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小姐姐(三)

文摘   历史   2024-07-10 07:41   山东  

作者:子贤

书接上文。

说完必要的知识点,我们再回到古文中。这段古文的大意就是齐庄公攻打完莒国,得胜班师回朝的路上,在郊外遇到杞梁的妻子。看见逝者家属后,齐庄公马上令人向杞妻吊唁。杞梁的媳妇可不是普通没有见识的妇人,看到此景不仅拒绝了官方吊唁,还没好脸地斥责齐庄公,大概内容即如果我老公有罪,那就不劳烦国君来吊唁了。如果没罪,开吊的地方就应该在我们自己家里,家中还有先人留下来的几间草屋,也不需要您惦记着。没有必要在荒郊野外吊唁杞梁来羞辱我们,我们不接受!

在当时只有卑贱、犯罪的人才受郊外吊唁,而对于身为齐国大夫又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的杞梁来说,这郊外随便一吊唁就是对他的侮辱,所以他媳妇拒不接受还甩脸子给齐庄公。听到这,齐庄公意识到是自己鲁莽了,这事没经过大脑。于是赶紧安排妥当去杞梁家里吊唁,给予死者应有的礼遇。

事情到这如果结束了,顶多算是一个耿直小媳妇坚守原则不畏王权、为亡夫争取名誉和权益的事,在这里看不到一丢丢跟哭倒万里长城有任何联系的地方。

大家好!左边的是阿甘,躺在床上的是阿甘他妈。我就是阿甘他妈的巧克力。
就像《阿甘正传》里那位身残志坚的残障人士阿甘他的妈咪说的那样,人生就像一盒口味各异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事情的后续发展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有关续集的内容,《左传》里没有说,但是西汉有位叫刘向的老先生,写了一部《烈女传》,将后续的故事给我们交代清楚了。

原文在书中《卷四贞顺传》里的《齐杞梁妻》一篇中,篇幅太长,我就将白话直接说给老几位听。

话说齐庄公吊唁完走后,杞梁的媳妇把杞梁的棺木运往坟地。在途中,她想起自己无儿无女,没有朋友也没有五服之内的亲戚,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于是在城墙边停了下来靠着丈夫的灵柩哭泣。哭的是天昏地暗、哭的是肝肠寸断,直哭的路过的人也暗自垂目。就这么没黑没白的哭了十天后,“库擦”一声,她身边的城墙连带城门楼子倒了一溜。这个情况现在想来,城墙有可能就是豆腐渣工程,你要是从旁边路过,兴许还遇不到。这杞梁媳妇在那待了十天不走,就赶上了。很大程度上就是巧合。毕竟如果哭就能墙倒房塌的,那战国七雄就什么都别干了,雇一帮老娘儿们跑到对方国家敞开哭就得了。但,当时没这么多科学观念的人们看到的就是这个女人哭了十天,然后墙塌了。

杞梁的媳妇也不傻,看到这情形撒丫子跑了,心想这事说不清楚,所谓三人成虎。大家伙都看到你哭完之后墙倒屋塌,不跑等着赔啊!这小媳妇一路跑到坟地,等安葬完杞梁,她坐在坟堆旁想到:“我能依靠谁呢?妇人必须有所依靠。父亲在就依靠父亲,丈夫在就依靠丈夫,儿子在就依靠儿子。而我如今上没有父亲,中没有丈夫,下没有儿子。内无所依,外无所靠,死了得嘞!”于是她投淄水而死。

故事到这就算全剧终了。这个算得上事故的故事和《烈女传》这书本身都带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在今人看来这结果的确够雷人,雷得外焦里嫩。但在当时来看,杞梁的妻子这么做是正确的、是符合当时主流价值观的、是又贞又顺的楷模,要不怎么会归入《贞顺传》里呢。

故事的合理性咱们就说到这。细心地老几位一定发现了这里面有哭倒城墙的情节出现,这个就是后世孟姜女哭长城的第一稿剧本了,属于基本款。后世的各种演绎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

要说由哭倒齐国的城墙和城门楼子转变为哭倒长城,这是因为到了故事完善阶段的明朝,人们对修补长城已经颇有怨言所以才如此映射时局,那这个“哭”又为何而来呢?还是原先那句话,为什不是踹,或者找雷神的锤子来这么一下?

而且战国七雄一共七个,再算上春秋那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扒拉算盘数也有百十来个国家,怎么这事就偏偏拽着齐国的大姑娘不放呢?

归其原因,还不是因为齐国的小姐姐们“善于歌哭”嘛!

这话由何说起呢?

(这事不算完,且听下回分解!)


围炉夜话
生活不易,来这歇歇。“正经”的不说,说的也不太“正经”。我姑且说着,您慢慢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