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复杂!中俄宣布!

职场   时事   2024-09-30 12:18   山东  

一、中俄联合巡航:北极生命线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

【央视新闻】9月29日报道,近日,中俄海警舰艇编队在北太平洋公海执行联演联巡任务。编队根据联合国大会46/215号决议和《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公约》,依法对作业船只进行检查,积极维护北太平洋公海渔业生产秩序。其间,编队还进行了联合搜救、联合损管救生、联合搜索违法船只等演练,展示了双方高效协同配合能力。

【荣茂观察】

这场行动背后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军事演习,而是两国在海洋安全领域深度合作的标志,更是中俄在北极地区地缘政治布局的关键一步。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北极冰层加速融化,曾经遥不可及的北极海域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北极航道,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正在悄然改变全球贸易的版图。

相较于历史悠久的苏伊士运河航线,北极航道,尤其是“北极海路—白令海峡—鄂霍次克海—日本海”这一黄金水道,不仅能将中欧间的海上距离缩短三千至四千海里,还将成为全球贸易与能源运输的重要通道。因此,这对于中俄两国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北极并非中俄的“独角戏”。美国早已意识到北极的战略重要性,近期已与加拿大、日本等盟友加强在该区域的军事部署,试图通过联合行动来增强对北极的控制力。在白令海峡的另一侧,F-22、F-35隐身战机时刻待命,弗吉尼亚级、俄亥俄级、海狼级核潜艇,以及某些国家的AIP潜艇,也在北极海域频繁现身。未来,尼米兹级、福特级航母也有可能部署到该区域。这些潜在威胁迫使中俄不得不通过联合巡航来展现海上威慑力。

如今,中方出动的055型万吨大驱和052D驱逐舰,以及俄方派出的无畏级大型反潜舰,正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向外界表明:我们有能力、有信心维护这条通道的安全。

更为关键的是,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下,中俄的这一举动是对西方“代理人战争”和“灰色地带战术”的有力回应。特别是在南海争端持续发酵的情况下,这种“两手都要硬”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为了确保中俄两国在资源和战略通道上的主导权,更是为了让外界清楚地认识到,北极的博弈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中俄的联合巡航行动不仅仅是在北极海域的一次合作展示,更是两国面对外部压力、挑战现有秩序的一种强硬姿态。北极,这个曾经是冰封的边缘地带,如今正逐渐成为全球博弈的核心战场。而中俄的行动无疑为这一博弈拉开了序幕,向外界宣告:无论是资源争夺还是战略通道控制,中俄都已经站在了前沿。

二、外交部回应黎真主党领导人遇袭身亡:敦促当事方特别是以色列立即采取措施推动局势降温

【中国新闻网】针对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遇袭身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9月29日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高度关注有关事件,对地区紧张局势升级深感担忧。中方反对侵犯黎巴嫩主权和安全的行为,反对和谴责一切伤及无辜平民的行动,反对任何激化矛盾导致地区局势升级的举动。中方敦促当事方特别是以色列立即采取措施推动局势降温,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甚至失控。

【荣茂观察】

中国外交部以一种罕见且直接的方式,明确向以色列发出了警告。这一立场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觉,促使拜登政府迅速向以色列施压,敦促其在击毙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后不要进一步于黎巴嫩发动地面行动。显然,这种紧急的外交互动揭示了美以关系中存在的微妙变化,尤其是在内塔尼亚胡政府可能固执己见的情况下。

中方的声明中,反对以色列的语气尤为突出,明确表达了多项反对意见,并特别强调了对以色列的关切。这一表态并非空穴来风,几天前以色列军方误炸了中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附近的区域,中方随即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发出强烈谴责,称之为“闻所未闻、令人发指”。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是对以色列行为的反制,也透露出中方对当前局势的不满。

与此同时,解放军的火箭军成功发射了一枚东风-31AG洲际导弹,这被外界视为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明确信号,警告他们不要进一步加剧全球动荡。在此背景下,中方的警告不仅仅是对以色列的施压,更是对美国及其在中东的战略布局的反制。

中方对冲突的具体表态显示出其对局势发展的清晰判断:将主要责任指向以色列,而非以往那种相对模糊的“有关各方”表述。这种转变意味着中方不再容忍以色列的单方面军事行动,视其为地区不稳定的主要推动者。中国不仅在中东地区部署了052D驱逐舰等海军力量,还在北太平洋及阿拉斯加附近进行军事部署,显示出其在多个区域的战略布局。

西方媒体报道称,东风-31AG导弹的发射可能只是中国展示军事力量的开始。未来,中国可能还会采取更多行动,比如通过海军核潜艇发射巨浪潜射导弹,或利用轰-6N轰炸机进行空基导弹发射。这一系列举动将进一步体现美国在核威慑战略方面的衰退,令美国在中东及亚太地区的战略退出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对于拜登政府而言,当前局势的复杂性直接关系到其外交政策的成败,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美方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国际局势的变化,更包括国内外对其对以色列立场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如何处理与以色列的关系,将极大影响其在中东的战略地位,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影响力。因此,美方急于对以色列施加压力,确保局势不会进一步失控。

总的来看,中国的外交举措及其背后的军事战略,反映了其对国际事务的日益重视和参与,也凸显了美国在全球事务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在这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各国如何应对彼此的战略动作,将成为未来局势发展的关键。

三、俄罗斯重拳出击,日本“入常”梦碎

【腾讯新闻】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近日公开表达了对联合国安理会扩员问题的立场,明确指出不赞成将德国和日本提升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强调了对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国家的坚定支持。

【荣茂观察】

随着全球权力格局的重塑和大国博弈的加剧,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愿景似乎正越走越远。在2024年联合国大会期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表态再次为日本长期以来追求的“入常”梦想增添了新的障碍。

俄罗斯之所以反对,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西方国家已经占据了三个席位。如果日本再加入,将使得安理会的力量天平进一步向西方倾斜。这对于俄罗斯等非西方大国而言,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安理会的权威来自于其成员的多样性和平衡性,而不是成为西方国家的“发声平台”。俄罗斯的此举实际上是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发出的挑战,向全球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对于西方主导的多边机构改革,俄罗斯不会轻易接受,更不会容忍其权力被进一步侵蚀。

另一方面,俄日之间的领土争端和二战历史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中的顽疾。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积极响应美国的号召,对俄罗斯施加经济和政治压力,使得俄日关系降至冰点。此外,日本国内的政治倾向也引起了俄罗斯的担忧。近年来,日本政坛频频传出“修宪”之声,意图改变“和平宪法”,重新获得军事自主权。这种言论和行为在俄罗斯眼中被视为“军国主义回潮”。

尽管面临俄罗斯的阻力,但西方国家的支持并未减弱。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表示支持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成为常任理事国。然而,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依然存在。法国的提议虽看似公正,但是否真的愿意让出更多权力,依旧是个问号。特别是德国和日本的加入,可能意味着西方阵营在联合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这与全球权力向非西方国家转移的潮流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入常”的呼声虽高,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在战后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始终受到限制。与德国不同,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缺乏深刻的反思,这使得其在东亚地区的形象难以得到邻国的完全认可。更何况,中国和俄罗斯两个现有的常任理事国都对日本的历史态度和地缘政治意图持怀疑态度。只要中俄任何一方对日本持反对意见,日本入常的前景都将遥遥无期。

总之,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如果日本不能正视其与周边国家的历史问题,并继续充当西方战略的棋子,那么其“入常”之梦或许将永远停留在理想的彼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和务实的措施,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展示其对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承诺。

-----------------------

觉得不错请分享


荣茂观察
原“THLDL领导力”。作者:李荣茂,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THLDL大课堂、清大领导力创始人、原清华大学领导力创办人、资深投资人。站在中国立场分析国内外政经走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