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湖,位于青阳县朱备镇东南。这里群山叠翠,风景如画,笔架山、莲花峰、九子岩、烟霞园、七步泉散落在将军湖四周,与之相映成趣。这样,湖更衬托出了周围群山的巍峨、壮美!
将军湖本是一座人工湖。相传元末农民起义将领朱元璋的部将常遇春,当年在这里屯兵,深受百姓爱戴。人们为纪念常遇春将军,便将村庄改名为将军村。后来,村子里的人工湖也被称为将军湖。
将军湖的另一个名字叫“牛桥水库”。对青阳人来说,“牛桥水库”这个名字更加亲切且刻骨铭心,它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青阳人夙愿终于实现的激动与自豪。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经历过多重自然灾害之后,青阳的干部会同有关方面的专家经过多次考察论证,认为在青通河上游的牛桥修建水库,不仅可以灌溉下游近9万亩农田,还可以解决青阳县城生产生活用水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雨量集中时,能起到蓄积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此外,水库建成后可以发电,可以成为“两山一湖”间又一处靓丽的风景。
这个构想一提出,就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成。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项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从酝酿到建设,经历了几十年的漫长等待与不懈争取。我在青阳工作期间,就亲历过一件关乎“牛桥水库”前途命运的事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纷纷上马小水电工程。青阳县也向上申报了在喇叭河上游修建映月潭水电站项目。项目于1996年获省主管部门批准,同时还获得了三百万元的贷款指标,上级要求尽快开工建设。但如果先建映月潭水电站,就会因为建设资金等原因,使修建牛桥水库这一计划更加难以实现。
面对两难抉择,县领导经过反复讨论、权衡比较,最终统一思想:缓建映月潭水电站,先建牛桥水库。
1997年元月,建牛桥水库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县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委托省里的相关部门重启牛桥水库初步设计。
巧合的是,1998年,青阳县先是遭遇特大洪水,因青通河上游不能蓄洪,致河水暴涨,加之长江高水位倒灌,两岸圩堤频频告急,虽广大干群奋力抗洪,但仍有多处圩堤溃破,大片农田和村庄被淹,道路中断,县城也岌岌可危。数月后,青阳又遇严重干旱,作为城市居民饮用水唯一水源的青通河,河水几近干涸,开渠挖宕引至自来水厂入口处的水浑浊不堪,居民怨声载道。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当地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牛桥水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更加坚定了大家争取新上牛桥水库的决心!
2001年底,也是我调离青阳县的那一年,县里终于拿到了牛桥水库建设的批准书。在经过一年多的设计、资金筹措、移民安置等工作之后,2003年6月,水库正式破土动工,历时4年,2007年5月28日正式下闸蓄水,投入运行。
2007年7月10日凌晨,青阳县遭遇特大暴雨,水库在洪水倾泄中发挥了显著防洪效益,直接减灾达亿元以上,远超牛桥水库总投资之和。青阳人无不骄傲地说,水库建成第一年,我们就通过防洪“赚回”了一个牛桥水库。
水库主体工程完成之后,县里接着于2008年启动建设城市供水工程,用了3年时间,修通了从牛桥水库到县城自来水厂的专用供水管道。自此,县城生产生活用水水源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多年来,青阳人一直渴望喝到牛桥水库里的水。如今,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听到牛桥水库建成、并已能给县城供水的消息,我异常兴奋!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我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去一趟青阳,而每次到青阳,去牛桥水库转转成了我固定的行程。这不仅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还有我对那片土地一往情深。
每一次,我都会在水库观景平台上逗留半小时,眺望绵延起伏、苍翠欲滴的群山,俯瞰微波荡漾的碧水,再回望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九子岩,心中的醉意再次泛起。我尽情地吮吸那带着丝丝甜意的清新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温馨与美丽。当目光移至峡谷中巍峨挺拔、雄伟壮观的大坝,一种自豪与欣慰之感油然而生。曾经那些在水库工地上团结奋战的动人场面,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