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庄河人的心灵港湾
一个地方的美食
与这个地方人和事
总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走到哪也不能忘记
SEA
我的家乡王家岛
在王家岛,有一种名为“鸡毛冻”的美食。提起它,我总是会想起夏天的味道和大海的气息。
在那些贫穷的年代,也许“鸡毛冻”只是餐桌上的一碟开胃小菜。或者只是为让并不丰盛的餐桌上加一个花样,而现在却成了舌尖上的一种美食。晶莹剔透的“鸡毛冻”与酱油,蒜沬,和香油充分的混合,却呈献出一种原始的美味。入口即化的凝胶,在舌尖上留下了淡淡的鲜香,犹如轻轻荡漾的海浪,给人一丝恬静温润的享受。
“鸡毛冻”需要使用岛里特有的一种名为鸡毛菜(石花菜)的海菜来专门熬制,其制作工艺甚为繁琐,现在当地人也已经很少做了。
当门前的大海退潮后,就会留下许多鸡毛菜。别看它不起眼,它其实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海域得水质清净、潮流通畅,且阳光照耀与海水浸润缺一不可。
蔚蓝的大海,清澈的海水,孕育着各种生命的奇迹,也生长着这种叫鸡毛菜的海菜。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也给鸡毛菜的清理带来了不少麻烦。刚采上来的经过第一次的晾晒呈淡紫色,小珊瑚,小贝类把海菜的茎枝当成了自己的家。要想真正让鸡毛菜变成鸡毛冻,先把这些杂质清理掉,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杂质的清理和晾晒是一个繁琐细致的过程。晒干的鸡毛菜要先用木棒反复地敲打,把上面大部的小贝壳和珊瑚敲碎脱落,放在清水中清洗干净,然后晒干。晒干后,再进行进二次更为细致的敲打,挑出杂质,清洗干净再次晒干。经过二次的清理,这也只是粗加工,第三次的清理要更为仔细,茎上依附的小珊瑚很难弄去,要用小刀片一棵棵认真地把上面的小珊瑚刮去。经过第三次的凉晒,这时候的鸡毛菜已经变成了白色。
就这样反复洗过再晒,妈妈做它要重复十遍,直到鸡毛菜从紫红色变为淡白色,毛茸茸的,一朵朵真好像是“小鸡毛”。晒制好的干净的鸡毛菜,放入大锅中,大火烧开水后,改小火慢慢地煨着就行,熬制三个小时后起锅,冷却后就成了弹牙的鸡毛冻。长大来我才知道,是因为鸡毛菜就是提炼琼脂的主要原料。相比现在小孩子吃的人工果冻,我小时候吃的可是天然果冻。
烈日炎炎的夏日午后,冰凉爽滑,那丝丝的凉意和鲜香,却犹如轻轻拂面的海风,让我深深的记住了家乡的味道。
而今,纯正的“鸡毛冻”难得一见了,海洋生态环境变化使鸡毛菜产量减少,加上其采摘与制作过程太费功夫,很多人不复有从前的耐心。岛上会制作“鸡毛冻”的人已经寥寥无几,这种手艺也濒临失传。
前些年回老家时,母亲还能“变出”鸡毛菜。她依然照着属于她的“独门秘籍”,几泡几晒,熬煮、出胶、结冻,滑滑的,通体舒畅。还是妈妈做的鸡毛冻最有滋味。
家乡的“鸡毛冻”,它已然不只是用来解馋的食物,更多的,是珍贵记忆与情感的载体。干燥的鸡毛菜仍能看出大致的形体脉络,带有温暖的海水腥香,抓起几撮,认真做一碗“鸡毛冻”,似乎又回到了大海边。
1961年11月9日,庄河县甄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组长王金璞。
1965年11月9日,庄河县长翁连国调市工作。
往期回顾
焦点丨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原创转发须经作者同意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