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小董问我一个问题:你工作的动力是为了什么?
于是我俩展开了长达近一个小时的探讨。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工作的目的其实就是多赚钱,做过服务生,做过销售、微商、还卖过旅游票,带过团。一方面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大学学的内容确实没什么大用,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其次是就是想早点挣钱。
后来来北京漂泊,其实刚开始在大连没发现更好的工作,大部分是销售再不就是行政类,这不是我喜欢和想要的,就来了北京,当时来北京人也是比较蒙圈的状态,没人辅导,自己没有渠道。啥都不懂。
凭借着网络上搜集到的不成体系的面经,就开始海投面试了。当时找了一个多礼拜,用自己浅显的认知对工作排了个优先级,选择了一个自己小时候比较感兴趣的教育行业。
当时的想法是工作的时候多挣一些,就可以在放假的时候多去一些地方,刚开始那几年,除了出差,一般国庆,清明、五一这样的假期我都会去别的城市玩耍,就算已经连续加班了一个月,我也要出去玩。
我是一个物质上欲望极低,比如衣服我也不要求买名牌,我觉得样式好,料子好,适合自己就好,但是比较追求个人精神层次的自由,所以我工作努力从个人方面来说其实是为了未来精神层面的自由。现在脱离职场自己做事情也是,想要精神层面更自由。
有的人的幸福可能就是来源于外在的影响,比如家庭动力,他觉得孩子吃的好那就是自己努力的动力,有的人是物质方面的影响,比如自己想要工作挣钱,买lv包,买大吉普,而有的人工作的目的想挣钱给自己整容。有的是想给自己看病。
上面无论是哪个动机,都会触发自己自主的动力去做事情。
当然现实是,普通人这边一辈子都不可能完全自主,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被要求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上班的时候被分配和不想一起工作的人一起共事,在自己优势并不明显的时候,不自由的现象很正常。
作为一个初入社会的小青年来说,其实就是刚开始接受现状,然后再去想办法跳脱这种现状。
不要总说没办法,别逼我,我只能,不得不这样类似的词语,把这些视为这是一次让我成长的机会,我可以,我能,这是我的责任,先从自我身上改变自己对这件事的不安情绪,从情绪上重新认识这些外在的非自由时间变为我能控制,我能选择。
不要说我改不了,我做不到,我不行,我无能,说的久了,自己心里就信了,自己就是不行。如果是别人这样说你,那你就远离她,因为他们的每句话其实都在伤害你的自尊心和打压你,次数多了,你的动力就没了。
有人说化压力为动力,但是也要分是什么压力,有的压力会让你窒息,抑郁到自我封闭的。
现在很多人说,想要财务自由,多少钱算自由呢,无论是古代地主还是现代富豪,你发现那些富人也是有很多也是心灵空虚的,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很多钱,但是从内心上他们并没有真实富足。
听说过一句话:富养女。
听画面意思很多人以为是要给闺女很好的物质生活。
在我看来是富养女儿的心,比如她的见识、她的谈吐,她的意志力,她的决策力。让她能够有面对挫折的底气和自主做决策的勇气。
你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呢?(不妨想一想,从自我角度出发,非外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