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证券公司反洗钱监管处罚分析
特邀作者
一、反洗钱监管处罚概况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4年证券公司及相关人员因反洗钱收到行政处罚罚单共9份,其中机构均为百万级罚单,个人从1万到7万不等。
1.从处罚机构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具反洗钱罚单3份,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出具反洗钱罚单6份。
2.从处罚对象看,反洗钱处罚全部为“机构+个人”的双罚制,共涉及3家公司(均为证券公司总部,不涉及分支机构)和6名个人。
在个人的罚单中,人员包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4名)、业务部门负责人(1名)、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1名)。
3.从处罚原因看,涉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8份,涉及“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7份,涉及“与不明身份的客户进行交易”的4份。
二、反洗钱监管处罚特点——个人处罚力度加强
在2020年至2023年的监管周期内,中国人民银行对代表性的证券公司实现执法检查全覆盖,适用新的处罚裁量基准进行查处,反洗钱监管处罚力度持续高压。其中,对于个人责任的处罚力度在不断强化,责任追究不局限于合规条线,更要考虑业务条线、信息技术条线履职是否充分,引导金融机构理顺三道防线分工协作机制。同时,人员处罚层级也在不断提高,由部门负责人上升至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效提升高管层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推动证券公司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加强反洗钱资源分配,破除反洗钱工作的机制性障碍。值得注意的是,在某证券公司受到处罚案例中,虽然公司本身收到处罚,但未对合规管理条线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说明监管在执法检查处罚过程中,对合规部门履职情况予以考虑和认可。
三、反洗钱处罚原因与缺陷分析
2024年证券公司反洗钱处罚原因仍集中在客户身份识别(8份,占比42.11%)、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7份,占比36.84%),以及“与不明身份的客户进行交易”(4份,占比21.05%)。上述情形也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履职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分析可能存在如下缺陷:
1.内控机制建设
(1)反洗钱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2)反洗钱内控制度不够细化,与业务融合不足
(3)业务部门职责不明确,对承担的反洗钱职责认识不清,存在履职缺位或不充分
(4)反洗钱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2.客户尽职调查
(1)客户尽职调查处于“形式合规”,停留在身份识别的基础阶段,未建立持续尽职调查机制
(2)涉及外部风险事件的重新识别及时性和有效性不足
(3)高风险客户强化尽职调查不到位
(4)未以客户为单位开展客户风险等级划分
(5)与丧失主体资格的身份不明客户进行交易
3.可疑交易监测与报告
(1)可疑交易监测模型缺乏足够针对性和适应性,犯罪类型设置较为单一且更新延迟
(2)可疑交易模型空转,符合预警规则的交易未被预警
(3)可疑交易甄别分析不到位,未能充分识别并准确认定可疑交易和行为特征
(4)部分可疑交易报告关键要素信息缺误或无交易记录支持
四、工作建议
新《反洗钱法》全面升级反洗钱工作要求,强化反洗钱监督管理,提升反洗钱处罚力度,对金融机构的履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在后续反洗钱工作中进一步关注:
1.提升对洗钱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基于风险”的工作方法是反洗钱的基本工作原则,新法进一步强调反洗钱措施应当与洗钱风险相适应,注重风险管控与金融服务之间的平衡,因此机构要加强对洗钱风险的识别评估,“基于风险”优化反洗钱资源配置,根据客户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尽职调查措施。
2.加强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新法明确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内控相关问题纳入行政处罚范围,极大提高了对内控建设的要求。金融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应在《反洗钱法》及有关配套措施颁布后及时修订,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并根据自身风险管理需要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