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庄河副市长——我最怀念的样板戏学习班

文摘   2024-10-29 17:37   辽宁  

全球庄河人的心灵港湾

庄河县样板戏学习班回忆录

——一所育人的学校,一座锤炼的熔炉

文|张启敏  《庄河样板戏》


五十多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高潮的历史时期,为适应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宣传舆论的需要,“革命样板戏”在全国如火如荼,应运而生。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在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中,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这八个剧目冠以“革命样板戏”的称号。


1970年,庄河县革命委员会抽调各方面文艺人员组建了庄河县革命样板戏学习班,先后归属县“五·七干校”和“革委会”宣传组领导。在抽调的人员中,有大连京剧团、评剧团、话剧团下放到庄河"五·七战士”中的优秀演员,有原庄河评剧团的部分演员,有具备文艺特长的庄河本地和大连下乡知识青年,最多时达到七八十人。



样板戏学习班最初是在庄河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成立的红太阳展览馆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县革命样板戏学习班成立以后,活动地点几经迁移:开始(1970年左右)在庄河青堆子“五七干校”,后随“五七干校”迁址而搬到徐岭公社小李屯,以后又迁到镇内“258部队”院内,以后又迁到县文化宫后院新建的一排房内。1976年,当县里修建影剧院时,县“革委会”又决定同时在影剧院南侧为样板戏学习班盖了一座两层小楼。


从1970年到1978年,这支文艺团体几次更名,开始称庄河县革命样板戏学习班,1974年1月18日改名为庄河县文艺宣传队,1978年又改名为庄河县剧团。虽然几次更名,但这支队伍始终坚持毛主席的文艺路线,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演出有革命教育意义的文艺剧目,并且常年在农村第一线为群众演出。由于现代京剧的正面内容和宏大场面以及演员的精湛表演艺术,在当时深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样板戏学习班曾在大连为“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专场演出,并在大连各厂矿企业演出48 场。同时,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在农村演出。可以说,在当年是一支思想素质好、演艺水平高、特别能战斗的文艺队伍,是庄河文艺百花园中一只光彩夺目的奇葩,也由于大连市专业剧团演员的传帮带(大连市各专业剧团的演员均以“五·七战士”的身份全部下放在庄河),使得年轻演员的演出水平迅速提高到惊人的程度。这和其他县区的样板戏学习班相比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其他县区望尘莫及、不可比拟的。


样板戏学习班从成立到鼎盛时期,虽然不算太长的十几年,但为庄河人民奉献了多部精彩夺目、气势恢宏、令人怀念的文艺作品,先后演出过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和大型革命现代戏《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青山峪》、《苗岭风雷》、《五把钥匙》、《霓虹灯下的哨兵》、《枫叶红了的时候》、《于无声处》以及小戏《渡口》、《审椅子》、《亲属之间》等几十部戏曲剧目,至今人们还在啧啧称赞当年那些感人的剧目和难以忘却的演员。


去大连京剧团学习《沙家浜》时于劳动公园留影(王涛、张启敏、王寿坤、刘长柏、李凯、杨长瑞、于国民、邢小平)


样板戏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通过鲜明高昂的主题和精湛绝伦的表演艺术,弘扬了毛主席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路线,宣传了一批历史和当代工农兵优秀人物的崇高形象,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精美的精神食粮。庄河县样板戏学习班在庄河的文艺发展史上虽然时间短暂,却留下了不可再生的熠熠生辉的不朽篇章。


样板戏学习班像一所戏曲专科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从样板戏学习班出来的年轻人,进团时只是一般的文艺爱好者,但经过几年的学习和舞台历练,逐步成为团里的主要演员、骨干演员和优秀乐手以及舞台美术工作者,如殷玉美、曹永芝、邹郁娜、韩英、周宁、王涛、陈郅、郭明阳、刘兵、马春亮、张作栋、李荣圃、李凯、杨长瑞、刘兆辉、王寿坤、汪华、徐燕、潘静、贺振华、于景华、王淑珍、赵淑凤、刘卫华、许俊、朱春华、王玉庆、刘泰和、王诗杰、孙庆国、赵福林、孙德霖、李长江等。1987年,陈郅荣获省文化厅颁发的“省中青年京评剧表演奖”。随后几十年,他们多数离开了学习班,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有不少同志一直较长时间活跃在各个层次的文艺舞台上,有的至今还在从事文艺工作,宝刀不老,精神矍铄,比如王涛、杨长瑞、汪华、李凯、刘锋、董秀良、韩秋、张吉波、于景华等。王涛不仅成为全国名票,多次在全国获奖,2024年8月在全国首届“星光奖”戏曲演唱公开大赛中演唱的京剧作品《智取威虎山》荣获金奖和“星光奖十佳戏曲演员”的奖项。多年来,他参与多项社会活动,被评为“大连市2017年度公益人物”,被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聘为特聘教授,担任中国京昆艺术网辽宁站长、大连站长,同时还组建了文艺演出团队,常年活动在各地舞台上。王玉庆由于深钻舞台美术业务,被调到大连歌舞团担任舞美队长。赵福林、王诗杰、李长江至今还在社会上向青少年教授乐器演奏。


样板戏学习班也像一座革命的大熔炉,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如韩英,杨长瑞,张启敏、王善利、刘锋、孙庆国、王诗杰,张吉波等,发展了几十名年轻同志加入共青团组织。样板戏学习班也培养了一批干部,后来进入社会的各个层次担任领导职务,如郭明阳、王善利、杨长瑞、韩英、王涛、吕玲、孙庆国、刘锋、孔庆波、孙德霖、李玉臻、马春亮、李凯、董秀良、杨喜富等。


1975年十一月去沈阳学戏于北陵留影


我于 1966年庄河高中毕业,1968年作为首批知识青年下乡到城山公社,1971年在城山二中任高中教师时被借调到革命样板戏学习班,1974年5月转正为大集体工人,1975年入党,在样板戏学习班和后来改称文艺宣传队与县剧团的七年中,先后担任乐队演奏员、乐队队长、团支部书记、现金出纳员、业务组长等职务。1978年7月,县委宣传部决定任我为副团长,并责成杜成业团长与我谈话。由于当时我对文艺团体这种性质的工作不甚适应也不太热衷,因此在谈话中我提出,作为个人不适应文艺工作而要求改行到县木器厂当工人(事先我已和木器厂领导征得同意)。杜团长向县委宣传部杨景荣部长汇报后,部领导不同意我的要求。随即我被调到县委宣传部。


后来的三十年,我分别在县外贸局、县委办公室、县政府、长海县委、县政府、大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大连市高新技术园区担任领导工作,2006年退休。


1980 年左右,县委宣传部于鞍子山乡蹲点,陈国安、张启敏、赵元洪去家中看望已离开县革委会的顾友德副师长。

一排左起:顾副师长、其爱人

二排左起:张启敏、警卫员、赵元洪、陈国安


自从1968年离开高中校门直至退休,我算算走过了10个单位,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但让我最为留恋和怀念,印象最为深刻的单位便是样板戏学习班,它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地方,我在那里吹过铜管乐器(小号),打过追灯,当过理论辅导员,写过各种材料,经常联系外地业务,当过中层干部,参与内部管理,摸爬滚打,成长进步,也结识众多的兄弟姐妹。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之间还有密切来往,甚至亲如手足。那种特殊的既劳累艰苦又欢快愉悦的工作态势,锤炼了我的意志,提升了我的能力,也奠定了我的政治方向。我在文艺宣传队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年代,家庭出身低劣的我能加入党组织,感谢党的政策,更感谢刘庆玉书记和其他三位党员(杜团长、贾会计、杨长瑞),是刘书记和贾宗德同志亲自赴丹东、沈阳、鞍山外调,搞清了我的家庭历史问题。


那段时光,我学到了人生大学中一段深奥的课程。它让我真正接触和融入社会。面对生活与工作的酸甜苦辣,我在不断磨练自己的过程中,学会适应和对待种种困惑与困难;学会应对各种突然而又复杂事物的考验;学会正确处理工作中各种冲突与矛盾;学会与不同性格品行的人一道工作;学会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屈不挠、一如既往地继续前行。因此,我感谢那段劳累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剧团生活。应该说,个人的成长进步,与那段垫底与打基础的时光锤炼是有密切关系的。


那时的我们,一帮未成家的小青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们朝夕相处,摸爬滚打,白天练功排练,晚上演出,到农村,到部队,徒步走,坐卡车;学政治、学业务,学文化;装台卸台,累得汗流浃背没有一句牢骚话。一顿三角钱的夜餐,我们吃的香甜可口。最愿意到部队演出,那鱼肉满桌的伙食,远远超过在家过的大年。


为学戏,我们结队到过沈阳,到过鞍山,去大连那是家常便饭。我也曾和吕玉华老师去过北京购买京剧《杜鹃山》服装的布料,和工宣队长于厚源到丹东借过京剧《苗岭风雷》的服装,单独到沈阳借过评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总谱,去鞍山请过京剧《青山峪》的导演,虽然其中困难重重,一波三折,有时难的我彻夜难眠,但事成之后却又觉得乐在其中。平时每天排练演出,装台卸台,部队慰问,下乡巡演,大家欢声笑语一片,偶尔也有些矛盾和意见,但像亲生兄弟姐妹,一阵就过去了,谁也不记心间,一派团结和谐的大家庭气象。


1973年3月于北京购“杜鹃山”服装时,张启敏与吕玉华老师(吕老师带邻居小孩去北京见父亲)于颐和园留影。


冬去春来,星移斗转,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陆陆续续离开了这个大家庭,就像儿子成家了,姑娘出阁了,一个个出窝了,走向四面八方。想想我们离开这个记忆中温馨的家已经接近半个世纪了。二三十个“五·七战士”,至今仍在世的寥若晨星,只有武立权和谢自祥两位老师健在。我们的伙伴也走散了不少,而我们也相继进入暮年,想起来真有一种悲凉凄楚之感,然而这是人生规律,社会规律,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如今,我们身在各处,不能天天见面,但我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令人怀念的日日夜夜,肯定会在每个兄弟姐妹的心中镌刻永恒的回忆,肯定会不时地泛起美好回忆的浪花。这回忆,是我们多彩人生的一段华丽篇章;这浪花,将时刻拍打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不断促使我们去回眸那曾经度过的苦乐年华。


在庄河张启敏家中吃饭

左起:陈郅、杨长瑞、于国民、王玉庆、殷玉美、孙德霖、姜晶华

张启敏在庄河家中(平房)招待

(左起:于国民、杨长瑞、陈郅、王玉庆、殷玉美、姜晶华、张启敏)


珍惜吧!兄弟姐妹们,永远记住曾经在一个家里生活的朝朝夕夕;珍重吧,兄弟姐妹们,让我们携手并肩面对晚霞。看夕阳的天边,霞光万道,灿烂而不耀眼,绚丽而不妖艳,它是太阳长途跋涉后继续向天际深处行进的深情回眸,它是圣火熊熊燃烧后依然勃发出的灼灼光华!


样板戏学习班是一所育人的学校,也是一座锤炼的熔炉。我们毕业于一所学校,锤炼于一座熔炉。我们是同学同志、朋友战友、兄弟姐妹,愿大学校中的每一位同学幸福安康:愿大熔炉中的每一位战友不忘友谊,心中牵挂!


-end-


作者简介


张启敏,1971年-1978年在庄河县样板戏学习班、县文艺宣传队、县剧团工作,先后任乐队演奏员、乐队队长、团支部书记、现金出纳员、业务组长。1978年调县委宣传部。1983年至2006 年,先后任庄河县外贸局局长;中共庄河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庄河县(市)政府常务副县(市)长;长海县县长、县委书记;大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大连市海洋局局长;大连市高新技术园区党工委书记.


庄河历史上的今天

1983年10月29日,庄河县青堆地区中心医院晋升为庄河县第二人民医院。


1986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胡耀邦、胡启立的讲话。




往期回顾

围观《中国公路》推出的第三条庄河公路,是你家门前的路吗?

关注巴黎奥运会,有庄河体育健儿吗?

焦点

庄河历任市(县)委书记都是谁?

围观这排面!平台首发的庄河婚礼登上人民日报!

热文丨几代庄河人的“精神殿堂”,现在已经“禁止靠近”

美文丨庄河的“军中茅台”和老将军的故事

围观丨曾经的庄河三条名街之一,明阳“坎子街”

关注丨登上央视的这个美女歌手,咱庄河的!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原创转发须经作者同意

天南地北庄河人
凝聚乡情,汇聚乡谊,欢迎订阅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