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维迎
来 源:人文学会(ID:HES1929)
思想的力量一定比利剑更强大,所以靠利剑征服世界的人最后都失败了,但是靠思想的人成功了。
访谈人:30年前大家都是一穷二白,没有既得利益。但现在的改革都是深层次的,都要触动既得利益,是不是更困难?
张教授: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是。首先,30年前也有既得利益。我在农村当农民时,我们生产队的书记成天背着手,什么活儿都不干,照样挣工分。村里要推荐个大学生,当然他说了算,谁都要走他的后门,那也是既得利益。然后国家政策说地要包给农民,他就没权了,原来是会种地的,好多年不干,地也不会种了,他能高兴吗?他也不高兴啊。所以一开始反对包产到户的就是这些大队书记、主任,你说他们不是既得利益者吗?
访谈人:那时候蛋糕要比现在小多了,对吗?
张教授:蛋糕越小矛盾才越大。但目前确实已经形成了大利益集团,这是改革面临的难题,而这些大利益集团的形成,和这些年改革的心气和氛围都有关系。改革需要一鼓作气。心气和氛围像舞曲,你放舞曲了大家才会起来跳舞,然后开始搬椅子,舞跳完了,椅子已经完全换地方了。利益格局已经调整完了;如果你不放舞曲,那谁都不愿意起来。虽然现在更难了,但也不是不可以改变。我还是相信人和人之间有利益冲突,也有理念冲突。
访谈人:不是屁股决定脑袋吗?
张教授:有时候屁股决定脑袋,但是有时候脑袋也决定屁股,你脑子里想坐哪儿,屁股就会坐在哪儿。大部分人是屁股决定脑袋,小部分人特别是伟大人物是脑袋决定屁股,因为他们有理念。如果所有的冲突都是利益冲突,那人类是没希望的。
从历史上看,好多变革都是既得利益推动的。美国独立战争后,华盛顿完全可以当皇帝,没有人会反对他,而且那时候全世界还没有真正的民主国家,都是君主制。他为什么不干,当了两届总统后就回去种地?因为他有不同的理念。邓小平提出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也是基于理念。
大卫·休谟在18世纪就讲过,虽然人的行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是利益本身是由理念支配的。凯恩斯也讲过类似的话:从长远看,真正重要的是人的理念,而不是利益,既得利益的重要性远远被我们夸大了。
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无法看到更长远的利益,所以我们才需要有智慧、有理念的领导人。每个体制都有既得利益,之所以要改,就是要改变既得利益的实现方式,改变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大家都说现在的体制对既得利益者好,你仔细想想也未必。其实一些当官的也挺可怜的,有特权没人权,贪污受贿,财产转到国外,每天都提心吊胆,没有安全感,也未必真的幸福。如果我们通过改革,让每个人拿到的都是合理合法的,都是正正当当的,每个人睡觉都踏实,这样对所有人都好。所以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并且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理念可以铸就未来。
访谈人:确实我也一直信奉一句话,好像是拿破仑说的。他说,人类最强大的两种力量是利剑和思想,但是从长远看,思想的力量比利剑更加强大。
张教授:是的,思想的力量一定比利剑更强大,所以靠利剑征服世界的人最后都失败了,但是靠思想的人成功了。
访谈人:刚才所说的理念也应该包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但经济学思维经常和直观感受不一样,比如最低工资规定。
张教授:对工人最好的保护,是让资本家之间竞争,竞争越充分,对工人越有利,就像怎么才能让买家得到好处呢,就是卖家越多越好。所以一定要鼓励企业发展,鼓励企业竞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普通工人的生活。
中国的哪一个劳动力市场政府干预最少?保姆市场,政府没有规定保姆的最低工资,但过去10年保姆的工资涨得最快。2002年,一个北京保姆平均的工资是480元,2011年达到2400元,涨了5倍,年均增长20%,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所以直觉重要,逻辑更重要。一些小企业做的本来就是小生意,你推行最低工资规定,我就不雇人了,这样反而使失业的人增加了。希腊、西班牙和法国有一半左右的年轻人失业,因为雇了一个人就没有办法解雇他,那谁都不敢雇人,失业率反倒高了。好多公共政策,愿望是好的,但结果反而更糟,这就需要以经济学的思维加以识别。
访谈人:您如何看待房产税?
张教授:要征房产税,首先要明白税的含义,什么样的税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最小,对收入分配的伤害最小,这两个层次的问题都得考虑,所以征房产税不仅仅是调节房价的问题。我特别反对政府老用短期政策调节经济。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首付降低等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买二套房,政府恨不得送你房子,半年不到又开始压房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怎么行?另外,我们现在的好多公共政策最后变成了数字崇拜,比如2009年的“保八”,不惜一切代价就是要“保八”,然后就得了一身病,你看现在病怏怏的,这就是我反对政府干预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没那么聪明,但是我们假装很聪明,假装能看清未来,这时候该刺激,那时候该打压,你咋知道?房价半年就折腾了好几回。我们很无知,如果我们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无知,麻烦就会少很多。你身体不舒服,我一会儿给你出这主意,一会儿出那主意,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糟糕。
访谈人:您刚才说到利益和理念的关系,但面对一项公共政策时,普通老百姓更多的还是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
张教授:这是自然的。
访谈人:比如房价,没买房的希望房价降,买了房的特别是买了几套房做投资的,希望房价涨。每项公共政策,都意味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
张教授:你说的太重要了,过去我们老有个错误的宣传,说大家的利益都是一致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公共政策就是要在这些利益之间做平衡。而且,现代社会就是要利益多元,这样社会才稳定。同一项政策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要放到台面上公开讨论,才能找到好办法。
普通老百姓按照自己的利益判断政策的好坏,是对的,这才是有希望的社会。如果你连痛都不知道,那说明你已经死了。我们在乎自己的利益,利益受损时发出声音,继而施加压力,公共政策就是在各种声音和压力之间找平衡。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个好的社会,要尽可能让个人做决策,而不是集体做决策。
举个例子,今天晚上我们怎么吃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家各吃各的,另一种是每人交50块钱一起吃。第二种办法就有各种矛盾,去哪儿吃、点什么菜等,这些矛盾用第一种办法都可以避免。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因为个人缺乏做决策的自由,所以才出现了太多的各种矛盾。农地变商用,农民自己没有这个权利,都是国家征地再卖给开发商,一大堆矛盾就出现了。土地私有化,这些问题可能就都解决了。
访谈人:什么政策是好政策,什么政策是坏政策,您有定义和标准吗?
张教授:好政策一定要稳定,要透明,以不变应万变,帮助大家预测未来。坏政策都跟捉迷藏似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谁也看不清未来。最近这么多年,没有几项公共政策是有说服力的。包括前面讲的产业政策,政府怎么知道未来哪个产业是有竞争力的?我们不要太迷信专家,未来是企业家用不断试错的办法测试出来的。我们无知,又不承认自己无知,一开始是因为无知犯了错误,最后又故意掩盖错误,就是无耻了。
访谈人:好政策背后必须要有正确认识问题的思维方式。
张教授:对。政府管不了那么多事,这是最重要的正确认识,如果没有这个正确认识,那其他的就都没用了。政府管的事越多,矛盾就越大。我们过去有“菜篮子工程”、“猪肉工程”等一大堆工程,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访谈人:但是政府要对得起老百姓啊。
张教授:管得最多的政府,是最对不起老百姓的政府。老百姓需要的是自由,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给老百姓最充分自由的政府就是最对得起老百姓的政府。你们年轻人找对象,父母管这管那,都说是为你好,但他们不了解你的偏好,不了解你的心思,一味按自己的偏好关心儿女,结果又怎么样呢?更何况政府不是父母。
节选自《改革新启蒙:思想市场驱动中国变革》
群体狂热中那个“不敬礼”的人,到底有多了不起!?(推荐阅读)
明清书话 风花雪月与人文理想 阅读+旅行+情感+故事 主编:明清 ;编辑:紫云
邮箱:1547128352@qq.com
主编:明清 ;编辑:紫云
邮箱:1547128352@qq.com
隐藏起来的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