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辑】一部感天动地的创业史——四川三线建设重大历史成就回顾||朱艳林

政务   2024-10-02 08:03   四川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一部感天动地的创业史
 ——四川三线建设重大历史成就回顾

朱艳林

三线建设从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作出决策,到2006年调整改造基本完成,前后共约42年, 分为大规模建设和调整改造两个阶段。大规模建设阶段从1964年至1980年,投入资金 2052亿元,建设了几千个项目。调整改造阶段从 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21世纪。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重大事件。在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形成过程中,借鉴苏联卫国战争和国民政府抗战的历史经验教训,四川凭借战略大后方的独特优势,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重视,成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乃至中心,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经过三线建设, 四川建成300多个以国防科技为主的企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胜利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在我国西部纵深地区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腹地的目标。三线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四川省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潜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四川落后局面, 促进了四川跨越式发展,也助推了四川交通体系、现代工业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完善。

1

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防工业和科研基地



四川是三线建设期间全国国防科技工业投资最多的省份。经过10多年的三线建设,至1985年,国家在四川共建成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研究院所及其配套单位150多个。

从行业产业看,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体系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航空工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职工人数占全国同行业的10%以上;航天事业在四川建成新的卫星发射中心;建成适应航天、航空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军用船舶工业从无到有,在四川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军用船舶工业生产基地;核工业领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先后成立,使四川的核能研究、生产、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从技术装备看,三线建设时期,四川国防科技工业拥有了前所未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许多高新技术,拥有飞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可进行多种空气动力试验的风洞设备, 大型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和国内唯一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等先进、尖端的设备装置。

从科研力量看,到1985年,全民所有制科技人员总数达54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2.1万多人。在全部科技人员中,工作在国防科技工业和事业单位的各类科技人员近7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万多人,占45.7%,比全省民用机械工业拥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高出1倍多。

经过三线建设,四川的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一个行业和门类较齐全、技术装备较好、科技力量较强,多层次、多形式同生产结合较紧密的科研体系,成为中国战略后方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2

成为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



在四川工业建设进程中,三线建设时期是国家投资最多的时期,四川作为新兴工业基地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在这一时期形成。1966年至1980年,四川建成投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213个,是三线地区最多的省份。在各工业部门中,国防科技、冶金、电子、化学、机械、建材等发展最快,生产能力有很大增长,不少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中所占比重显著上升,大大提高了四川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

三线建设在四川建起军工、冶金、机械、电力、原煤、电子、建材、天然气、化工、医药、核工业、航空、航天、发射基地、铁路等行业和产业,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水平、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三线建设大大改善了四川经济产业结构,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64年的46%,到1978年提高到64.5%,形成以工业为主的格局。通过三线建设,四川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自贡、泸州为中心的川南盐化工和天然气化工基地,以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为中心的电子、重型机械、发电设备制造工业基地,成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电站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之一、四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五大钢铁基地之一;机械工业,形成了重型矿山和工程机械制造、机床工具制造、汽车、仪器仪表、农业机械等较完整的体系。

3

众多新兴工业城镇崛起



四川三线项目布局,在严格按中央“靠山、分散、隐蔽”选址方针基础上,紧密结合四川特殊的地理、气候、交通、经济等因素,大多依托原有城市和新建城市、城镇,主要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襄渝等铁路干线和长江、嘉陵江、渠江等河流两岸展开布点。在1965年至1978年的14年间,除重庆、成都、攀枝花、自贡4个当时的省直辖市布有许多大中型骨干企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点、各有侧重的工业基地外,还在12个专区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70个县、106个点上布局了包括民用工业和国防军工在内的三线建设企业。这种“大分散”“小集中”的项目布局,在促进成都市、重庆市两大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城市及城镇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工业基础,并推动这些城镇的发展,进而促进四川城市体系的成型。

到1980年底时,四川省辖11个地区、4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7个县、9个县级市、2个自治县。1983年后,四川增设泸州、德阳、内江、乐山、绵阳、广元、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宜宾、眉山、资阳、雅安14个地级市,实行市领导县的管理体制。同期,全省60余个城镇也获得较大规模的改造,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到1986年末,四川省建制镇达687个,其中人口5万以上的镇30余个,另有未设镇的工业点60余个,城镇平均密度高于全国,成都平原成为全国五大城镇集聚群之一。由此足见, 三线建设对作为四川省城市发展基础的工业城镇完成了一次再造。

4

交通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



三线建设时期,国家不仅对成渝、宝成、川黔三路进行了改造(其中宝成线于1967年至1975年进行电气化改造,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还新投资建设了两条重要省际铁路干线——成昆线与襄渝线,其中成昆线是中国第一条全线一次采用内燃机车牵引的一级干线。

大动脉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其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线路跨越6个县(市),途经45个车站,长达367公里,为成昆线全长的三分之一。铁路通车还带动了地方交通发展,到1980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公路通车里程达6978公里,比1961年增加了2倍多,全区通公路的区和乡分别达到89.8%和67%。交通状况的改善,使凉山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的条件有了根本改变,对于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对于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三线建设,四川在传统农业生产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科研、生产能力,成为能源大省、工业大省、科技大省,尤其突出的是军工科研生产能力, 这为后来的建设与发展、为建设新时代战略腹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与优势。

三线建设对四川省的影响是根本性、长远性的,其具体体现在六方面:一是为四川现代化建设奠定强大经济基础与潜力;二是为四川建设发展提供大量科技和人才支撑;三是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交通条件;四是为促进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积聚重要力量;五是为四川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宝贵经验;六是为四川实施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打下坚实根基。四川的治蜀兴川战略能取得巨大成绩, 也是因为有三线建设奠定的物质基础、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文章

1.【特稿】总量连上台阶 结构优化升级——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2.【特稿】75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3.【特稿】为民族复兴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建设成就综述

4.【特稿】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新中国成立75周年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5.【特稿】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三成

6.【特稿】75年来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5.1倍

7.【特稿】数说中国丨75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8.【特稿】向着科技强国加速迈进——新中国成立75周年科技事业发展综述

9.【特稿】打造新动能 释放新活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服务业发展成就综述

10.【特稿】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新中国成立75周年法治进步成就综述

11.【特稿】数说中国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

12.【特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新中国成立75周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综述

13.【特稿】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新中国成立75周年社会事业成就综述

14.【特稿】向着农业强国加速迈进——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三农”发展成就综述

15.【特稿】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数量已破千万

16.【特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17.【特稿】一个村庄的75年——绵阳北川石椅村的75年

18.【特稿】数说中国丨我国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19.【特稿】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

20.【特稿】汇聚共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21.【特稿】画好团结奋进最大同心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22.【特稿】数说中国|75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23.【特稿】数说中国|75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8倍

25.【特稿】长江、黄河,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声音
26.【特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一

27.【特稿】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 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坚定——新中国成立75周年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28.【治蜀兴川】“数说四川75年”新闻发布稿
29.【特稿】数说中国丨75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30.【治蜀兴川闻】75秒看四川75年经济社会发展
31.【文艺】大型纪录片《一九四九》今晚播出

32.【特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二
33.【论坛】《人民日报》刊发中国社科院院长高翔文章:勇开历史新天地
34.【特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数说四川75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75年来四川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35.【特稿】雄途致远通千里 砥砺大道国运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

36.【特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三
37.【特稿】同心奔赴美好前程——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成就综述

38.【论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刘同舫
39.【特稿】民族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实
40.【特稿】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41.【特稿】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42.【美丽中国】70多年前,他们立碑盟誓

43.【特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四
44.【特稿】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新中国成立75周年水利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45.【特稿】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五
46.【特稿】为民族复兴尽责 为人类进步担当——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外交成就综述
47.【特稿】“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纪实
48.【特稿】今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任平
49.【特稿】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

50.【出版资讯】歌颂伟大祖国 礼赞锦绣四川——四川省地方志办策划出版《巴蜀史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
51.【特稿】今天,请记住这些闪亮的名字
52.【特稿】治蜀兴川七十五载  奋楫笃行铸就辉煌——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

53.【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54.【特稿】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55.【特稿】75年,有多远?

56.【特稿】曲青山:新中国75年的光辉历程和历史启迪

57.【治蜀兴川】你好,这里是四川!

58.【治蜀兴川】75秒看四川75年——人均GDP

59.【特稿】任仲平:光明之路 正义之路——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60.【特稿】新华社社评: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61.【特稿】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六

62.【特稿】为世界进文明 为人类造幸福——新中国贡献世界的历史逻辑
63.【特稿】75年,奇迹如歌!
64.【特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65.【特稿】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66.【特稿】志载盛世守初心 鉴往知来续华章——地方志忠实记载四川75年的发展历程与光辉成就
67.【国庆特辑】喜庆祖国华诞 礼赞锦绣四川
68.【国庆特辑】《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张军锋
69.【国庆特辑】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背后的历史故事
70.【国庆特辑】数说四川75年
71.【国庆特辑】定格瞬间,致敬守护国泰民安的他们
72.【国庆特辑】相册里的国庆节‖邓训晶
73.【国庆特辑】国庆颂‖衡澜
74.【国庆特辑】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
75.【国庆特辑】人民日报社论:壮阔的行进  光明的前程——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
76.【国庆特辑】迎新生“让我新诗独唱” 得解放“个个精神酣畅”——黄炎培为新政协奔波‖李家俊
77.【国庆特辑】国庆诗词合辑‖何刚毅 易铁强 唐泽雨 任学路 黄成平 李殿仁 鲁霞 吴苏 张振海 聂树平
78.【国庆特辑】国庆诗词曲赋合辑

79.【国庆特辑】为什么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那些值得铭记的问号和数字
80.【国庆特辑】75年,奇迹如歌!

81.【国庆特辑】影像记录:1949 年10月1日全国各地庆祝新中国成立盛况
82.【国庆特辑】我爱你,中国!

83.【国庆特辑】天安门巨幅标语谁写的?开国大典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84.
【国庆特辑】中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85.【国庆特辑】四川省21个市(州)75 年发展变迁
86.【国庆特辑】一部感天动地的创业史——四川三线建设重大历史成就回顾||朱艳林
87.【国庆特辑】我指挥了开国大典的军乐演奏‖罗浪
88.【国庆特辑】写在第七十五个国庆节‖杨平
89.【国庆特辑】祖籍四川的龙云投奔新中国前后‖董绍元
90.【国庆特辑】散曲【正宫•小梁州】联章八首‖顾建德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朱艳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处二级调研员)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方志四川
直笔著史记盛世 问道彰善启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