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你知道吗?一场超过10万亿元的经济大迁移正在悄然发生!不是投资,也不是贷款,而是地方财政的“生命线”——转移支付。
先说清楚,转移支付到底是干啥的?
简单来说,就是财政把一部分钱集中起来,再根据各地需求重新分配。可以想象成,家里一个兄弟挣钱多,另一个兄弟开销大,父母把钱平衡一下,让大家都能过得去。
不过,这可不是“扶贫”或者“撒钱”,而是有一套严格规则的资金调配。比如,有些地方负责给全国供电、输煤、运粮,这些都是消耗本地资源的“战略任务”,那补贴就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谁拿得多?
来看数据,四川今年拿了6184.89亿元,首次超6000亿元,比去年多了302.36亿元,成功坐上第一把交椅;河南和湖南也分别拿到了5335.67亿元和4425.7亿元,比如2023年增加240.46亿和177.93亿。
这3个省份为啥拿得多?有三大原因:人口多、基础设施需求大,经济发展还在“爬坡期”,再加上它们承担了重要的国家战略功能,比如粮食产出、电力输出等。
另外,获得转移支付超4000亿元的还有湖北(4272.69亿元)、河北(4062.17亿元)、黑龙江(4037.93亿元)3个省份。超3000亿元的有云南(3944.38亿元)、安徽(3931.72亿元)、广西(3788.87亿元)等10个省份。超2000亿元的有陕西(2925.23亿元)、吉林(2605.99亿元)等5个省份。超1000亿元的有广东(1991.22亿元)、江苏(1860.53亿元)、福建(1596.67亿元)等8个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9个省份出现调减,北京减了201.24亿元,然后是吉林,减了162.14亿,另外山西、辽宁、上海、广东等也都不同程度的调减了……其中江苏调减最多,“减”了250.55亿元。
这是不是说江苏“吃亏”了?
其实并不是。江苏的经济实力强、财政收入稳定,自身造血能力很强,不需要太多“外援”,调减是合理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凭啥我努力赚钱,别人拿得更多?”
其实,这背后有更深的经济学逻辑。
像“西电东输”“北煤南运”这种跨区域调配,往往是非市场定价。比如西部地区送电到东部,但电价低,地方就吃了亏;所以财政补贴不仅是必要的,还是推动全国资源均衡发展的关键。这就像一个团队里,有人负责跑市场,有人专注后勤,资源调配好,整体效益才能最大化。说到底,这是为了整个经济盘子更稳、更大。
拿到转移支付的地方确实能缓口气,比如用来还债、建基建、补贴民生,这些都挺重要。但“输血”归输血,长期还是得靠“造血”。如何用特色产业吸引投资?如何激活本地经济潜力?这些才是根本。所以,少纠结“蛋糕大小”,多琢磨“蛋糕怎么吃”,这才是决定未来的大事儿!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