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集团·通师三附】探观察之美,寻习作之径——通师三附语文“立学课堂”教学研讨系列活动(十六)

文摘   2024-10-19 11:41   江苏  

探观察之美

寻习作之径

通师三附语文“立学课堂”

教学研讨系列活动(十六)

岁序常易,时盛岁新,聚力前行,征程再启。为进一步践行新课标理念,推进“立学课堂”改革,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0月15日下午第一课,三年级组袁佳颖老师执教了亮相课《搭船的鸟》第一课时,三、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听课研讨。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袁老师围绕单元主题——观察,融合习作要素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学生通过细致观察翠鸟的外形,感受翠鸟的美,并深刻体悟、迁移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


在执教亮相课之前,袁老师精心筹备,细致打磨教案。通过多次试上,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此期间,校长邹一军、副校长王苏栋、三年级备课组长徐子涵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对教案中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与推敲,使教学方法更加得当,重点更加突出,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在课堂中,袁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四个任务,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聚焦翠鸟的外形描写,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总结出从总体到局部、抓住特点、运用修辞手法来刻画翠鸟的美。并趁热打铁,顺着学生的思路,启发思考,仿照课文的描写手法,对燕子这一形象进行观察,以此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研究课结束后,教学处张小琴副主任等语文老师针对本次教学进行了精彩的评课。

施佳薇老师:

本课袁老师以单元导语页的罗丹名言导入,引导学生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并以此为切口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多角度观察翠鸟。

袁老师将整节课的教学重点聚焦到第二自然段翠鸟的外形描写,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通过对比观察,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接着出示燕子的图片作为本课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的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言语支架。

总的来说,本课袁老师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积累与应用中,举一反三迁移写法,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吴嘉琪老师:

袁老师本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外形和动作,并感受翠鸟的美,教会孩子观察外形的方法,分别是从总体到局部、运用修辞手法和抓特点。让孩子尝试仿照课文的描写手法,说一说观察到的小燕子,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葛艳老师:

今天有幸听了袁老师的《搭船的鸟》一课,让我学习到了很多,袁老师的设计巧妙,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课堂上亮点很多,听课的同时,我深受启发。袁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师生在课文的重点、难点之处进行探索、交流、互动,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

一、课堂伊始,袁老师通过让学生“看”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仔细地“看”翠鸟,引出教学关键点“观察”。教学环节简约明了,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便是习作单元精读课的“关键点聚焦策略”,即依照单元主线和课后习题,明确教学关键点,简约地设计教学环节。

二、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教师依据单元要素与课后习题的具体指向,提炼出教学关键点“观察”,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精读是走进文本的重要方式,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紧紧围绕课后习题和单元语文要素,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对翠鸟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袁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细致观察。学习过程始终以“观察”为主线,在朗读的基础上,对翠鸟的外形展开交流,即基于单元语文要素,使主线贯穿始终,实现“主线贯穿策略”。从习作单元体系中精准定位精读课的教学目标,以语文要素为主线设计教学,这样有利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习得习作方法。

三、在最后一个环节,袁老师向学生提问:能否像作者一样运用这些方法,说一说自己观察的某种的小动物——燕子,引导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观察的方法延伸到生活中,在语言实践中,由读到说,给学生表达的空间,创设有思维深度的语言表达情境,实现读说的迁移。我想到在自己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写话中无法清晰地表达,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积累语言表达范式、训练文体思维能力、培养语篇构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读说迁移策略是帮助学生从学习者成长为表达者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阅读向独立习作转换的重要步骤。

张莉老师:

《搭船的鸟》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和观察细节的课文,通过对一只搭船的翠鸟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表达能力。在本次的教学中,袁老师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与用词的生动。

袁老师巧妙地通过罗丹的名言切入,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并顺势引入课文的学习。在课文的学习中,袁老师引导学生从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观察翠鸟,通过圈画相关语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袁老师引导学生聚焦翠鸟的外形描写,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翠鸟美丽的句子,并定位句中词语,培养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同时,袁老师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选择写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而不写爪子、眼睛,帮助学生理解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重要性。

在任务三中,袁老师设计了仿照课文描写手法说一说观察到的燕子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学生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学生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观察成果,表达生动,内容丰富。

袁老师通过PPT展示、示范书写、学生跟写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特别是“搭”和“翠”的书写,袁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学生书写规范,印象深刻。同时,对于多音字“啦”的处理也恰到好处,通过对比朗读,加深了学生对多音字的理解。

虽然本次教学中已经进行了朗读训练,但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通过朗读比赛、配乐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袁老师《搭船的鸟》第一课时的教学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亮点突出。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教学研讨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愿我们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积极探索、交流,共研共学,携手共赴教育的美好旅途。

文字:袁佳颖

图片:徐子涵

编辑:袁佳颖

审核:张小琴、吴一凡

通师三附
服务社会,沟通交流,倾力打造和谐幸福的教育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