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9日晚,曾轰动于乌镇戏剧节的波兰“山羊之歌”剧团,携其莎士比亚悲剧美学力作登陆上海音乐厅,带来音乐戏剧《评论哈姆雷特》,这不仅是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的解构与重塑,更是一次戏剧灵魂的全新诞生。
声音与灵魂的剧场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中,谋杀、家庭纠葛和自我探索构成了剧情的核心。哈姆雷特突然意识到他的父亲遭到了刺杀。对于年轻的哈姆雷特而言,经历了这样的悲剧后,他及整个家庭将如何继续生活呢?
波兰“山羊之歌”剧团在上海音乐厅演绎的音乐戏剧《评论哈姆雷特》便给出了答案。对于这部作品的思考可以是多维度、多方面的。该剧发生在正剧之前的两个月,围绕老国王被杀害的那个夜晚为背景展开……
同时,在剧情的演绎中,波兰“山羊之歌”剧团将“唤醒”仪式融入到表演中。这是当地的一种深刻的家庭和文化传统,它体现了对死亡和家族纽带的尊重与理解。在这个仪式中,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围绕着去世的人,通过共同的经历和感受,来理解死亡对人的意义。
这种仪式不仅是对死者的纪念,也是对生者的一种精神慰藉,它帮助家庭成员在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时,找到一种共同的情感寄托和前进的力量。这种创新的表达方式不仅让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波兰的文化传统。
用音乐写故事
在全球众多剧团都在演绎《哈姆雷特》的背景下,许多剧团专注于语言和台词,而山羊之歌剧团的版本最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更加重视其中的音乐元素。
“这也是因为莎士比亚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山羊之歌”剧团联合创始人兼艺术总监、导演格热戈日·布拉尔这样回答。
戏剧《评论哈姆雷特》巧妙地将音乐与戏剧融合,歌唱部分尤为精彩。其使用复调音乐,将每位角色的情感通过音乐传达给观众,同时肢体动作也作为传递情感和信息的一种手段。导演格热戈日·布拉尔强调,在创作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去感受而非仅仅理解。
演员们以阿卡贝拉的形式演唱,将莎士比亚原作中的每个角色都赋予了生命。在短短一个小时内,从老国王遇害前的两个月开始,所有主要和次要人物,甚至是原创角色,都依次登场,展现出他们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作曲家在和声与旋律创作手法上大胆创新。演员们在复调音乐的背景下,不仅通过各自声部表达情感,还与他人的声音形成对位,共同创造出层次丰富的音乐叙事。尽管中国观众可能需要依赖字幕来理解剧情,但毫无疑问的是,音乐成为导演传达故事的重要媒介,引领观众踏上一段唤醒心灵的戏剧之旅。
从《评论哈姆雷特》引发的思考
看见不同的信息
导演格热戈日·布拉尔采访中提到:“莎士比亚是一位极具启发性的艺术家,《哈姆雷特》可以持续400年不断上演是令人惊叹的,同时又能不断焕发新的意义。那么不同的剧团各自到底想表达什么?”
从导演格热戈日·布拉尔的发问出发,不禁想起如今在21世纪,人们常常沉迷于手机等小型讯息设备,布拉尔希望通过《评论哈姆雷特》中独特的表演方式打开另一个维度,让观众看到从心灵深处涌出的完全不同的信息。
布拉尔认为,如今语言过于泛滥,有时会显得毫无意义,因此希望通过音乐来传达更新的一些理念。莎士比亚的诗歌永远都能以不同形式被诵读出来,而剧团则希望通过音乐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情感和信息。
彩蛋:导演有话说
导演:格热戈日·布拉尔
Grzegorz Bral
“对于此次上海之行,我感到非常开心,我认为这趟飞行对我而言非常重要,因为中国观众与我的作品间产生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共鸣。我觉得中国观众天生就拥有理解符号和音调的能力,因此无需详细解释。如果在这个剧场里有1000名观众,那么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小故事,同时,每个人又能共同汇聚成对作品表现本身的一种能量,从而让我切实地感受到来自观众席上的反馈。希望未来有机会为中国观众提供更多戏剧作品,促进中国和波兰的戏剧文化交流。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文:韩羽倩
供图&视频:上海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