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聚巧藏珍——中国活字印刷史系列活动

文化   2024-10-08 17:53   北京  

聚巧藏珍

中国活字印刷史系列活动


印刷术无疑是中国古代先民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而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可谓是中国印刷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革新了书籍的生产方式,更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活字印刷技艺源远流长


活字印刷是将预先制作的阳文、反文单字字模按需检出,有序排列并固定在底盘上,刷墨后反印于纸上。与雕版印刷技术相比,活字印刷用“排版”代替雕刻,一批字印刻好后可排出任意内容,节省了逐页雕刻的时间,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


活字印刷的技术和原理,最早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由此可见,宋人毕昇以胶泥为材料制成泥活字,每字刻一个字印,用火烤硬,再做一块铁板,表面涂松脂、蜡和纸灰等合成的药品。印刷时,先置一铁框在铁板上,框中摆满活字,就火加热,待药品稍有镕化,再用一平板压在活字上面。药品凝固后,活字便如砥石一般平整。书中还记载,用铁板两块,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更互用之,十百千本,瞬息可就,使得批量印制书籍得以实现。


(宋)沈括撰《梦溪笔谈》元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中华再造善本》)



活字印刷技术的改进发展


自活字印刷技术问世以来,一直与雕版印刷并行使用,虽不如雕版之流行广泛但也未曾中断,古人们不断探索用多种材质制作活字,不断完善和改进活字印刷技术。


清晚期木活字印具

无锡博物馆藏


元朝初年,民间曾发明用金属铸模浇字,制成锡活字,用铁条穿联成行,嵌到范型里。后世还有铜活字、铁活字、合金活字等铸造印书的记载。木活字因价廉、易制,在活字印本中运用最广。元代科学家王祯将木活字印刷从制作、检字、排印到保管各工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首次在其所撰《农书》中翔实地记载了技术方法与工艺流程。他发明的轮转排字法和检字法,即字印按韵排放在可旋转的木盘中,摆印者旋盘取字,即所谓“以字就人,按韵取字”,实用易行,对后世活字印刷的应用普及发挥了重大作用。


(元)王祯撰《农书》 明嘉靖九年(1530)山东布政司刻本

南京图书馆藏(《中华再造善本》)


活字印刷的书籍在明清两代所有增加,并且在清廷官刻中登峰造极。清康熙、雍正年间,陈梦雷、蒋廷锡奉敕纂修《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并铸铜活字100多万个摆印65部,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活字印刷工程。乾隆间,皇帝赋予活字雅名“聚珍”,内府出版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使用了25万余只枣木活字印刷,主持者金简将木活字印刷的方法和程序作了系统的总结,编纂为《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


(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清雍正内府铜活字印本

故宫博物馆藏


(清)金简撰《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武英殿聚珍版印本

故宫博物馆藏



活字印刷技艺远播海外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不仅为中国的印刷史带来技术上的变革,也对中国周边地区乃至欧洲的印刷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4世纪末朝鲜李氏王朝建立后,积极刊印汉籍,喜用活字印刷法。在筹备活字印刷之初,太宗设立“铸字所”即专门负责活字铸造与印刷的机构。日本称活字为“一字板”。德川家康开府江户后,曾刻木活字10万余枚,耗时12年印制大藏经6000多卷,世称“宽永寺板藏经”。


(宋)朱熹撰(朝鲜)正祖李祘选《御定朱书百选》正祖十八年(1794)朝鲜内阁活字刊印本


法国印刷史专家古斯曼(Gusman)认为,中国的活字技术在蒙元时即从中亚地区传到欧洲,欧洲的早期木活字受到了中国的影响。15世纪,德国人约翰·古腾堡(Johann Gutenberg)在吸收了中国活字印刷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机,由此开启了现代印刷的篇章,被西方被誉为“活字印刷之父”。 



活字印刷技术的现代转型


清朝末年,西方商人、传教士将带有中国基因的现代印刷技术输入中国。此后大量的报刊、书籍、海报等,大都采用石印、铅活字等西法印制。直至20世纪70年代,铅活字印刷机仍是我国书报业最主要的技术手段。


《新华日报》印刷厂的工人在用铅字排版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铅印技术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中国的印刷行业迫切需要与世界同步,进行技术革新,北京大学王选教授研制出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和激光照排技术,它实现了排版印刷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标志着我国印刷业实现了从“铅与火”迈向“光与电”的历史性跨越。

《汉字信息处理(1979.7.1)》报道 第一张用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输出的中文报纸



古往今来,活字印刷术在书籍制作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2010 年“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世人目光再次聚焦这个古老的技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与魅力,古籍文献馆特别策划了“聚巧藏珍——中国活字印刷史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将邀请多位专家学者为您深入解读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文化影响。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丰富的参观、体验活动,让您亲身体验活字印刷的魅力。



第一期活动预告

主题: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简史


时间:2024年10月11日(周五)14:00-15:30


地点:中华经典传习所


内容:梳理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和技术优势,探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鉴赏古代活字印刷精品。


活动嘉宾:马学良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


参与方式:识别/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参与活动。


*后续精彩活动,敬请关注北京城市图书馆小程序


首都图书馆
读者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