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伦茨·纳斯图里卡·赫尔舒科维奇
Lorenz Nasturica-Herschcowici
洛伦茨曾于1992年至2022年期间担任慕尼黑爱乐乐团乐队首席。1996年成立“切利比达克三重奏”。2000年加入柏林爱乐八重奏,担任第一小提琴手。2012年成立了柏林-慕尼黑-维也纳爱乐乐团八重奏。2004至2020年担任慕尼黑爱乐室内乐团(即现慕尼黑独奏家合奏团)的指挥和独奏家。2013年被任命为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斯特拉迪瓦里室内乐团的指挥和独奏小提琴家。目前演奏使用的是由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1732”小提琴。
洛伦茨在多支世界一流交响乐团中担任首席,并在全世界拥有无数音乐家朋友和热情观众。在中国,他还是乐迷口中多才多艺的“大熊猫”。对这样一位传奇小提琴家做专访,仿佛是一次充满奇异、冒险的音乐旅程。
他的语言表达与音乐表演具有同样的魅力和感染力。无论作为首席、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还是指挥,他认为都是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音乐。跨越国家和种族的藩篱,共同享受音乐,传递音乐的爱和美好。
10月31日,洛伦茨与他的朋友们音乐会演出现场
11月1日,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节目——洛伦茨与他的朋友们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成功上演的第二天下午,经典947与“大熊猫”洛伦茨进行了一次亲密访谈,一个多小时,畅所欲言。
洛伦茨一米八的个儿,顶着一头蓬松的白色卷发,笑起来可爱之极。他是一位极富个性又平易近人的音乐家,“魔鬼小提琴手,哦不,我并不认为自己可以被简单地定义。”
从他的谈吐中,无不看出罗马尼亚指挥家切利比达克与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对他的深刻影响:
他把首席比作“厨师”,他希望把120人的大乐队凝聚在一起,形成相似的默契,相同的精神,共同追求卓越。
他把名琴比作为情人,“这是一种与爱人之间深厚情感相似的联系,是身体的一部分,与我们的灵魂紧密相连。”演奏名琴就像开法拉利跑车,“如果你没有掌握如何驾驶法拉利,那么即使拥有了这样一辆跑车,也无法充分体验它带来的快感。”
洛伦茨音乐生涯的启迪者
——切利比达克与布鲁克纳
洛伦茨在德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之一——慕尼黑爱乐乐团担任了三十多年的首席,受到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的深刻影响。切利比达克以“慢”为特点,洛伦茨认为这实际上是对音乐细节的再现。
“现在看来,每个指挥家和每位音乐家的成长过程都是递进式的,他们随着年龄增长,也会以更成熟、更深入的方法去诠释音乐。如果您见过年轻时候的切利比达克,会发现他当年反应迅速,动作敏捷。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也逐渐深化了对“慢”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并将其融入自己的风格中。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多倾听、多思考,而不仅仅是快速地进行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处理快板部分时,也要保持适度,不可操之过急。这对于年轻指挥家的成长尤为关键,否则可能错失某些精彩瞬间。”
因此,在听洛伦茨与他的朋友们演绎皮亚佐拉的《四季》时,会发现他与乐团的演奏速度比其他版本更慢,这样音乐色彩、线条就更具有层次和感染力。可见细节在作品中至关重要,适度的慢速度能让观众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正是切利比达克把洛伦茨引入到布鲁克纳的音乐世界中,洛伦茨特别提到了布鲁克纳,这位作曲家的音乐使他深深着迷。1992年,在慕尼黑爱乐乐团工作期间,洛伦茨首次真正发现了布鲁克纳。
从洛伦茨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音乐的思考,包括声音及其表现方式。即便现今时代变化万千,人们或许没有像以前那样可以花更多时间沉浸其中,但无论如何,他和他的音乐家朋友们依旧燃烧着这份音乐热情。
世纪琴缘
洛伦茨与斯特拉迪瓦里名琴
洛伦茨手中的小提琴,不仅是一把乐器,更是一件跨越了近300年历史的艺术品。这把1732年由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历史价值,成为音乐界的传奇。洛伦茨并没有直接描述琴的物理特性,而说小提琴本身是沉默的,是演奏者赋予了它生命和声音。洛伦茨强调,是演奏者的技术、情感和灵魂,让乐器发出了动人的音符。
©Frank Bauer
洛伦茨表示,能够使用这些珍贵的乐器进行演奏,他感到非常荣幸,并对那些慷慨借出或赠予这些乐器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谢。这些乐器不仅历史悠久,它们背后还蕴含着一段段故事。
洛伦茨进一步解释说,要真正发挥这些乐器的价值,需要演奏者与乐器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厚的联系。“这是一种与爱人之间深厚情感相似的联系,是身体的一部分,与我们的灵魂紧密相连。” 他把演奏名琴比喻开法拉利跑车,“当你坐上法拉利,你能感受到那种速度与激情!如果你只会驾驶普通汽车,而没有掌握如何驾驶法拉利,那么即使拥有了这样一辆跑车,也无法充分体验它带来的快感。如果你懂得如何驾驶,那么法拉利将为你提供无与伦比的帮助和体验。同样,对于乐器来说,如果你能够熟练地演奏,它们将展现出非凡之处;而如果不会,那就难以体会到其魅力所在。”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表演,演奏者才能真正理解乐器的独特之处。这把小提琴,就像洛伦茨的音乐生涯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它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它更承载着历史,传递着情感,它的声音是洛伦茨与过去音乐大师们对话的桥梁。
音乐至上
洛伦茨的音乐哲学
洛伦茨,以其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乐队首席和指挥家的多重身份在音乐界留下了“多才多艺”的鲜明印记。他不满足于单一的角色,而是在各种身份间自如转换,享受着每一种角色带来的独特乐趣和挑战。洛伦茨相信音乐是无所不在的,每一种音乐身份都是音乐世界的一部分,而他以全新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去兼顾、转换和处理这些身份。
与许多著名指挥家的合作经验,让洛伦茨萌生了兼任指挥与演奏的想法:为何不能同时兼任指挥与演奏?这种双重角色的尝试,不仅对他个人的艺术实践大有裨益,也为音乐表演带来了新的可能。他相信,共同参与和协作才是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元素,而他本人也成功地实践了这一点。
©Mariinsky Theater
洛伦茨在不同的乐团担任首席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不同管弦乐团所带来的不同氛围。每位音乐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最终他们都能在音乐的指引下达到相同的艺术高度,共同创作出美妙的音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形成了相似的默契,共同的音乐精神,是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的,它是一种共鸣,一种音乐家之间不言而喻的理解。
作为首席,洛伦茨将自己比作一名厨师,这是一个既重要又充满责任的角色。他不仅要提出建议,还必须确保所有人都理解并确信他的能力,并告诉他们该如何调整乐队音乐的表演方向,让你的同事们确信你的能力。他强调,尊重不同作曲家的不同风格是表达个性的前提,一切应为音乐服务,并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
“大熊猫”的中国情
感受爱与温暖
访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当问及昵称“大熊猫”怎么得来时,他开心的手舞足蹈起来,他说这个名字是由他在中国的挚友、钢琴家郎朗所赠予的,象征着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郎朗在与洛伦茨共同游玩或表演时,总会亲切地说:“哦,你就像我的大熊猫,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享有极高的声誉。”可见,这个昵称不仅代表了洛伦茨在郎朗心中的地位,也反映了他音乐上的珍贵与独特。洛伦茨本人非常喜爱也欣然接受这个昵称,它不仅拉近了他与中国乐迷的距离,也成为了他与中国音乐文化交流的一份特别纪念。
有趣的是,10月31日的上海音乐会最后,一名热情的乐迷手持一只可爱的“大熊猫”玩偶,激动地将其送给了在台上演绎的“大熊猫”洛伦茨,“大熊猫”捧着“大熊猫”,场面相当可爱和温馨。
洛伦茨热爱中国,除了演出,他也在上海和北京等地授课,结识了很多喜爱音乐的新生力量。最后,他非常感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他已经多次参加这个节日:“上海是一座极具国际化魅力的城市!”他认为在上海组织这样持续两个月的艺术节绝非易事,有那么多世界顶级的管弦乐团,如维也纳、柏林、马林斯基等,以及众多杰出的指挥和独奏家等等,在这个平台上,汇聚这样的高水平的人才,他们真正地为世界音乐做出了贡献。
“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健康,继续演奏,为人们带来快乐。我希望通过讲述过去那些美好的故事,将这一份传承延续下去,将经验与下一代分享,共同迎接未来新的旅程!”希望不久的将来再次见到洛伦茨这位可爱的“大熊猫”,因为他不仅带给我们快乐,更用音乐将全世界的音乐家、观众连接在一起,抒写和平与爱。
撰文:长缨、羽倩
编辑:潘演
演出摄影: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