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
海洋蓝
在漳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中
多种颜色交织
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
客家文化和生态文明
在这里交相辉映
深厚的文化底蕴衍生出
“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
五大文旅带
蓝色经济高歌猛进,绿色低碳蔚然成势
世遗土楼厚重神秘,千年古城人杰地灵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五大文旅带浑然雄厚
“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 ”品牌熠熠生辉
- 图/新华网 -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漳州自古以来就是
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海外贸易兴盛
漳州月港曾是享誉海外的国际大港
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
月港的兴盛繁荣造就了一大批
爱拼敢赢、开拓敢闯的漳州海商
他们视大海为舞台,以世界为市场
过台湾下南洋闯世界
2024年10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漳州澳角村时强调:
乡村振兴还是要发扬优势
做好“海”的文章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漳州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致力于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漳州这片广袤的海洋上,一幅气势磅礴、充满希望的海景图正徐徐展开。
“海,不是天堑,也不是屏障;海,是纽带,是桥梁。”——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巍巍
01
澳角村
——因海而兴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首站是漳州市东山县。在这里,总书记重访了一个渔村——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2001年,在福建省工作期间他曾经来过这里。
图/小红书@摄影师张扬
澳角村位于东山县东南部,村子三面环海。两个月牙形海湾如一对蝴蝶翅膀,见证了这座小渔村的美丽蝶变。
图/小红书@兔兔崽子、人民网@李昌乾
曾经的澳角村,报纸订不起、电话装不起、煤油灯点不起。如今,这个渔村立足沿海环境优势,发展起了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
图/闽南日报@游斐渊
沿着澳角村绵延的金色沙滩漫步,鳞次栉比的渔排、满载而归的渔船、忙忙碌碌的渔民、挤满码头的渔获......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图/网络
02
巴浪鱼
——念念不忘的美味
图/欧东茵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山澳角村考察时,也正值渔船回港、各式海鲜被搬运上岸时。“总书记说,他在福建工作的时候,曾多次来到东山,吃过这里的海鲜,巴浪鱼干配稀饭的滋味,至今仍回味无穷。”渔民许亚雪回忆起总书记考察时的场景说道。“总书记的一席话,让‘巴浪鱼’成了东山的热词。”
在闽南,有句谚语说:“肉油(猪油)煎巴浪,好吃不分翁(老公)”,足见巴浪鱼的美味。巴浪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海里“游走的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是高蛋白且为人体吸收率较高的鱼。而且价格还很便宜。为经济鱼类之一。
巴浪鱼肌理结实,余味甘甜,咀嚼起来有劲,是地瓜粥最不可或缺的经典配菜。地瓜粥与巴浪鱼,是远游在外的闽南人最牵挂的乡愁味道,是闽南大海边挥之不去的鱼香。
图/小红书@十八爱探店
03
东山歌册
——向海而歌
《谷文昌》歌册表演
东山歌册,流传于福建漳州东山县,又称“闽南语歌仔册”“歌册”或“歌仔簿”。相传,东山歌册的唱词是旧时的秀才为闺阁女子所作,其曲调则在民间歌手的演唱中不断嬗变,最终形成了别具海岛风味的“东山歌册”。
图/非遗说是
小小的歌册,曾是一代又一代海边女子眺望世界万象的窗口。如今东山歌册仍是街头巷尾,人们劳作之余共同唱响的旋律。
图/ 网络、海峡卫视
东山歌册是东山音乐文化的代表,是最具闽南渔村情调的韵律。2006年,东山歌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小红书@斐晓悟
04
海丝月港
——向海图强
图/胡智勤
“市镇繁华甲一方,古称月港小苏杭。”月港是明代福建四大商港之一,本是位于漳州九龙江边的一个小渔村,外通大海,内接山涧,因其“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
明代月港商船出航图 图/ 杨浩石
1646年荷兰历史学家科默林绘制的九龙江河口地图。图中标星处即九龙江口。
明朝中后期,漳州月港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民间海上贸易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通商达到4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海外交通贸易的中心。直至清初,实行了迁界禁海,月港逐渐衰败。
图3/杨晖
如今在漳州月港,后港古街落成开放,渐暗的天色中灯火摇曳,沿街商铺门庭若市,夜间经济发展得风风火火。何曾想到,数百年前,僻处海隅的月港一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合法的民间海上贸易始发港,千帆竞渡、万商聚集。
图/小红书@沧浪濯吾缨
现在,每逢假期,大量游客慕名到此怀古探幽,寻访大明海商聚集的“闽南大都会”,感受“海丝”的繁华与沧桑。
图/龙海后港古街
05
送王船
——人与海洋的连接
图/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韩克非
闽南传统文化是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具有开放性、海洋性、多元性的特性。2011年,“闽台送王船”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12月17日,由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报送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简称“送王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马两国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
图/漳州开发区
“送王船”仪式要历经王船的制造、出仓、祭奠、巡境、焚烧等程序,一般三至四年举行一次,信众必须在农历六月中旬卜莁确定当年是何位王爷莅境,是年就要通过掷筊确定举行送王船的日子并制造一艘王船,把王爷请上王船,载上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在海边焚烧或流放,以此祭海神、悼海上遇难的英灵,祈求海上靖安和渔发利市。
图/小红书@张张勇往直前、描述一场冬日
“送王船”不仅传递了人类对先辈们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更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同时也是大陆与台湾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共同拥有的文化传统,是海外华人华侨寻根谒祖和进香朝拜的“根”。
图/小红书@描述一场冬日、小杨的日常、RUIYI睿一i
数百年来,它发挥着联系海内外亲人情谊、增进共识、促进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今后,它也将继续成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交流的文化纽带。
图/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
06
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
——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成果
船舱内瓷器堆积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位于漳州古雷半岛东侧海域,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元代沉船遗址。该沉船填补了我国元代海船研究的空白,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发现保存有舭龙骨的元代海船。
第二层船载文物图
“圣杯屿”元代沉船文物提取过程
沉船、船货以及船上生活、航海相关文物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元代航海史、造船史和船上生活史等具有重要价值。沉船共发掘出水文物17288件,以龙泉青瓷为主,是目前全球发现装载龙泉瓷器最多的一艘沉船,是元代晚期龙泉瓷器外销高峰的典型代表。
器物照片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是近年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成果,实证了福建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段和节点,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古雷圣杯屿海域 图/詹照宇
07
市博物馆海丝厅
——全新升级
全景式呈现漳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脉络
首次全面展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成果
重磅展品亮相印证月港贸易繁荣
漳州“处八闽之极地,为漳潮之要冲”,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洋航线和东洋航线的交汇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更新升级后的“海丝厅”对漳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脉络进行了更为完整的呈现,更全面、更生动地讲述“海丝”故事,展示“海丝”遗迹,诠释“海丝”文明。
此外,“海丝厅”首次全面展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成果,展出圣杯屿出水文物近400件,均为元代龙泉青瓷,包括碗、盘、碟、高足杯等器型。复原的圣杯屿沉船水下遗址沙盘,逼真地复刻出圣杯屿沉船遗址的全貌。同时,借助VR数字化技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圣杯屿水下考古发掘全过程。
月港是古代中国参与早期海洋全球化的重要桥头堡,在中华海洋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此次展厅改造提升,“隆庆开海碑”“卞宝第告示碑”等月港贸易繁荣的见证物惊艳亮相,带你感受漳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魅力。
“隆庆开海碑”拓片
“乘风起,共潮生”
如今
绵延不辍、浩荡悠长的海洋文化
在新时代被唤醒更多可能性
展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成为推动漳州高质量发展
助推“海上福建”建设的“蓝色动能”
来源|漳州文旅
编辑|陈锦香
审核|张丽琼
监制|方雪萍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冬天来东山岛,一切都刚刚好!
总要来东山岛看一次海吧!
今天,东山岛这个村再次亮相全国!
🌟发现我们,收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