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新华日报》
2024江苏乡村产业振兴论坛在南通通州举行 ——
党建引领多元赋能,“产业旺”带动“乡村兴”
一侧是稻浪飘香的万亩良田,乡村直播间带火“家乡味”,“农机秀”展示种田“科技范”;一侧是各界嘉宾纵论乡村产业振兴,凝智聚力探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新机遇……
10月25日,2024江苏乡村产业振兴论坛暨南通通州基层党建“深根工程”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践交流活动在南通市通州区举行。论坛首次走出省会南京、来到南通市通州区,开进田间地头,以“党建引领 改革创新 多元赋能”为主题,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共同探寻以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律。
晒场直播带货,农村“根深叶茂”
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万亩良田粮食晒场上,江苏乡村产业振兴论坛会场外,一间“色香味俱全”的助农直播间在阵阵稻浪稻香包围中“开麦”。
“香味浓郁,口感软糯,跟白米粥一起简直是绝配……”镜头前,一名胸前佩戴党员徽章的主播热情地向大家推介通州特产“新中腐乳”。当天,通州区启江村党总支书记周冬梅搭档徐庄村党委书记周建滨、五接社区党支部书记夏慧直播带货,短短一个半小时,三人默契配合,轮番登场,带来十余件地产好物,吸引近两万人在线观看。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村集体经济如何发挥带头作用、创新发展模式?通州区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2022年以来,通州区把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工作,实施基层党建“深根工程”、“党建强村、双百倍增”计划。
南通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雷表示,他们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将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其中通州区就是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板块之一。数据显示,去年,通州区44个集体经济收入不足75万元的村中,33个摘帽“准薄弱村”,减幅达75%。今年前三季度,通州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均增长15.28%,“百万村”比上一年同期再增加28个。
当日会上,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宣传普及基地发布主题调研报告:《组织“深根”,富民强村——通州高质量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
调研组认为,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南通市通州区以“组织起来”的优势扛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形成三级书记共抓集体经济的良好态势、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的多元路径,为其他地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有益参考借鉴。
整体实力不足、内生动力不足、政策保障不足等是困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普遍问题。对此,南通市通州区实施的基层党建“深根工程”书记项目,通过夯实组织“主心骨”、提升组织“内驱力”、发挥组织“聚合力”、筑牢组织“支撑点”、选优组织“雁阵群”等一系列做法,激发了全员的干劲。
南通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张建华表示,在“深根工程”统领下,全区大力实施“党建强村、双百倍增”行动,出台“十条举措”,畅通“村企联建”“镇资村管”等一批增收新渠道,举全区之力打一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攻坚战。今年上半年,全区207个村(涉农社区)总收入达1.58亿元,村均超76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可持续性收入占比、投资收益分别同比增长14%和41%,数量质量双双迈上新台阶。
“科技+人才”,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当日活动现场,机械化设备田间收割,助农主播推介特色农产品,新农人们纷纷拥抱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用创新的思维、技术和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们牵头发起组建生态农业技术协会,为农户提供培训,辐射带动周边21个村、30家农业合作组织、2700多户村民共同发展经济作物,亩增效益3000多元。”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通州开心田园生态农场孙春梅介绍。
不仅是农业生产,在运输、销售等农业上下游,也有一批“头雁”在引领产业发展。在会上发布的“2024江苏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金雁奖”名单中,曌诺(上海)冷链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南通市强村启程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副理事长杨雷铭,通过带领企业与合作社、村、镇合作共建农副产品基地,实现了产销对接;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上港社区在党总支书记付中理的带领下,以草莓为优势主导产业,稻米、水产、经济林果为特色产业,带动农产品销售1.5亿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会上,通州区发布乡村振兴“千名人才”计划——到2026年底,吸引1000名左右各类人才奔赴“希望的田野”。南通市通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施骁毅表示:“通州区将接续用力,不断激发人才活力,让‘希望的田野’翱翔起更多强农兴农助农的‘人才雁阵’。”
积蓄人才“活水”,凝聚专家智慧。现场,南通市乡村产业振兴“强村红智库”正式揭牌,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二级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宋洪远,中国经济年鉴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经济报告》杂志主编杨良敏,江苏省委原副秘书长,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胥爱贵等三位专家被聘为南通“强村红智库”专家。
乡村产业振兴,关键要靠“科技芯”。江苏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处长顾军发布了江苏省农科院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他介绍:“南粳58、南粳505、南粳9108、南粳46……江苏水稻食味品质育种‘南粳’的多个品种,已经在全国累计推广超过6000万亩,增产稻谷超300万吨,为农民增收逾200亿元。”
为让科研成果转化在田间地头,会上,江苏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与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及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当地企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土特产”变“金招牌”,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
“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培育新质生产力。”宋洪远在会上指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各地应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发展急需为导向,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业兴,百业旺,是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把“土特产”变成“金字招牌”,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升级,江苏一批乡村振兴“生力军”脱颖而出,以自身转型升级激活当地“一池春水”。
会上,江苏亚夫农业科技集团、南通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钟山宾馆集团江苏钟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满满、江苏省兴化经济开发区、中共南通市绿色能源强村兴农委员会、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世昌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泗洪县绿康洪泽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脱颖而出,获评“2024乡村振兴示范单位”。
为了助力更多通州“土特产”走出去,会上,江苏省苏合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南通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新华日报社财经传媒中心进行了《通州“土特产”推介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希望聚多方合力写好“产”字大文章。
乡村沃土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中国农业银行南京分行、平安产险江苏分公司、江南农商银行、紫金农商银行、兴化农商银行、泰兴农商银行、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弘业期货、鼎程能源乡村振兴慈善信托等单位获评“2024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典范”。
中国平安集团驻江苏统管党委书记,平安产险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朝晖告诉记者,为支持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通产业帮扶“最后一公里”,他们分别从品牌打造和助农协销两方面着手,落实消费帮扶。其中充分利用自有平台“平安好车主”“平安好生活”及2.49亿平台用户资源,今年以来助农协销已超100万单,协销金额超2000万元。
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乡村振兴业务部、农村保险事业部总经理陈立纯介绍,他们作为江苏省政策性农险的主要承办主体之一,服务江苏政策性农险已整20年。2023年公司为66.28万农户次农户提供了超过378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4.55亿元,受益农户数16.57万。
同样,中国农业银行南京分行着力在信贷资源上向县域优先倾斜,截至2024年9月末,县域支行贷款余额393.94亿元;兴化农商银行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兴村易贷”落地,目前已成功向辖内9家美丽乡村建设有限公司发放“兴村易贷”贷款共2091万元,投放资金惠及6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预计助力村级集体年均增收1642.99万元;泰兴农商行以泰兴四分之一的贷款份额投放了全市近40%的普惠类小微企业贷款、55%的普惠类农户贷款和100%的普惠类困难户贷款,至8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212.27亿元。
活动最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正式启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看新景”全媒体采风行动,将动员媒体力量深入乡村一线,用生动的笔触和鲜活的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新变化、新成就,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