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色驴乳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美食   2025-01-02 17:16   内蒙古  

中国养驴历史悠久,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我国驴产业已培育形成涵盖驴种业、驴养殖业、驴产品加工业等链条完整的全产业链。新疆作为我国养驴大省,是全国最早开发驴乳产业的省区,特色驴乳产业一直以来在新疆巩固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新疆正处于畜牧大区向畜牧强区迈进的关键时期,本文对新疆驴乳产业近年发展概况、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剖析,探讨“十四五”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特色驴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新疆驴乳产业发展概况

新疆的驴种质资源丰富、存栏量大,为驴乳产业原料供应奠定了有利基础。虽然目前新疆的驴乳产业链已基本构建,但仍尚不成熟。

1.1 驴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
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显示,新疆有3个地方驴品种,即新疆驴、和田青驴、吐鲁番驴,品种数量占到全国的1/8,其中新疆驴在和田地区建有1个国家保护区。此外,新疆还有1个商品驴品牌——“疆岳”驴,该品牌于2000年正式被国家商标管理局注册命名,中心产区位于喀什地区的岳普湖县。虽然新疆各品种及品牌驴具有耐粗饲、适应力强等优良种质特性,但近年来出现了驴泌乳性能不同程度下降、良种覆盖率不足等导致驴乳加工原料供应受影响的问题。
新疆的驴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南疆地区,南疆四地州已成为新疆驴养殖的主要集中地。2020年南疆四地州的驴存栏量占全疆驴头数的76.28%。目前,新疆存栏量达到500头以上的驴养殖基地也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的泽普县、和田地区的皮山县和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等地。

1.2 驴存栏量及养殖企业
2022年,新疆的驴存栏量达21.8万头,占全国驴存栏总量的12.6%,位居全国第四。在2001年以前,驴存栏量基本保持在稳中略升的状态,2006年之后开始断崖式减少。存栏量最低点在2018年,驴存栏仅余14.8万头。2019年出现了短暂回升,达到了36.1万头,随后又逐年下降至2022年的21.8万头。从近三年的存栏量变化来看,总体呈稳中下降趋势,这可能与驴产业发展供给不平衡有关。
近年来,新疆驴养殖方式已由散户养殖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虽然规模养殖起步晚,但随着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扶持及市场需求的拉动发展迅速。龙头企业的驴存栏规模已达1.000头以上,各乡镇驴养殖合作社的驴养殖头数也都在百头以上。但目前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如何提高生产管理技术并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成为新的挑战。新疆百头以上的驴规模养殖场有20余家,主要分布在喀什、巴州、阿克苏、吐鲁番、伊犁、阿勒泰等地区。

1.3 驴乳用性能及加工企业
新疆驴第2~4胎次的日均产奶量可达2.2kg以上,第2胎次日均产奶量最高。新疆驴奶中含有具有生理功能的脂类物质,不但能产生特殊的驴奶风味,更利于人类的营养与健康。基于新疆驴的分布特点和广阔市场发展前景,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具有发展驴乳产业的资源优势。
目前,新疆驴乳加工企业正在积极探索以开发驴乳为主的活体产品作为驴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模式,并与科研院校(所)密切合作,在产品、生产工艺和相关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积极自主创新,优化现有驴奶产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新疆的规模驴乳加工企业有十几家,主要分布在喀什、阿勒泰、哈密、阿克苏、伊犁等地区,建有符合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冻干驴奶粉、超高压灭菌液态奶生产线等,销售也以冻干驴奶粉为主、液态奶为辅。

2

机遇与挑战

驴乳功能独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后疫情时代,中国大健康产业飞速发展,消费者对功能性乳品的需求呈稳定持续增长态势。驴奶是一种营养成分极为接近人乳的特色优质品种乳源,具有抗炎、低过敏、低脂、高钙等保健作用,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目前新疆高端驴乳市场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高端功能性驴乳制品尚待开发。
新疆自贸区的设立,为驴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23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这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新疆“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同时国家和自治区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地方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奶业振兴,加快新疆农业强区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兼顾特色奶产区,优化奶源布局,促进乳品消费多元化、本土化,提升奶业竞争力,保障奶类供给安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质畜(禽)产品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以区域化、特色化、现代化为重点,推动畜产品基地和加工业向主产区聚集,2024年新疆奶产量将力争增长6.5%,为培育壮大新疆特色畜牧优势产业、拓宽发展高端功能性乳制品国际市场提供了强力支撑。

3

发展瓶颈

新疆驴乳产业虽然在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的支持扶助下有了长足发展,但新疆尤其是驴养殖加工集中区南疆四地州的驴乳产业仍存在产业不成熟、驴泌乳性能不突出、规模化的饲养标准与规范缺失、驴乳产品结构单一、精深加工企业带动效应差等诸多实际问题。

3.1 驴专门化品种缺乏
新疆的驴品种虽然对当地风土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状,但缺乏专门化的系统培育,没有形成性能优越的专门化品种;驴专用性能不突出,无法充分满足下游加工业的需求,导致养驴经济效益得不到体现,影响了农户养驴的积极性。

3.2 驴高效养殖水平较低
驴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的养殖意识,饲养技术水平较低。而且基层技术人员水平偏低,规模养殖模式下部分驴场仍存在饲草饲料资源短缺、饲养方式粗放、日粮搭配不合理、养殖成本高、标准化水平低等问题。很多养殖主体(企业、农牧民)沿用传统养殖方式,导致收益有限。

3.3 驴繁殖利用率不高
由于驴的发情持续时间和发情至排卵间隔时间在个体间差异很大,准确排卵时间难以确定,导致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低。驴的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等技术受制于成本较高等因素,在驴场示范、推广的条件尚不成熟。

3.4 驴疾病防治措施有待提高
驴不易得病,但在规模化饲养和运输过程中防疫防控措施不到位也会导致驴健康水平下降。在新疆驴病防控领域,存在常见疾病的发生、流行底数不清的问题,急需建立有效的疾病诊断和检测方法,研究常见疾病的致病机制。

3.5 驴乳认可度有待加强
虽然新疆是驴奶产品开发最早和以驴奶为重点发展的省区,可是驴奶在市场的认知度上还很缺失。此外,高附加值驴乳产品开发程度低;缺乏集“种、养、加、销”为一体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产品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

4

总体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针对新疆驴产业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和目前存在问题,总体发展思路应以新疆南疆地区为重点,集合疆内外优势科研力量与龙头企业,实施新疆特色驴乳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搭建规模驴场种养繁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加强功能性驴乳产品开发及品牌建设,提升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水平,促进新疆现代驴乳产业高质量发展。

4.1 加强驴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
种业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加大种质资源拓展,将为优化驴乳产业品质结构提供保障。建议进一步深入开展“疆岳驴”品牌等新疆驴种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及特征特性系统研究,推进“疆岳驴”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工作,丰富新疆地方驴种质资源;以构建专门化乳用驴新品种为核心,结合基因组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加快品种培育进程,显著提高新疆乃至全国驴的生产水平,为驴乳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原材料供给。

4.2 开发饲草料资源并示范驴高效养殖技术
推进农区种养结合,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为提升驴乳产业生产效益提供保障。建议结合当地现有饲草料资源,重点攻关新疆优质牧草丰产配套技术,并提升饲草料和农副产品资源的加工利用水平,科学制定不同生长阶段驴的合理日粮配方,推进驴精准化养殖,最大化利用资源,减少饲养成本。

4.3 搭建新疆驴良种繁育技术集成体系
应用高繁技术提高驴良种率,为扩大驴乳产业生产规模提供保障。建议针对优秀公驴利用率低、母驴繁殖力不足的问题,根据公驴精液生理特点和母驴卵泡发育的内分泌特点,重点攻关精液高效保存和低剂量人工授精技术、母驴定时输精配套技术,并将适用于驴的现代高效繁殖技术进行集成,建立高产泌乳驴良种扩繁基地。

4.4 建立规模驴场疫病防控技术规范
从生产养殖环节保证驴乳品质量安全,为促进驴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建议加强对驴重点养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驴重点疾病致病机制,积极攻关驴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从解决当前规模化养驴面临的疫病防控需求入手,开展提高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水平研究和实践。为提升驴乳产量和乳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4.5 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基层人才队伍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推动驴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为此,要整合驴产业领域优势人才力量,建立由高层次领军人才为领衔专家的现代驴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加大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工作,建立驴乳产业技术社会化服务队伍,提高基层畜牧工作者和农牧民的专业技能;积极搭建疆内外专家与企业家的交流协作平台。

4.6 支持驴乳产品加工做优做强
提升驴乳产品价值链,为加快驴乳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保障。建议加大对驴乳产品创新挖掘的研发投入,优化奶业监管平台,通过网络、媒体、会议交流、营销推广、品牌塑造等模式加快大众对驴奶产品的认可度,开拓高端驴乳市场,培育国内知名驴乳制品品牌。

4.7 推进驴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驴养殖、加工、休闲文旅等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为扩大驴乳产业集聚效应提供保障。建议立足全产业链,推动驴养殖向乳品加工和流通领域拓展。支持和发展“种、养、加、销”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贯彻落实《金融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探索政银合作金融服务畜牧业的新模式。


丨来源中国奶牛

丨本期编辑:冯晓敏

丨校读:冯晓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乳业时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部分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热线:0471-6564013

广告热线:0471-6564082 6564046




精彩回顾

撬动奶酪市场,乳企创新关注“中国味”

以销定产 避免奶牛养殖“过火”

餐饮赛道,国内乳企谁在“抢跑”?


乳业时报
发布乳业最新资讯,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实时发布奶业科技信息与技术服务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