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错怪医保了!

学术   2025-01-25 14:54   山东  

来源:老叶说医,作者:叶正松


最近,集采药品存在质量风险等话题,引发舆论飓风。


按照这次集采的结果,进口的原研药大部分将从公立医院消失,惹了众怒。




医保局此前备受好感大力宣扬的“灵魂砍价”,如今都变成了回旋镖。


当然,医保局这样做无疑是无奈之举,理由充足。譬如医保资金不足啊,防止医生乱开贵药,等等。


廉价的仿制药,是一种替代。但问题是,如果药物“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那价格再低,又有卵用?这就像冶和治,岂是差一点点的问题。


兹事体大,事关健康生命,舆论风满楼,给医保和集采政策,挟卷了巨大压力。


甚至,曝出负责国家医保集采的相关负责人被查。天津医保局高雪,被选为国家高值耗材集采办主任后,一出手就将1.5万的支架直接砍到700元,直接惊愕了整改行业。2024年,第十批集采,他又把阿司匹林的产品搞出了新价格,三分多钱,他很开心的发朋友圈:万物皆有降幅,该几分钱就应该卖几分钱。


发完朋友圈,没过几天,京沪20多位专家吐槽集采药的质量问题,引起了这次集采药品质量问题舆论风暴,他就第一时间被带走调查。



价格被扭曲的时代,有一个玩摇滚的唱过: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识相互琢磨。

人潮人海中,是你是我,装作正派面带笑容。

不必过分多说,自己清楚,你我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集采的人,如果没收钱,现在全身而退,还来得及。


收了钱的,有倒查二十年的机制,最后能安全落地的,没几个。


命运在挥起砍价屠刀时,就在暗地里标好了价格。反噬,才刚刚开始。


这让风雨交加的舆情之中的医保局领导,更加如坐针毡。


种种外力之下,国家医保局有些懵了。竟发布消息,要插手药品质量问题,要牵头对集采药品质量进行调查。


这,就有些越俎代庖了。


因为在国家完善的管理体系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质量问题是食药监局的管辖范围,国家赋予国家药监局承担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质量监管,而非医保。


集采只是一种商品交易形式,和质量并不能划上等号。医保的职能是通过谈判的方式,节约医保费用的支出。至于质量,第一责任人是厂家,第一监管人是药监局。


如果质量问题的板子打在集采上,打在医保头上,那是乱打一气。


往事如烟,但并未烟消云散。


2006年,国家食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被抓。


2007年就被判处死刑,杀了。成为殷鉴。解决问题,必须解决制造了问题的人。


斯人虽然已逝,但他留下的遗产仍在,那就是无数的新药批文。


在其主政国家药监局的时代,只要花钱就可以审批通过。仅2004年一年,就批了一万多种“新药”面世。而那年美国药监局,只批准了148种。


紧接着,2005年,又批准了一万多药品注册。


佞臣弄权,肆无忌惮,到了极致。


十多年后的今天,集中爆发的国产药“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的舆情。客观的说,这其实是国家药监局造成的,还是那时候的后遗症。


所以,部分国产仿制药有效性不足却神奇通过了“一致性评价”,这板子,应该打在国家药监局身上。


现在这个“一致性评价”,也惹起了是非。前国家药监局局长毕井泉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某些一致性评价是:“一次性评价”


这还不是更大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6000多种化学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只有1300多种。那些没有过评的仿制药,目前还在市面销售。


按毕井泉的话说:还有很多仿制药没有过评的品种。已过评的仿制药上市后的质量维护和临床疗效评价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的药品集采价格过低,有的中标药品亏损生产,对保证产品质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相当一部分过评药品临床医生认可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弱,消费者忠诚度低。那些通过了药物一致性评价的药厂,在生产药物的过程中,是不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生产,更多是靠个人的良心。监管部门在此是非常缺位的。


只不过,医保局一刀切的低价集采,让这个问题暴露的更加明显了而已。


所以,我个人认为,医保有些冤。


医保作为民生工程,价格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更核心的是药物的有效性。


而要保证药品质量,药监,必须利剑高悬,不能缺位。


如果药品监管不到位,只是“一次性评价”,那么那些低价入局的药厂,为了赚钱,在制药工艺上肯定将更加肆意妄为。这是人性决定的。


如果医保把价格打下来,药监把质量管上去,那么,对医生来说,未来就是那个九九艳阳天。


对于医生而言,我们大家必须清楚一点:那就是,未来五年之内甚至更短时间,三明医改模式必将全国推广实施。


而三明医改的第一站,就是降低药价,从一开始就拼命的压缩药占比。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利润留给医院,而不是分给药企。


要知道,当年三明为了降价,和各大药企博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违背了省卫计委的招标规则,才把药品价格降低下来。


而现在医保集采降价,把最难最得罪人的活都干了。


现在真正抗压的不是医疗系统,也不是医生降薪,而是整个制药行业,在打一场生死存亡之战。


三明有一个打麻将理论。为什么四个人都能赢?


就因为有个第五方,医药行业在买单。平心而论,现在药企承担着整个医改的巨大成本压力。


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因为他们已经吃了几十年的红利,是时候反哺医院和医生了。


很多医生,在当下的十字路口都有些迷茫。亦有不少同仁问我:三明医改对于医生来说,未来到底是好是坏?


说实话,我也不是太清楚。在此,套用易中天的一句话:“现状不可描述,将来无法预测,一切皆有可能。”


心内之友
在这里找到你的同行,找到你喜欢的专业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