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5fall申请会更难?”

文摘   2024-07-01 17:00   北京  


2

0

2

4

Fall大总结


一言以蔽的摘要:硕士申请是一个具备弹性供需关系的商品化流程,在完全竞争市场的蓝海中,赢得竞争者所需要的不仅是能力,还有掌握更多信息赋予的宝贵机遇。2024年,面对解封后申请人数上涨的各种debuff,面对嘈杂的各种预测分析,我们致力于解决的永远是这个问题:怎样在申请大环境中脱颖而出,匹配并赢得最适合自己的offer?


我们对这个综合性问题进行拆解,交出的 key word 便是“信息”。我们从统计学的视角出发,用数据说话,根据24fall最新录取offer进行严谨的分析比对,并结合学长学姐鲜活的申请故事,大胆开麦预测25fall的申请趋势,给一切需要帮助的同学最中肯的申请建议。全文共10941 字,满满干货的同时,亦结合生动案例与真实数据,愿本文能对亲爱的读者有所裨益~

                                                     ——点拨留学&晒尔计划 

点击下方 获取心仪offer

offer录取

LGU


属性

数量

*幸运

20

*如意

12

*健康

23

*自律

16

*平安

17

*天天开心

22

.......


祝Offer多多





Hi 龙大的读者朋友好,本次24Fall点拨·港中深比推迟了半个月发布——部分原因是6月又有一些LGU小朋友在经历了等待与不懈努力后,捧回了藤校、G5、港三、新二 Offer(基本验证了我们去年对录取趋势的预测),标志着我们的申请季终于进入收官之时,在此给大家分享今年点拨视角的一些帮助龙大申请的记录。


从17年秋天,我们带着港中深第一届学员冲刺18Fall申请季,到如今24年的仲夏,24Fall申请季进入尾声——点拨与港中深学员已经一起努力了七年了! 过往战绩本篇不再赘述,家可点击19-23大文章查看我们的精华案例:


20Fall点拨龙大申研战绩【内附龙大申研隐藏手册】

哈佛耶鲁新突破,逆袭学员造奇迹|点拨港中深21Fall大盘点

4年上千枚港中深学子offer换来的经验贴|22fall盘点 23fall预测

百位港中深学员,万字申请经验帖:23Fall主打一个刷爆名校录取底线!



今年依旧感谢家长、同学们的信赖与选择,尽管彻底解封后,“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回暖 & 海内外就业环境恶劣,职场人员回流硕士申请这两大因素导致名校申请人数暴涨,我们24Fall的点拨·港中深学员依然凭借极其优秀的软硬实力,摘下了非常优秀的申请结果:


l 诸如巴鲁克金工伯克利金工牛津工程博士录取等天花板Offer尽入彀中




l 以3.2+GPA收获耶鲁健康分析录取为代表,超级逆袭案例数不胜数


l 到申请季末的6月,在我们Love letter的争取下,藤校G5海底捞上岸Offer连发


那么这些案例背后有怎样鲜活的故事?我们又可以提炼出何种规律,给到未来要申研的读者作为参考?今年以学生家长的真实好评为证,谨奉上年度港中深申请干货总结文:


《申请的趋势变化,是个马尔科夫过程·港中深版》


在正文开始前,欢迎大家添加助教老师,

匹配老师了解更加Specific的信息和案例








●●○




点拨首席话痨咨询师Mario总在直播间给大家讲一个逻辑——他觉得洞悉申请的底层逻辑才能让大家真正的抓住逆袭、捡漏、冲刺的机会——而这个逻辑就是,决定一个硕士项目申请难度的核心元素,实际上是供需关系。


如果大家翻阅心仪院校官网上查看其列出的申请信息List,会发现与中国高考或者考研设置了分数线不同,大部分的海外名校不会对自己的某个项目设置非常明确的录取门槛:一位申请者的GPA,GRE,托福需要多少分,做几段实习就可以被录取?这样具体的录取条件,你基本在海外名校官网上是找不到的,甚至抓住一个招生官他都大概率只能给你一个Range。


但是大部分海外名校开设硕士项目,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公益,那么每一个项目能招到多少人,意味着有多少学费会流入学校(博士可能正好相反);所以就像大部分打工人都背负着KPI一样,绝大部分海外硕士项目也都会有明确的招生计划/招生人数—— 这件事关乎学校总体营收与运转,这笔账好算,学校运营项目的成本,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总学费的收入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学校也不能拍脑袋设置数字,比如一个项目五百人5个老师教,那显然没过多久项目口碑就坏掉了——举例来说,我们的同学在拿到公立名校和私立名校的Offer后,有一个常见的比较因素就是,班上同学有多少人(会一起分享一个教授的资源),能考虑到这一层因素的同学有时候会选择一个教师资源更好的那个项目去入读。


所以学校需要找到一个既能让学校赚钱,又能够保证项目质量的均衡点,从而拟定真正的招生计划和人数。



那么在招生数量目标学校已经确认的情况下,如果招生办收到的申请数量比较少(常见于新项目),比如说某名校新项目,第一年招生目标定在了80个,收到了100份申请,那么为了让项目能够继续运转下去,可能第一批申请的人里有80个都会收到录取,从而给大家造成一个印象:“申请这个项目好像很容易,没怎么拒人,基本上我看到的申请者都录的”景象,参见最初哥大SPS的ERM项目与JHU商学院刚开设的头几年。


第二年申请季来了,这时候大家翻过了小红书去年的录取信息,都认为,某某名校Title不错,它开的那个项目申请巨简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屏幕前的你肯定很快就想到了——申请该项目的人会蜂拥而至,造成申请人数远大于招生目标人数的现象,这个项目招办摸不着头脑但是喜出望外的提高了录取门槛出现“拒信满天飞”的景象。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也看出来了或者说对于“录取Bar”祛魅了——其实录取难度的天差地别,往往不是学校造成的;真正导致某些项目特别火热、难进的,是申请者群体本身——大家接收到的信息,最终做的决策导致太多人去冲同一个项目,才导致录取难度高。所以说名气大的热门项目,基本是因为申的人多了才难申,真不一定是它教授水平多么高,多么硬核; 而有一些硬核,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冷门项目,由于申请人数较少,反而比较容易进。



可惜群体决策心理,会因为先前每个申请季录取信息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名校的某项目,上一年录取门槛比较低的情况下,下一年往往会吸引来比往年显著更多的申请者,导致供给端爆炸带来的申请难度暴涨(除非学校也对此项目进行了同步扩招)。当一个项目,上一年难度高的离谱拒信满天飞的情况下,下一年也可能劝退了一波觉得自己没戏没必要尝试不如省点钱的申请者,导致供给端下降反而出现一个难度回落。


上述因申请人数上升或下降导致的申请难度波动,其实就是所谓的申请“大小年”。


讲得“走近科学”一点,申请季的难度实际上更像是一个马尔科夫过程,被随机过程支配过的同学们一定还能记得t+1的状态只被t状态影响的这个无记忆过程吧。所以点拨君很遗憾的告诉大家,虽然大家都非常喜欢看案例,但太过古老的案例实际上对于当前申请季的难度预测是没有参考价值的,顶多也就是可以看看上一年的情况作为参考,


且由于上文提到的“群体决策心理,会因为先前每个申请季录取信息的变化而变化”,临近申请季给到的参考方向也不一定是正向的啦,比如港中深UCLA MQE项目很多同学勇敢去冲然后铩羽而归——千万不要看一些案例就觉得去年申请时很容易的项目,今年一定也会很容易,或者认为保底项目永远保底,捡漏项目永远可以捡漏。以港中深真实申请情况为例,23fall的时候出现过以3.2+ GPA录取到ucla mqe这个项目的录取案例,导致24Fall很多fin 和 econ的商科学生都去申请,结果出现一大票吃到拒信的小朋友。



所以以后,极有可能会出现逆向参考。可更烧脑的是,逆向参考成立且能够预测准的前提实际上是大部分人进行了历史案例的正向参考,顺着思维惯性做了择校...


由此可见,选校这个很容易被忽略、被同学家长认为不值钱的环节,其实是门真正的艺术——申请趋势千变万化,想要在嘈杂的声音中为同学进行真正的准确定位,往往需要先深度理解以上提到的供需变化逻辑,群体决策现象,同时具备逆向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仅根据不知多少年前的案例榜单就盲目去冲,错过真正逆袭、捡漏的机会.


接下来正文中,我们要盘的很多现象,实际上都涉及到供需变化、群体决策预测、逆向思考这盘过的逻辑,大家可以跟着我们的申请思路看看,究竟如何实际应用它们,帮同学找到最合理的定位~


而你,运的看到点拨君这篇文章的少数人(thanks to 我们粉丝少),如果能比大部分人多思考一个环节,你才能真正的抓住逆袭、捡漏、冲刺的机会。





在开始香港、新加坡、美、英各国24Fall申请分析之前,先放两张战绩表让大家一睹为快:



啰嗦了这么多,

下面马上开始正式的干货内容:


●●○

被验证的预测:香港难度的下降







港新难度上涨是供需关系变化导致申请难度变化的经典案例近年来港新由于地理位置、防疫措施吃了一波生源红利,申请人数爆炸增长使得难度随之飞速上涨,以至于在某个时间点上,很多留学营销号一味告诫大家香港今非昔比,会越来越难——这点其实对于背景稍逊的同学来说是对的:由于保研、考研难度日益增长,致使很多本科背景没那么优秀的同学不得不在考研失利后申请港三港五,但是大家记得“同校竞争”这个概念不?这部分同学的增加其实对港中深同学无法造成威胁,可以忽略。



因此,23年我们还是判断对于有港校血统Buff的港中深orT1中外合办同学or 香港一直超爱的海本同学,港三的申请难度其实会回落。


道理是这样的,我国正式放开是22年底,也意味着由疫情带来的去更远地方留学的担忧(比如会不会上网课,会不会机票不好买回不来,会不会感染)之类的负面情绪,基本消除,那么本来想去英美,只是前几年不太方便而大量涌入香港的留学申请人口潮一定会回落,重新回归到英美整体名校梯度更高的地方去——们才是港校更想争取的人群。而每年都不断扩招的香港学校,此消彼长之下必然会面临想招的人更多了,但更优秀的申请者变少了的供需变化,难度下降也就是个很容易得出的结论了


从前,想申HKU分数线卡得比较死的商学院和或者CS/AI等火爆专业——此类项目在过去两个申请季中基本没出现过3.5+以下的录取——港中深GPA保持在3.5+会更稳;而截止目前24申请季中,点拨君带着的小朋友中有3.4+申到港大Ai, 3.4+申到港大MKT,甚至3.0+录取港大新能源的案例:




而新开了不少项目的港中文兄弟,以及排名一不小心掉出QS前50的港科也并没有能延续前几年难度一路走高的趋势,逐渐开始回归到3.0+都有希望的“正常水平”。对于港中深这样血统的中外合办来讲,大部分学生有能力申到港三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随着对于港三的狂热逐渐消退,实际上offer的take rate也在逐渐降低,这就造成了今年offer发出不少,但是不接的,拖延保证金的,接了的交了钱还决定不去的录取者实际上在变多,这也造成了港校迟迟还未能完成既定的招生任务,所以哪怕是在发文前夕五月末六月初这几天,还有点拨的港中深学员在收到诸如HKU-MSAI这样的香港top program 姗姗来迟的offer。让我们拭目以待今年港三能拖多晚。


截止目前为止,港中深点拨学员24Fall申请季斩获港三offer总共 64 其中港大19枚,最低GPA:3.091港中文21枚最低GPA:3.023港科23枚最低GPA:3.093。


对香港方向申请感兴趣的同学,

赶紧扫描下方小助手二维码,

为你匹配咨询老师,

了解你感兴趣的院校详细录取情况!


 # 点拨助教老师

选校定位    项目推荐

       职业规划    背景提升



●●○

感情破裂的新国立







新加坡前几年的热度保障实际上和香港是一个逻辑,便宜(学费比香港要更低),排名高(亚洲唯一的top10),离家近,防疫好但是学校少,所以导致了热度高难度高。但按照点拨君前面盘的逻辑来看,新加坡是不是应该和香港一样难度在今年有所回落才对?但从录取结果来看仿佛并没有看到这个现象,尤其是新国立,今年不少热门项目对于港中深学员的门槛明显还上涨了,这又是怎么个事儿呢?


这就不能不盘一盘新国立和港中深学生这几年“相爱相杀”的故事了。还记得19、20Fall疫情前的阶段,新国立对于港中深的Top学员实际上的评估结论是,“他们overqualify了,肯定不会来的,所以我也就不录了的”。所以我们看到了当时觉得很奇葩的倒挂线下,港中深那些每年能录MIT金融硕的学生,却录不上新国立金融\金工硕士。当然不得不说新国立当年判断的对,确实哪怕给录了,那些学生也依然会去MIT牛津等学校。但疫情几年,风云突变,各种利好因素吸引大批量的学生申请,但奈何新加坡大家愿意去上的学校就两所(NUS & NTU),所以不同于美国这样的留学大国有几十上百所不错的院校一起承担生源的波动,新加坡的新二,在一遇到大量涌入的一波申请者后,每一所都立马经历了申请人数的暴涨及录取门槛的被动提高。而连续几年持续的火爆也让新加坡院校对于自我的定位开始有所拔高,这两年我们几乎很少见到因为overqualify这样的原因而被拒的学生了,哪怕是3.9+的GPA,新国立也是有勇气有胆量录下来,因为确实在疫情期间,别的因素会使得这些港中深top学生有可能选择新加坡作为最终去向,哪怕他手头拥有传统意义上更加名校的offer。



而新国立和南洋理工和港中深之前还额外有着各种exchange program,3+1+1 program等一些更为亲近的合作。


但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因为曾经太过“相爱”,“相杀”也变得十分剧烈。


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港中深前辈们在过去两年里面放新国立鸽子实在是太多了,从3+1+1拿了后一个+1的硕士连读,最后放弃跑去别家,到接了offer交了钱,临拖到六七月份突然说不去了,以及去年十分离谱的有高GPA学员申请7月的提前批顺利拿到录取后,提前批直接不交留位费放鸽子的不妥行为,确实败掉了一些新国立对港中深的深厚好感。


鸽提前批这个点真的,点拨君也觉得确实不妥。如果你特别想要去这所学校,或者哪怕你就是想要那这个特备早的offer来保底,这也都可以理解。但申也申这么早了,学校也很给面子offer也发了,在其他国家都还没开始之前,提前批offer直接不接,确实让人很难想明白当初申请提前批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如果本来就是觉得留位费太贵哪怕录了也不会接,那干脆不申不是更省事么?


后来经过点拨君暗搓搓访谈了几位“鸽子”前辈后,也总算是摸到了这条心路历程,这几位学霸前辈,以3.8+的GPA强势拿下新国立提前批后,觉得这个offer在正式批申请季开始之前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信,这就够了,所以也不接,也不交钱,带着新国立给的勇气和自信大胆去冲刺top英美了


新国立终究是错付了,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连个备胎都没当上,顶多算是做了个拉拉队长起到了鼓励的作用。。也难怪多经历几次后,新国立开始逐渐收回对港中深的旧爱。不过这份失爱主要体现在老牌热门项目,比如MLDS,Quantfin,MFE,MSF等往年可能3.4~3.5就有录取,但今年拉到3.7~3.8+甚至几乎不录取港中深学生的程度。


而一些这两年新开的交叉/缝合项目,实际上还处于扩张器,因此也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一副景象,类似Green Finance, DS for Sustainability, Enterprise Business Analytics这样的项目,也能有3.2左右的同学顺利拿到录取。



在这样一个相爱相杀的复杂环境下,新国立和港中深未来的关系可能会走向一个新稳态用更多非主流(并非贬义),缝合、新开项目来录取更多GPA中等甚至偏下的对于新加坡确实带着最强偏好的点拨港中深学员,而传统热门强项目到底能不能录到港中深传统top学生,看心情看缘分吧。


那么看上去很拧巴以及分裂新加坡,在24Fall依然给点拨·港中深学员发放了 29枚 offer,实属不易。GPA最低从2.623,到最高 3.823,专业/项目也横跨了商科、社科甚至理工全奖博士。


对新加坡申请感兴趣的同学,

赶紧扫描下方小助手二维码,

为你匹配咨询老师,

了解你感兴趣的院校详细录取情况!


 # 扫码助教老师

选校定位    项目推荐

       职业规划    背景提升






美英:逆袭每年都会有,
但“名校水项目”不会永远是水项目







港中深学霸们不断摘得甚至突破Top校Top项目的顶级案例固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爱看的,也非常吸引眼球,哈耶普斯麻谁能不爱~?而专业度越来越高的港中深同学家长们,对于类似巴鲁克金工这样的非名校的顶级项目也建立起来更客观的认知和应有的高认可度。但说实话点拨君每年最喜欢也最自豪的始终是逆袭案例。毕竟学霸们实际上怎么申,或者由谁来申,甚至DIY,大概率也不会有坏结果,但更大群体的普娃乃至不善港中深学习评价体系的低GPA同学们,申请结果的波动性可就尤其大了。在看中GPA的英港新可能相对还有准确的定位可以参考,但对于GPA看中程度低,容忍度高的美国,低GPA也能创造无限可能性,而每一个低分高录的案例,也都代表着点拨君帮助学员们击败了不少更高GPA的竞争者,在人生关键的这个节点,帮助同学实现了学校学历层面的层级跨越,这是令我们感到更有价值今年点拨港中深学员案例中,3.2录耶鲁health infomatics,2.2录WUSTL MSF,别说最终的offer了,可能很多学生/机构选校阶段都不敢这么选,但也正是这样的offer才更能说明我们的选校定位能力+魄力,以及对于学生和点拨团队的极强自信。


大家可能还有印象去年3.2录取的芝加哥金数等经典逆袭offer,确实点拨君每年的逆袭案例汇总榜,都是流量最高受欢迎程度最高的推文(相当炸裂!GPA1.5-3.2也能冲名校?24Fall逆袭合集!插入???????)。毕竟学生横扫千军是大家需要陌拜的少数人,但低分高录是大部分其余同学都想要追求的申请季最高成就。



虽然超级大逆袭,每年都会有,但细心盘点信息的同学们可能会发现,很多项目被低分选手逆袭了两三个申请季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逆袭榜单上了,这里点拨君就要再给大家科普一个知识点了 —— “名校没有永远的水项目”。


什么意思呢?


再次回到我们盘过的两个核心逻辑 —— 


1 群体心智会被上一届的申请结果影响而变化


2 供需关系才会真正意义上影响一个项目的录取门槛。


这里我们定义所谓的水,是指录取门槛低,不难申。用通俗一点的话来举个例子,比如哥大的统计,很多年前就已经是名声在外的“水项目”了,当年18~19Fall我们见证过很多3.0~3.1的港中深同学就能录取到哥大统计这个项目,比起哥大其他诸如商学院、金工这样基本要到3.8+才能录取的项目来讲确实含水量高。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去年今年,哥大的统计基本上录取门槛也卡到3.4~3.5附近了,曾经的低门槛仿佛被缓慢的抬升了不少。实际上当一个名校的项目被大部分人都认知为水项目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逐渐脱离水这个定义了。


大部分名校的水项目最开始“水”,也就是录取门槛不高,是因为知道的人少,或者相对录取的人数来讲申请的人少,学校为了招满足够人数,自然没法卡太高的GPA以及其他条件。但随着“名校”,“好录”这两个标签传开后,大部分人知道后,申请人数一定会经历上涨,哪怕再水,也是个名校,哪怕不去,拿来保个底总归是舒服的吧。


所以上一届3.0有人录取了且出名了,下一届几乎所有的3.1/3.2同学都会涌入这个项目想至少保个底,而涌入了更多更高GPA的申请者之后,“水”项目本身自然也会开始挑剔起来,以前是没得挑,只能水,现在有的挑,名校当然也想录一些综合条件更好的学生了。几个申请季循环下来,水项目的门槛就提升到了一个实际上已经不能再称之为水的地步了。


再比如今年点拨港中深学员以3.2的GPA逆袭到耶鲁的health informatics这个项目确实也存在了这个项目比较新,赛道项目交叉申请人数少的福利因素存在。


但各位不妨猜一猜在今年出了这样一个3.2录取的案例后,明年各位3.3~3.4~3.5的、数据科学、生物信息、统计等等相关专业方向的学生,会不会多出一大批来申请这个项目尝试拿一个Yale的offer呢?那么这个项目明年还能有机会录到3.2的学员吗?


当然除了供需关系带来的“水项目”门槛提升之外,很多学校在不同阶段确实会选择不同的招生策略,比如著名的JHU Carey商学院。JHU作为一个老牌名校,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也基本维持在美国Top10的水平线上,但其商学院确实是2007年才成立的,距今不过只有短短20不到的历史,而在商学院成立后的前几年里面,由于其招人多,门槛低,各个项目也被冠上了“水项目”之名。在那个商学院新成立的阶段,Carey更多的是想要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来读,支付学费,能让这个新的商学院至少能正常的不亏损的运转起来,而且没有太多的资格能挑多好的学生。确实也只有当商学院逐渐开始赚到钱,才能继续投入招募更牛的教授,建设更好的新楼(新的商学院楼去年也在DC完全建好投入使用了)。而到了这个阶段,Carey就要开始转变自己的招生策略了,钱既然已经赚饱了,接下去自然而然要打口碑了,一个Top10的名校本身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商学院,永远是个半吊子的水商学院。所以在申请者逐渐变多的同时,学校也尝试开始录取条件更好的申请者,甚至不息用高额的奖学金去吸引那些本来可能会选择别的学校的优秀申请者。而更优秀的申请者进入项目也会带来更好的就业数据,行业口碑,正向循环下去,商学院的综合名声和实际质量也能慢慢提升起来。至少在这两个申请季,大家应该都体会到了JHU疯狂拔升的门槛甚至要和Top学校抢学生的决心。


所以再次提醒大家,申请是个无记忆过程,签完不要拿着三五年前的案例作为当下申请的参考准则,真不一定还有多大的意义。


这张名校含水量排行榜,很多家长都传阅过也来咨询过我,问点拨君怎么看。



首先,这张野榜中,所谓的含水量的百分比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也是没个说法,请问大家啥叫含水量90%?啥叫含水量45%?我相信,包括这张野榜的原po,也没法说出个所以然吧,看着就是拍脑袋出来博眼球的一个random number。其次,虽然没有求证过最早的榜单是啥时候出现的,但至少点拨君随便一搜能看到有2019年,也就是5年前的帖子就已经在转载这个榜单了。5年,哪怕这个野榜上列的名校项目当年是真的水项目,5年时间也足够它传播名声 —— 吸引更多想要名校保底offer的申请者 —— 由于供需关系失衡门槛提升,从而变成了一个完全不水的项目了。如果现在还有人能在你面前bb说哈佛教育,是个含水量50%的项目,那你大可以直接怼他,那你倒是申一个offer给我见识见识。如果连“水”项目你都申不上,那到底是项目水还是人水啊?不上哈佛,是因为不喜欢吗?



回到美校的定位本身,明年的top校/top项目录取洼地会落在哪里呢?点拨君自然也是不知道的,但大概率这两年的名校洼地项目明年不见得还能这么洼了,但对于每一位点拨的学员,点拨君都会带着最大的努力和信任,尽可能的帮助大家去够一够那些对自身条件来讲是所谓的冲刺甚至彩票的学校及项目,相信明年点拨君依然能在港中深创造出一些不一样的逆袭奇迹来!没准就是你!


对美英方向申请感兴趣的同学,

赶紧扫描下方小助手二维码,

为你匹配咨询老师,

了解你感兴趣的院校详细录取情况!


 # 点拨助教老师

选校定位    项目推荐

       职业规划    背景提升






QS亲儿子们因为排名过高,

反而认可度受质疑?







由于点拨君的严重拖延症,写到这里的时候居然赶上了QS新一年的排名更新,那就不得不盘一盘QS的影响了。众所周知QS是一家英国商业化排名机构,英联邦体系及相关地区的学校,在点拨君bias的眼光中,一定程度上都收到了优待。往年每年更新排名的时候,点拨君都会苦口婆心的跟大家解释和说明不要太过相信这个排名,有偏高的学校也有偏低的学校,并不完全公允。


但今年QS更新后的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当英澳大学等QS亲儿子们排名再创新高后,反而引发了中国学生家长群体的集体认知觉醒,觉得这个排名开始有点过于离谱了,在这里奉献几个小段子给大家:


学生和家长能集体意识到排名离谱,行业里面的招聘人员同样也会觉得离谱。大家只能寄希望于QS这个排名把自己作到没人信,导致越来越少的企业去信它,这或许是一个相对更好的结果。


去年我们抨击QS的点在于它调整了算法导致学校排名的巨变,很多学校其实依然维持着往年的水平,但是排名却巨增或者巨减,仅仅是因为QS调整了规则。这件事其实是在打很多企业的脸,很多企业以往都是按照 QS 来招人,他已经按照这个排名招了5年、10年,现在QS突然说我更新算法了,现在的算法更科学。这代表什么?代表了对于企业来说,前几年可能招人招错了:我前几年按照你说的前 50 在招人,结果你告诉我有几所学校其实不是前 50,另外的才是真正的前50。这样频繁的改变算法,或者改变排名的次序,一定会造成企业对QS的认可度越来越低。


我们去年也给大家盘过,QS为什么要去改变它的算法?那是因为QS是一个商业排名,而不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它是要赚钱的。具体怎么赚钱?翻一翻QS的官网不难发现,QS有一项提供给学校的咨询服务:



QS的咨询服务是兜售给谁的?肯定是兜售给学校的啊!就是学校花钱来QS咨询怎么提升自己,实际上就是怎么提升排名,QS就会告诉学校怎么做,或者直接透点风告诉学校要怎么更改指标参数?甚至还有学校会直接花钱去买榜。所以如果QS的算法这么多年一成不变的话,学校早就摸透了,也就不需要买QS的咨询服务了,这样的话QS就赚不了这么多钱。所以一旦买咨询服务的学校减少, QS就只能改算法,有了新的规则,学校就要再来买咨询服务,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入。大家如果搞清楚了这个逻辑的话,就知道:算法调整,其实是排名机构的穷途末路。



作为一名考生:

你是会选择世界第2的帝国理工,还是世界第6的斯坦福?

是会选择世界第9的UCL,还是世界第22的普林斯顿?

是会选择世界第13的墨尔本,还是世界第23的耶鲁?

是会选择世界第511的郑大,还是世界第630的人大?

是会选择世界第430的北科,还是世界第452的北航?


anyway不管QS如何高效或者有什么圈钱心思,回到我们港中深学子申研状态的讨论来看,英国方面,不管IC怎么飞升,大部分学科的难度肯定是低于牛剑的,成立了没多少年的商学院,也不乏3.5以下的录取者,和排名更低的LSE商科,以及甚至没有综排的LBS比起来难度上其实都差不少。很多学生家长其实都对于这点抱有疑惑,为什么排名更低的学生特定领域的就业反而更好?实际上每一个领域里面越是顶级的企业,对于招聘时候排名的看法就越理性,理性视角下符合自己招聘特定才能人群的指标实际上更多依赖的是专排而非综排,学校的综排高并不能映射到每一个专业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领域最好的这个结果。所以久而久之,top firm反而形成了不因排名变动而随时调整的招聘偏好,也就是我们不断提及的target school list。就比如商科,金融领域,LSE/LBS不论是在英国当地,还是国内,对于金融业top firm的吸引力确实都会更高一些。



但不论如何英国学校排名普遍升高这件事情还是带来了更多倾向于英国读研的申请者(当然也有学制短,费用没有那么高,工签政策逐步利好等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申请者带来的申请难度的变化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1 先到先得式的Rolling逐渐消失整个申请季难度趋于平稳,甚至末期反而有捡漏机会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Rolling的概念rolling = 先到先得的误区来自于多年前申请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导致学生担心招不满,所以在前期会优先奔着招满足够多的人来放松门槛,但火了几年后,尤其是名校都意识到申请者数量是远超招生计划的,所以可以慢慢挑了,不急着早点发低门槛offer,且有的挑的情况下也希望能筛选出来更优秀的学生,6~8周给结果代表的竞争批次问题,群体认知的滞后导致很多人依然认为先到先得,从而使得一些项目反而是9~10月挤满了各种学霸,3月后反而因为学校还保留了一些名额,外加一部分offer holder由于开始收到哈耶普斯麻的offer开始放弃offer 从而导致出现了不少末期捡漏案例


2 对于申请材料和要素的评估更加趋向于美国化,申请更复杂,但是逆袭可能性更大


同样是申请人数过多的原因,原先简单粗暴的gpa筛选大法已经无法高效的为英国学校筛出精准的优秀申请者群体(单一要素足够好的学生太多了,依然远超招生计划),只能从单一要素变为符合要素,增加filter多维度筛选学生,反而导致GP权重下降,文书面试权重上升。


给大家放两张点拨往期学生IC、LSE的录取文书参考一下



所以英国申请再也不是以往的GPA傻高直接冲就完事儿了,写好文书,练好面试同样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澳洲的门槛,随着排名不断上涨,悉尼新南一路薄纱哈耶普斯麻后,果不其然的,意料之中的维持了稳定的低水平。除了墨尔本挑挑学生卡卡GPA,悉尼和新南依然能稳定的在2.5左右的分数段上,毫不犹豫的录取港中深学员。


所以每年低gpa学子,选择也不少。选择躺平,澳洲全球前20欢迎你,很难不录。选择卷软背景(毕竟硬件肯定是硬伤了),那么美国Top30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最后,

期待25Fall点拨能带领更多港中深学子,

收获更多逆袭高光Offer,

想了解更多专业类讲座,

查看更多案例,

请关注公众号申请达人点拨君:



晒尔计划
在留学|中外合办|深圳中外合办的生活脱口秀合集
 最新文章