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
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功能
遭到不少消费者吐槽
“剁手族”有没有感觉被套路了?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
一觉醒来爷爷使用“先用后付”功能
买了54样东西
求助网友是否可以退
还有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己默认的付款方式莫名其妙变成了“先用后付”,不用输密码、刷脸或刷指纹确认就直接下单了。有的消费者只是想收藏商品或先添加到购物车,方便比价和统一结算,却变成了直接下单;也有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以“先用后付”的方式购买过商品,驿站里都是自家包裹不说,后续还产生了违约金和逾期费用。
是让消费者网上购物时无需付款即可下单,商品确认收货后再付款,并在一定还款周期内为消费者免息。
该功能看似增加了购物的便捷性
但不少消费者表示
开通容易关闭难
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坑”
上海市消保委模拟消费者进行体验后,总结了“先用后付”的诸多消费问题:
一是有的平台面向资信达标用户默认开通了“先用后付”,或者消费者在没注意的情况下开通了“先用后付”。然而由于“先用后付”的“一键购买”下单方式和原来的结算流程不一样,造成下错订单、被收取逾期费用等不好的消费体验。
二是“先用后付”0元下单不同于目前C端使用频率更高的信用卡、消费贷等产品,不占用消费者资金的背后依托于第三方金融机构对消费者进行授信。如果消费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付款,将会面临逾期费用和信用损失,但平台没有很好地向消费者充分提示此类复杂金融产品的性质和逾期后果。
三是消费者想取消“先用后付”很难。一些平台的关闭入口很深而且很隐蔽,难以找到;有的可以找到关闭路径,却因为有未完成的“先用后付”订单而关不掉。
电商平台不断优化消费体验的同时
如何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
消费者该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商家开通“先用后付”模式的初衷是给消费者带来更方便的体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平台却忽视了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和感受,平台不应该通过技术手段代替消费者进行思考并做决定。
商家要告知消费者开通的风险和不利因素,不应通过默认勾选或其他方式,误导消费者开通。同时,要提供便捷的关闭模式,还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规则,把规则全部准确地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今年7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排除、限制消费者选择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
“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支付灵活性和购物便利性,确实有利于促进交易。
既然是好事,就应该把好事办好,首先平台应该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开通“先用后付”,其次要通过服务协议详细告知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充分说明“先用后付”的优势以及逾期后果、相关风险等,同时还要设置简单便捷的取消方式,当消费者不需要“先用后付”时,可以方便地关闭。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先用后付”服务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消费习惯,警惕由此产生的过度消费和信用风险。特别是对缺乏自控能力或对信用记录有需求的用户,不建议频繁使用“先用后付”的服务。家长们更要引起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这项功能的监管。
你用过“先用后付”吗?
你会选择开通吗?
鱼峰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
举报电话:0772-8805120
举报邮箱:yfqsfjbgs@163.com
分享、在看与点赞
让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