 王逸凡 王梓轩

图文编辑 | 徐乐琪

校对 | 屈子轩 王蕊

责任编辑 | 叶晨晨 徐轶颖



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学生事务部

SHaining国际





通知|新闻|服务|导引|交互

空·


SHaining国际
发布国际校区学生动态信息,方便学生获知校园文化活动咨询和各类通知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